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时间:2024-06-11 13:16:24 炜亮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为了帮助参加高考的同学更好的复习考试的课程,提高政治的学习效率,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

  1、考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不可能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难以得到保障。

  2、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3、考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实行依法治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5、考点:了解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主要有: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6、考点: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甚大和准则的。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政治自由(这一自由主要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公民应当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应尽的义务。

  知识点2:

  1.市场调节

  A.优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性作用;市场调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有利于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

  B.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2、宏观调控

  (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市场秩序

  A、市场秩序、市场作用和市场规则的关系

  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定性作用的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B、规范市场秩序措施:

  国家:

  (1)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企业: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遵守市场规则;还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市场主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知识点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

  (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含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相互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知识点4: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保护民族传统节日

  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③有利于人民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增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⑤有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而且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④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价值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⑤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⑥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交流: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②有利于我国借鉴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

  ③有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如何加强文化交流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化交流中,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⑤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文化交流传播

  4.传统文化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⑤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态度。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④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⑤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⑥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⑦加大保护力度,增加投入,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

  ⑧要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5.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发展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⑤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⑥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⑦文化创新是发展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推动文化发展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

  6.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原则:

  ①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海纳百川)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④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7.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①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有利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激发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2)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①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

  8.爱国主义

  (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9.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2)提供先进的,对人民群众健康有益的文化。

  (3)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应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0.我们为何大力发展科技?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我国为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

  (3)文化影响个人成长,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

  (4)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为什么)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5)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5)青年学生要更加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结合“文化创新”“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为什么?(重要性+决定因素)

  【1】重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决定因素: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政治视角)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历史视角)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国内视角)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国际视角)

  (2)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②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影响

  ①国家方面:要依法管理,正确引导;加强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文化生产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先进文化产品

  ③个人方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我国为何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①必要性:我国存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③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

  具体来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1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建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地位)

  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意义)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现实意义)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的需要,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

  ⑤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会风尚,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怎么办?):

  ①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造、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

  ③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意义

  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持、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

  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2)怎么办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6.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必要性)

  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的必然要求;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联系实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怎么办

  ①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传统美德的资源,大力宣传道德模范

  ②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

  ④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7.评选先进典型的意义

  (1)先进典型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2)开展评选先进典型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8.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④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中前三个单元的线索脉络基本上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但是第四单元采用这个思路就行不通。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设三课,即《走进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这三课内容实际上就是为了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这个单元知识按照“怎么办”来梳理就很清晰。

  高考出题人往往不会专门针对诸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者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这种具体的知识点来设置问题,而是会考查学生对整个第四单元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所以出的题目综合性都较强,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综合性的材料来回答“怎么办”。

  所以无论试题是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问“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实都可以通过用“如何发展先进文化”的线索进行整理来组织答案。当然前提是结合材料,从整理的线索中筛选知识点。

  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提供物质基础。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存在于全体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考文科政治必背知识点10-26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归纳06-08

小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必背06-07

浙江政治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01-06

天津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06-09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05-25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26

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05-24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03-14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