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学科应试技巧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如第22题(实验题)中,有的考生把扫描范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写成哀变、衰减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
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而说成是动量定理加速度a=3m/s2写成a=3m/s洛伦兹力f=qvB写成F=BIL、F=BLV向心力F=mv2/R写成向心力F=mv2/R2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R=mv/qB写成R=qB/mv定律与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
物理第25题共22分,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特别是第二问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物理情景的分析,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13分,其中根据题设已知条件求出带电粒子在两种磁场中运动时间分别得2分,共4分;求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所对应的.圆心角共得4分;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轴上得2分;再根据对称性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2a的直线上得3分。而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这13分能够得全分的考生几乎没有。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面?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直白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物理第25题第1问中带电粒子打到竖直荧光屏上发亮的范围是从0到2a,而有的考生则描述为发亮光的长度为2a,不具备唯一性;有的考生描述为发亮光的范围为2a,2a可以理解为(2a,0)这样一个点,而不是范围。物理第22题第2问利用验证碰撞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题中需要判断P、M、N三点分别是两小球碰前还是碰后落点的平均位置。很多考生描述不清,读后让人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22题第1问考查示波器的使用,调节图中波形时应该使用扫描微调旋钮,有的考生则写成扫描旋钮,也不具备唯一性,因为示波器面板上没有这个旋钮,而关于扫描的有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旋钮。可见,我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结果的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5.物理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
高考物理第24题需要应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求解,在求最后的结果中,利用对数的方法求碰撞次数比较困难,该题又巧妙地应用特殊值法求解。得到通项公式和临界条件之后,求出经过3次碰撞符合题设要求。
6.解答紧扣题意可以保证尽量不失分。
物理第22题第2问要判断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与实验所用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正确解答应是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很多考生笼统回答为有关或无关导致错误。第1问中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一个完整的频率为900Hz正弦波形需要调节1K挡位旋钮,有的考生回答为1000则是错误的,因为示波器面板上也没有这个旋钮。可见,得出正确结论后还应该紧扣题意回答问题。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学科应试技巧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物理学科应试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应试技巧03-24
高考物理应试策略与技巧03-26
2018广东高考物理考试应试技巧08-08
高考应试技巧10-12
2018广东高考物理应试答题技巧09-01
物理应试技巧07-11
物理学科高考答题技巧06-20
高考数学的应试技巧08-29
高考数学应试技巧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