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出来当心孩子心理问题高发
高考成绩出来了当心孩子心理问题高发
2017年高考成绩及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高考成绩出来后这段时间,学生容易走入心理负性情绪,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定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情绪,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疏理、调节,防患于未然。
成绩理想者不忘任重道远
如愿以偿、成绩理想的学生不能就此认为自己不可一世,高考不过是人生路途上的一个驿站,稍事休息后,又该踏上新的征程。欣喜之余,冷静分析自我的优势和劣势,在暑假期间做好规划,或完善知识结构,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成绩一般者调整负面情绪
看到高考成绩出来后,成绩一般但也有学校可上的学生觉得自己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有些学生本来性格就很内向,此时情绪开始变得低落,自我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后半生可能就与失败联系起来。这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1.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不要过多指责,尽量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否则容易对考生形成一种负面暗示,给考生增加心理压力。2.多与孩子沟通,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灵健康、快乐成长更重要。3.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陪伴孩子平安过好每一天,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等异常现象,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疏导,情况严重的话,要取得专业机构的帮助。
学生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调节,如找家长或好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有益运动来排泄不良情绪,也可以找心理专家进行疏导。
榜上无名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
如何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对高考落榜者而言是一场真正的考验。很多学生最容易出现自暴自弃。其实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并不止高考这一条道路,落榜并不代表人生惨烈。落榜学生要接受现实,迈过这个坎,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
家长要密切关注落榜子女的情绪变化,对于一些已经显现出异样行为的极端个例,家人要24小时守护,并请心理医生诊治,切不可掉以轻心酿成大祸。家长老师要帮在实处,对于想继续复读考大学者,家长要尽量满足其要求,让其复读;对于想打工就业者,家长要动员亲朋好友帮助联系,了其心愿。
给青少年来点“逆向关怀”
6月5日,一名游客在四川峨眉山舍身崖上发现一个包裹,包裹内的电脑里留言:当你看到时,我已跳下去,并交代不要让爷爷知道。警方通过包裹内的身份证确认小伙为辽宁人,26岁,已联系到小伙的母亲。母亲称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已失联数月。目前正在搜寻。
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或许因为失恋、或许有抑郁症、或许因为工作、或许...总之,这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关注点。从中国人口网上得知,目前我国有8000万独生子女家庭。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3千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警示着我们的社会:必须拿出有效良方来面对众多独生子女面临挫折时“不堪一击”的现状!——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使孩子们过上了和他们的父母一代人相比显得相当舒坦和幸福的生活。社会和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力所能及乃至力所难及的优越生活。孩子们刚启航的人生可谓顺矣。微笑、宠爱、掌声和喝彩陪伴着独生子女一天天成长,可这样的“成长”却是那么“不堪一击”,连最起码的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生存勇气和生命弥足珍贵的意识都不具备。以至于当那些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干干脆脆地选择了快餐式的“一死了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地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获知这样的噩耗。对不幸的父母而言,他们的子女非正常死亡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们顿时几乎丧失生活的全部希望。这样的残忍现实,将使他们的下半辈子变得无可逆转的凄惨悲凉。
针对当下我们的一些独生子女不堪一击的现状,我们的社会和家庭需要怎样的良方呢?笔者以为,对独生子女来点“逆向关怀”也许较之对孩子一味地宠爱有加,唯恐摔着碰着要好一些吧。社会和家庭不妨收藏起对孩子无尽的爱,心肠也不妨硬起来,让自打呱呱坠地起就没吃过啥苦、也没受过多大委屈的“心肝宝贝”吃一点该吃的苦,碰一些该碰的钉子,品尝一些生活中的苦涩和挫折,甚至“头破血流”也无大碍。
作家刘心武年轻时报考大学未考上心仪的名校,只考上了一个毫无名气的师专,他父亲没有什么安慰的话,只是说:“让你早点倒霉,有好处。”而只上了师专的刘心武,若干年后由一篇《班主任》一炮走红全国,几年后成为中外闻名的大作家,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但年少时的“出师不利”未尝不是他日后发愤成为大才的“逆向激励”,刘心武父亲的一席话,也未尝不是一种颇具“激将法效果”的“逆向关怀”。
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孩子到一岁后,便基本上自己吃饭、自个儿睡觉了。到了十一、二岁,已经在超市等地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赚点零用钱。一旦成年,父母便彻底地从经济上“断奶”,逼着他们自立自强于社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逆向关怀”,看似狠心,实则充满着期盼孩子早日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关爱之情。
反观我们不少的独生子女,不要说幼儿园的稚童和中小学生了,即使大学生中,唱着“我不要我不要不要长大”,吊个奶瓶在脖子上的为数也是蛮可观的。整天沉醉于吃喝玩乐,无休止地向父母伸手要钱,在家靠父母,一靠靠到二十好几、甚至三十好几还不罢休的“啃老族”,在社会上也是常有所闻。
由此看来,我们在下一代的教育观念和具体方法上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爱的表现方式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使得我们的不少孩子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都相当地脆弱。面对成长的烦恼、情感的困惑、学业的不顺、就业的压力,工作后难以回避的种种挑战,未经风雨的他们,束手无策之后,或怨天尤人,或消沉下去;其中的特别脆弱者,对自己宝贵的、属于他们只有一次的生命,居然采取了提前否定、自我了断!
来点“逆向关怀”吧,看似有点不近情理,看似有点虐待之嫌,然而实际上是对孩子最有远见的爱护,是爱的特殊形式。来点“逆向关怀”,就是向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懒惰意识、享受意识和唯我独尊的意识宣战。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来一点“逆向关怀”,以增强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激活他们的奋斗精神,鼓荡起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坚信未来的勇气、力量和生存智慧。
“后高考心理”该如何疏导
考试结束到录取工作终结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考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
高考结束了,备战已久的学生从心理上并没有真正放松,随之而来的是考生的种种心态变化和行为表现,这尤其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考生该如何应对“后高考心理”?
“后高考心理”不容忽视
一位家长反映说,自己的孩子高考结束后,这两天蒙头大睡,一言不发。他非常担心孩子的精神状态。
北京101中学的解同学说,“现在特别茫然,高考前所设想的各式放松的行动都没有兴趣去做,看一天电视也不知道演的是什么。”
也有人采取彻底放松的方法,通宵达旦地上网、K歌,卖掉高中的所有课本或者将其烧掉撕掉,以获得一种“解放了”的感觉。家长们觉得孩子高考前压力大,也就任其自然。
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是因为在等待“能否被录取”的漫长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高考后成绩公布前是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高考结束到入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共有三个:第一个是高考结束时,第二个是录取结果公布时;第三个是刚入学时。而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
专家支招调整心态
面对这种“后高考心理”,考生们如何才能正确应对呢?
考生高考结束后,可以适当保留一段时间复习期间的生活和作息规律,利用这段时间对中学时代的生活进行一个总结,对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一些“设想”,都是可以让考生能够平稳度过高考后的时间。学生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考生结伴外出。他介绍说,“我自己在高考结束后,在家里抄写一些经典名著,既让心态平静,又看了平时没有机会看的书。”
应该认识到人在情绪处于低落时,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在处理方式上,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避免期望值过高,更不要抱侥幸心理。考生可以征求老师及往届生的意见。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大学所选的专业,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走出家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已经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的杨文翰说,“高考后出现短暂的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处在这种状态中走不出来就需要寻求帮助。”他去年高考之后也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期”,但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与父母一起给自己做了进一步的人生规划,报考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
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疏导
我不希望媒体把高考后的这种暂时性‘混乱’状态过于渲染,甚至制造出什么‘某某症’。社会、媒体可以组织高考后如何平稳度过这段时间的讨论。”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对于高考考生的心理调适很重要,相关媒体应该理性看待这一话题,多给考生们一些疏导和建议。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崔永华说,“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了解学生的是老师,最容易解开学生心结的也是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有的老师也会在考试结束后把自己的学生们约出来,去公园谈心啊,去KTV唱歌释放压力啊,都是很好的方法。学校每年也会组织宏志班的学生考试后给学弟学妹介绍经验。”
“胆小”心理或因父母期望过高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失败归因方式的形成,与儿童的智力并无关系,却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以及失败后的评价有关。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使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便导致经常失败。
一方面,孩子由于经常失败使家长由期望变失望,从而招致家长更多的批评、抱怨和贬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与自信,为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逃避困难;另一方面,过多的失败体验和经常被贬低,势必影响孩子自我信念的确立,产生“我确实不行”的自我认同,进而构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这类儿童,常把困难看成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威胁,行动时把“成绩”当成追求的目标,因而尽量回避困难,以至对任何事物都持反感、厌倦态度,并产生退缩倾向。反之,若父母能以孩子的实际能力要求他们,在孩子遭受挫折时能帮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知道失败只是自己学习不够、努力不够,只要再加努力就一定能学会,这时,孩子就会把学习作为追求的目标,就会勇于去探索和追求了。
所以,家长在抚育孩子时,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能力,不能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当孩子面临着挫折或学业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抱怨、贬低,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尤其是对他们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高考成绩出来当心孩子心理问题高发】相关文章:
湖北高考成绩出来的时间05-31
河北高考成绩何时出来07-02
青海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07-15
高考成绩出来心情好的句子06-25
2016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08-19
如何提升孩子高考成绩04-25
关于辽宁高考成绩出来时间07-14
关于内蒙古高考成绩出来的时间07-09
2015北京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