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时间:2021-06-23 15:24:07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摘要】高一高二的同学忙着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前地理论复习,下面是准备的“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欢迎大家点击参考!

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

  一、加强学习,提升高三复习备考的理论素养

  登高望远、高屋建瓴。高三历史教学要有这种功底和气势,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中史参》在2012年1-2期中登载的《历史高考能力考查取向与塑造》就值得我们细心学习和领会。文章讲到高考历史能力考查的三级定位为:

  第一能力层次:记忆。几乎所有的答题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现象(历史知识)的准确、全面的掌握上的。记忆主要要求是观察和描述。对历史学科而言,则主要是掌握(记住)和说明历史现象的情况。但记忆又不能死记硬背,首先,要弄清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各种因素的关系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其次,要通过分析,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特点来掌握。

  第二能力层次:理解。考试大纲要求理解的方面有: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对历史学科而言,如何达到这一能力要求呢?在学习与复习中有意识地掌握四个步骤:第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激发因素;第二步,了解、掌握历史事物的性质、实质等。第三步,总结历史事物的成败原因、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地位、经验教训等。第四步,研究这个历史事物与其他历史事物的关系,研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它所反映的历史规律以及和现实的关系。

  第三能力层次:应用。

  (1)准确阅读材料。包括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发现材料中各方面的信息,正面的、反面的、有用的、干扰的都要发现和区别开来;区别和运用有效信息来回答问题。

  (2)有效归纳事物。主要是会归纳历史阶段特点和具体历史事物的特征、特点、性质、实质和所反映的历史规律,在历史上的作用、意义、历史地位等。

  (3)作出正确判断。一是对史实掌握的全面、准确、清楚、不含糊、不似是而非;二是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如实事求是的观点。

  (4)合乎逻辑推理。在回答问题中要做到:准确地判断问题所给的结论是否正确;准确清楚地表述推理的史实依据和用事实说明问题。也就是以足够的事实说明结论的正确,或者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认识、评论;比较事物的异同等。

  除《中史参》外,《历史教学》中学版、《历史教学问题》等权威的、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期刊杂志,都是有利于提升高三复习备考理论素养的重要平台。

  二、深化研究,增强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复习备考则会迷失方向,其效果则会或南辕北辙或事倍功半。抬头看路,应建议建立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有四看:

  第一,课标的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学科“钦定”的“宪法大纲,它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学的依据,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内容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列举的某个知识点,教材编写者必须要将这一问题写进教材。但是,侧重于这一问题的哪个方面、详略如何得当,这里有教材编写者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不能因为教材在内容上的详略表现就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的用力,并做适度的补充和拓展。

  第二,考纲的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根据高校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能力要求,参照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实际制定的指导高考的文献。理解与把握考试大纲,直接关系到复习备考的方向、考试的结果。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考纲中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四个大目标十二条能力。

  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方向性问题。安徽某备考专家讲到:高考题按照“题型示例”例题的形式来设计。高考试题与“题型示例”例题“高度一致”,说明例题对命题有重大借鉴意义,尝试例题的命题方式——特别是新增例题的命题方式已“潜伏”于“题型示例”中。尽管命题有其随机性,但《考试说明》毕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例题值得研读(从教的角度看)。《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均选自往年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试题,对学生全面了解高考各类题型有指导意义,所以例题值得研读。(从学的角度看)。试题命制存在连续性,研读往年试题有助于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深度阅读:《中史参》2011.9毛经文《考试大纲之题型示例与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

  3、考题的变化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备考的最大信息源就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高考试题是最大的指挥棒,它指引着备考甚至课改。因此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关注其变化的趋势是提高复习备考针对性重要前提。如文史常识题,全国高考大纲卷,2007年推出帝王谥号题,接着08年考阴阳文化,09年考官阶爵号,10年考阴阳五行,11年考文献四部分类。2012年的考题(大纲卷)“刀笔吏”。

  开放性的评论题,2010年考“历史前提”之后,2011年考“西方崛起;2012年考”冲击—反应”模式。2013年,又有了新的方向,以历史地图和图片为内容,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论证的能力。2014年会是什么呢?值提深思。

  三、合理规划,把握不同复习轮次的阶段特征

  1、第—轮复习达成“点透、面全、线通、系统”的教学目标。

  第一轮复习时间从暑期补课开始到次年二月中下旬结束。第一轮复习是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础,在第一轮复中,不可囫囵吞枣、盲目赶进度,避免历史学习的“泛化”(缺乏历史事件个性的理解)和浅化”(止于表面的结论,而不去深究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科能力。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基础、立足课本、突出主干,体现“点透、线通、面全、系统”字诀的复习要求。

  所谓“点透”,就是以历史概念理解为切入口,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主张目的、方法措施(活动内容)、阶级属性、历史影响、历史局限和现实意义等细节作全面的了解,以新材料扩充教材知识、阐释教材中的结论,整体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所谓“线通”,就是体现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打破教材章节的隔离和孤立状态,在整体上认识历史规律,对历史发展的线索全面了解,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所谓“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宏观把握,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认识。在把握历史线索、凸显主干知识的同时,对于“边缘”历史知识也要了解,做到突出主干知识与全面落实并行不悖。

  所谓“系统”是指三本必修教材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顺序复习完成后,对三本必修教材进行整合,即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如大事年表的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之一是按照历史知识的体系建构来命题,模块之间是有打通的,而不是完全独立、互不相干。总之:纵向的单元知识体系和横向的历史阶段特征整体把握成为第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2、第二轮复习以小专题教学为抓手,在能力提升上做足文章。

  第二轮复习建议从2012年3月初开始至5月中旬。此复习时段可以分为两个节点,3~4月,主要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仍然坚持“小切口、深分析、重能力”的专题选择原则;5月开始,以专项训练为主,巩固小专题复习的成果,在学法指导上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带总结性的学科基本能力。

  (1)专题复习

  一要梳理专题现象的发展线索。让专题的主题更实出,结构层次更分明,发展线索更清晰;(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一轮复习内容对二轮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并落实消化好相关内容。)

  二发分析专题现象的阶段特征。引导学生从更为宽广的社会背景中思考问题,对历史专题现象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其方法,不外乎一是联系,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二是对比,把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的特点。

  三要评价专题现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专题现象的方法和价值。这样,既对知识的整理和知识的理解与深化,也有历史学习方法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专项训练

  一是限时训练:50分时间,12+3模式。要做到快速、准确、规范。一周两次;

  二是题型训练:如专攻41题;专攻选做题;专攻选择题

  三是能力专项:将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中的非选择题进行拆分,按照概括类、评价类、背景类、意义类、史观类重新编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共同进行答题思维的总结。

  (3)适应考试

  每周一次的综合适应训练。三科磨合,时间分配。我们要思考和研究三科单独考试的成绩远远大于三科合在一起考试的成绩?这里面的关键是时间分配与思维转化问题。

  3、第三轮复习,搞好考评教学,提升应战能力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下旬开始到高考前。各种训练更为密集,考评教学成为常态。在这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有效性和规范性两个方面的问题。

  (1)有效性

  首先是选题的有效性:回顾一年来的复习过程,哪些内容和题型是过关了的?哪些还很欠缺?哪些还完全没有涉及?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选题就是要针对薄弱,查漏补缺,预测高考,防患于未然。

  第二是讲解要有针对性,对于概念、方法,不讲则已,讲必力求讲深讲透,举一反三。同时,要进一步梳理好总结好答题思路、解题规律。

  (2)规范性

  规范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审题、答题、表述、布局、书写、时间分配、填涂等等。本阶段的复习,要训练有素,成竹在胸!如表达要做到术语专业化:即要学会贴近教材语言;模仿教材语言;运用教材语言。文字书写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等等。

  四、合理选择,提高选做题的得分能力。

  从各地高考试题和模拟题来看,选做题难度较低,但想得全分却不是十分容易。湖北地区的历史选做题一共是四个。考生选题是在考前,还是在考中,争议很大,因而各地备考的做法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得分,需要十分认真的对待。

  1、选题既要务实,又要灵活

  平时备考,我们要力图吃透一本教材,兼顾二本教材,不完全放弃其它几本教材。这主要是从时间、机遇上考虑的。吃透一本教材,时间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风险也还存在。因此必须兼顾二本教材。四本选修都是对必修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对复习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因而不能完全选一样,丢几样。

  2、对选修教材的复习应做到:

  (1)对于单个的专题知识(即某一单元的内容)要淡化具体知识点的讲述,要注重事件或人物完整的线索梳理和建构,注重背景、原因、意义等内容的综合归纳和提炼。

  (2)相同的历史事件要注重相同点的.概括和不同点的比较,寻找出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

  (3)注重中外历史发展的互动和影响,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中去认识。

  (4)精选历史材料,补充选修专题内容,在分析个案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的同时,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到对于学生基本历史方法和历史理论的培养上。

  五、优化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高考的复习备考应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因为课程改革体现着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不仅是教学的方向,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从新课标的高考试题来看,如果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工作仍拘泥于旧的教学方法和“应试”经验,仍只关注教材上的文字知识,而不全面把握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话,想提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成绩是相当困难的。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要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学中的“本本主义”现象(教材的依托是必须的,但是,一味依赖教材是不可取的,要实现从教材观向课程观的转变,适度的拓展和深入也是必须的)、“零碎化”现象(单个的知识点过度训练)、“弱智化”现象(忽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包办代替一切需要思考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在教学中践行以下7个意识。

  1、落实“提前意识”,让学生了解近期教学内容的安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研组要制定并落实具体周密的教学计划(细化到周安排),为学生的提前预习留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强调“主体意识”,基于学情调研下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起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最需要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标高、内容的 呈现情景、问题的提出时段,注意课堂点滴细节的反馈和调控,增进学生课堂参与和分享的有效性,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兴奋点提高到极致,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挖掘“问题意识”,让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出问题前提下教师高质量的讲解成为高三教学的常模,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基础上的授课,是提升高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因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4、突出“系统意识”和“综合意识”,把握、突破两轮复习(系统复习和专题复习)的特点、难点是提高高三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5、凸显“实践意识”,即注重知识的运用价值.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密切联系,构建开放性的历史思维模式。

  6、践行“差异意识”,搞好分成互促,实现整体推进,避免在资料、进度、考试上的一刀切。均分是一种责任和进一步提升的平台,基础是能力的载体和抓手,落实整体推进下的培尖育优,要把个性化的辅导落到实处(教学、辅导、批改要增强针对性)。

  7、凸显反思意识,优化训练试题,在反馈训练中搞好答疑解惑,重在教学反思。对于常规的教学检测和月考以上的大型考试,一方面要通过确保试题质量提高考试的信度,发挥试题的诊断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的最大效能,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考试的高附价值,淡化排名和遴选,加强过程评价,从教和学的两个维度深度展开教学反思。考试反思的价值判断应主要着眼于教学的有效性、整体的推进状态和学生的发展性潜力,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过程和“最近发展区”;反思教师的预设目标与实际效果达成之间的差距和因素分析,既重量的分析,更重质(学生发展性的潜能培植)的定性分析把基础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搞好试卷评讲课是逐渐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反思对于教学整改的意义。可以着力的主要方面有:审题、解题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抓限定项、关键词、提示语和隐语等方法提高答题技巧和能力,力求主观题答题要点化、程序化、学科化、段落化和整洁化;基于单个错题的原因分析,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正确的选项,学生的错题集是最好的抓手;注重试题评讲中的迁移、变式等再创造的活动,实现一题变多题的目标,重在思维的交式训练;通过经典试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主要历史问题的带有规律性认识。

  总结:以上就是“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意见】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备考指导技巧02-16

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指导02-22

高考物理复习备考指导03-29

高考物理的第一轮复习计划及备考指导03-26

高考备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指导03-28

高考备考最后阶段的复习指导02-23

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要点指导03-29

第一轮复习规划化学备考指导06-24

历史备考高考文综复习指导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