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该如何备考
关于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该如何备考
文言文阅读鉴赏如何备考?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建立以教材复习为主的横坐标(x轴)。教材是依据,是根本,是学习文言知识最熟知的语境,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的活标本。教师可采用串讲、点拨、分析等方法进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进行诵读、清理、归纳等工作,减少“背诵默写”的压力。(有些篇目就是高考的必背篇目。)
教师通过对重点文言课文(或者“必修模块”)中文言知识的串讲,能够使学生从熟知的语境中迅速把握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大大提升文言知识积累的效率。这种将教材横向联系起来整合文言知识的方法,效果比较理想。
第二维度:建立以考点复习为主的纵坐标(y轴)。考点复习体现了备考的针对性,选择一本完善的高考文言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中的文言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进一步提升学生文言知识复习的广度和效度。同时,考点复习结合往年的高考真题来讲解,并且围绕一些经典的模拟题来帮助学生训练提高,都符合知识掌握的一般规律。而学生纵向地训练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考点中的重点。比如120个实词中哪些是经常考到的,在经常考到的实词中,哪些义项是经常考的。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学生也都可以进行相关的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训练笔记”。
教师除了让学生读懂文段练习考题之外,还可以围绕考点,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考点知识清理。教师根据考点,进行必要的疏通和引导,加上学生反复的纵向训练和归纳,文言字词句落实了,文言知识加固了,运用能力也在无形中加强了。
第三维度:建立以针对复习为主的竖坐标(z轴)。学生在横向清理与纵向归纳的基础上,还应该将备考继续引向深入,即根据自身的复习实情,主动建立重难点突破的第三坐标。比如“断句和翻译题”,其实断句和翻译的知识根基还是文言字词句的落实。怎么突破翻译?怎么突破断句?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简短的文言趣文,让学生进行自我翻译。也可以拿往年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段直接进行翻译,既规范又可以达到训练的效果。至于断句,当然也可以拿高考试题中的文言语段,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断句训练。
对于古代诗歌鉴赏,惯常的复习备考常常是围绕“语言、内容、手法、主题、风格”等指标来进行的。其实,在学生的实际阅读鉴赏中,最大的难点依然是怎么有效地读懂一首诗歌的字面意思。因为任何鉴赏,都离不开最本质的语言载体,而对最本真的诗句的解释与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对于诗歌的字词句如何进行有效解读呢?
第一,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诗歌意象。中国古代诗歌大多离不开意象,意象经过诗人的不断感知体认,一般在表意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学生在复习中有意识地掌握大量的古代诗歌意象,无疑对诗歌文句意思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诗歌创作常识。古代诗人写诗,常常讲究一字传神,讲究炼词、炼句与炼意,所以考场里需要鉴赏的字词句,大多与诗歌的情感或主旨有关;古代诗人写诗,特别讲究音韵和谐,多用整句、对仗句,这些句子语义常常相关、相近或者相反,这就为我们解读诗歌的字面意思提供了上下勾连理解的可能。另外,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诗人常常将文句内容进行必要的倒装。
第三,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关于古代的文化常识,可以让学生从古代文言阅读中积累,也可以由教师专门进行传授讲解,对一些常见常用的文化常识进行整理归纳,以帮助学生丰富储备。
第四,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古代诗歌是古代诗人在文言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一些诗句的理解依然要依靠文言基础知识,所以对很多诗歌的字面意思的解读都离不开文言翻译的功底。这一点,学生也要特别加以重视。
至于古诗文名句默写部分,落实字词句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里的“重要”主要体现在“书写准确”这一点上。在备考中,对于一些易错字、易错词、易错句应该摘录强化记忆,并且反复默写。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同逗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3. 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 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字音字形
本文主要为考生提供“2013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答案】B(A.皎、搅jiǎo,绩jì/渍zì,纤xiān维/纤qiàn夫;B.效xiào/酵jiào,旷kuàng /犷guǎng,盛shèng开/盛chéng饭;C.瞒、蛮mán,衅xìn/恤xù,埋mái伏/埋mán怨;D.侩kuài/馈kuì,濒bīn/频pín,辟-p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溯源/横槊赋诗 奴婢/刚愎自用 标识/博闻强识
B.慰藉/杯盘狼藉 落枕/失魂落魄 诘难/佶屈聱牙
C.投缘/不容置喙 渎职/穷兵黩武 粘贴/拈轻怕重
D.妥帖/俯首帖耳 疏浚/怙恶不悛 裨益/稗官野史
【答案】B(A.溯sù/槊shuò,婢、愎bì,识-zhì;B.藉jiè/jí,落lào/luò,诘jié/jí;C.缘yuán/喙huì,渎、黩dú,粘zhān/拈niān;D.帖、贴tiē,浚jùn/悛quān,裨bì/稗bài)
3.下列每对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仿佛/佛教 弹劾/弹冠相庆 折耗/损兵折将
B.削皮/削减 地壳/金蝉脱壳 吭声/引吭高歌
C.栅栏/光栅 咀嚼/咬文嚼字 食谱/箪食壶浆
D.伺机/伺候 绿洲/绿林好汉 商贾/余勇可贾
【答案】C(A.仿佛fú/佛教fó,弹-tán,折耗shé/损兵折将zhé;B.削皮xiāo/削减xuē,壳-qiào,吭声kēng/引吭高歌háng;C.栅栏zhà/光栅shān,咀嚼jué/咬文嚼字jiáo,食谱shí/箪食壶浆sì;D.伺机sì/伺候cì,绿lǜ/绿lù,贾-gǔ)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漂泊/剽窃 畸形/绮丽 歼灭/纤夫
B.散漫/蔓延 气概/慷慨 舞弊/遮蔽
C.切磋/切实 抒怀/枢纽 跌宕/荡涤
D.横幅/横祸 泾渭/喟叹 苍茫/怆然
【答案】 D(A.漂、剽piāo,畸jī/绮qǐ,歼jiān /纤qiàn;B.漫、蔓màn,概gài/慨kǎi,弊、蔽bì;C.切磋qiē/切实qiè,抒、枢shū,宕、荡dàng;D.横幅héng/横祸hèng,渭wèi/喟kuì,苍cāng/怆chuàng)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答案】D(A.润rùn/蕴yùn,赡shàn/瞻zhān,调-tiáo;B.峙zhì/嗜shì,竣、俊jùn,强迫qiǎng/倔强jiàng;C.诣、逸yì,堤dī/提tí,抹黑mǒ/抹布mā;D.畔pàn/扮bàn,怄òu/枢shū,阻塞sè/边塞sài)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答案】B(A.调度diào/宏观调控tiáo,降解jiàng/降龙伏虎xiáng,塞-sè;B. 省视xǐng/省吃俭用shěng,拓本tà/落拓不羁tuò,纤绳qiàn/纤尘不染xiān;C.圈养juàn/可圈可点quān,薄-bó,重申chóng/老成持重zhòng;D. 否-pǐ,乐府yuè/乐不思蜀lè,屏蔽píng/屏气凝神bǐng)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佣工/佣金 殷切/殷红 改弦更张/少不更事
B.刹那/古刹 伺机/伺候 惊魂甫定/果园苗圃
C.怃然/忤逆 熨斗/熨帖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D.包扎/扎实 压轴/轴承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答案】D.(A.佣yōng工/佣yòng金,殷yīn切/殷yān红,更- gēng;B.刹-chà,伺sì机/伺cì候,甫fǔ/圃pǔ;C.怃、忤wǔ,熨yùn斗/熨yù帖,强qiáng弩之末/强qiǎng人所难;D.包扎zā/扎zhā实,压轴zhòu /轴zhóu承,姹chà/咤zhà)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宿仇/宿愿 模仿/大模大样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B.丧事/丧钟 省亲/反躬自省 量体裁衣/量才录用
C.舌苔/苔藓 角色/与人口角 载歌载舞/怨声载道
D.拓本/拓片 漂白/聪明漂亮 怒发冲冠/令人发指
【答案】B(A.宿-sù,模仿mó/大模大样mú,当-dàn?;B.丧-sān?,省-xǐn?,量-liàng; C.舌苔tāi/苔藓tái,角-jué,载-zài;D.拓-tà,漂白piǎo/聪明漂亮piào,发-fà)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咄咄/拾掇 汩没/桎梏 草菅人命/步步为营
B.窒息/稚气 墙隅/觊觎 荦荦大端/络绎不绝
C.畲族/赊欠 忸怩/执拗 病入膏肓/盲人摸象
D.菁华/痉挛 邋遢/踏实 藩镇割据/翻云覆雨
【答案】B(A.咄、掇duō,汩gǔ/梏gù,菅jiān/营yíng;B.窒、稚-zhì,隅、觎yú,荦、络luò;C.畲、赊shē,忸niǔ/拗niù,肓huāng/盲máng;D.菁jīng/痉jìng,遢、踏tā,藩、翻fān)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杂沓/挞伐 邂逅/藏污纳垢 简截了当/安步当车
B.鹬蚌/鬻爵 古刹/铩羽而归 自怜自艾/方兴未艾
C.酩酊/冥顽 蓬荜/惩前毖后 车载斗量/载歌载舞
D.拥趸/打盹 一幢/横冲直撞 嚼铁咀金/朵颐大嚼
【答案】D(A. 沓、挞tà,逅-hòu,垢- gòu,当-dàng;B. 鹬、鬻yù,刹-chà,铩-shà,艾yì/ài;C.酩-mǐng,冥-míng,荜、毖bì,载-zài;D.趸、盹dǔn,幢、撞zhuàng,嚼-jiáo)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惠泽 市侩 不容置喙 拾人牙慧
B.龋齿 嫁娶 曲折变化 取而代之
C.角色 侥幸 矫枉过正 崭露头角
D.消耗 号脉 皓首穷经 烟波浩淼
【答案】D(A. 惠、喙、慧huì,侩-kuài;B. 龋、娶、取qǔ,曲-qū;C.角色jué,侥、矫、崭露头角jiǎo;D.均读hào)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恫吓 瞳孔 彤云密布 铜墙铁壁 捅马蜂窝
B.症结 征程 垂死挣扎 蒸蒸日上 睁眼瞎子
C.苦涩 射击 退避三舍 色厉内荏 远涉重洋
D.讨伐 法则人困马乏 罚不当罪 发人深省
【答案】B(A.恫-dòng,瞳、彤、铜tóng,捅-tǒng;B.均读zhēng;
C.涩、色sè,射、舍、涉shè;D.伐、罚、乏fá ,法-fǎ ,发-fā)
13.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省察 省事 省亲 不省人事
B.蛮横 横财 横死 飞来横祸
C.应届 应答 应景 应声而至
D.刊载 载体 载誉 千载难逢
【答案】 B(A.省事shěng,其余读xǐng;B.均读hèng;C.应届yīng 其余读yìng;D.刊载、千载难逢zǎi,载体、载誉zài)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答案】D(A.屏、秉bǐng,摒、并bìng;B.鹂、黎lí,雳、砺lì;C.驼、沱tuó,拓-tuò,脱-tuō;D.翌、弋、溢、逸均读yì)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窥伺 伺候 俟机 恃才傲物
B.栖息 欺侮 蹊跷 误入歧途
C.擎起 亲家 罄尽 三聚氰胺
D.媲美 纰漏 癖好 蚍蜉撼树
【答案】D(A. 窥伺、俟sì,伺候cì,恃-shì;B. 栖、欺、蹊qī,歧-qí;C. 擎、氰qíng,亲、罄qìng;D. 媲-pì,纰-pī,癖-pǐ,蚍-pí)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粘贴 玷污 砧板 拈轻怕重 如坐针毡
B.怆然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C.禅让 蝉联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对峙 坚持 侍奉 诗词歌赋 恃才傲物
【答案】B(A.粘、毡zhān,玷-diàn,砧-zhēn,拈-niān;B.怆-chuàng,伧-chen,创-chuāng,沧-cāng,跄-qiàng;
C. 禅-shàn,蝉-chán,惮-dàn,箪、殚dān;D. 峙-zhì,持-chí,侍、恃shì,诗-shī)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对峙 稚嫩 秩序 栉风沐雨博闻强识
B.驾驭 呼吁 宽裕 不以语人 文采郁郁
C.着陆 斟酌 琢磨 绰约多姿 真知灼见
D.?丽 肄业 演绎 自怨自艾 苦心孤诣
【答案】C(A.均读zhì;B.均读yù;C.绰-chuò,其他读zhuó;D.均读yì)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马厩 针灸 研究 咎由自取 不落窠臼
B.稍息 刀鞘 捎信 悄然无声 容貌俏丽
C.鲫鱼 脊梁 拮据 岌岌可危 侍妾美姬
D.花卉 麦穗 会徽 除残去秽 风雨如晦
【答案】C(A. 厩、咎、臼jiù,灸-jiǔ,究-jiū;B. 稍-shào,鞘、俏qiào,捎-shāo,悄-qiǎo;C. 鲫-jì,脊-jǐ,拮-jié,岌-jí,姬-jī;D. 卉、秽、晦huì,穗-suì,徽-huī)
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缸 女红 贡献 长江大河 清洁肛肠
B.寄托 崎岖 畸形 风光旖旎 倚老卖老
C.考验 眼睑 签名 例行检查 刀光剑影
D.城垣 盘桓 横亘 持之以恒 煊赫一时
【答案】D(A.缸、肛gāng;B.旖、倚yǐ;C.睑、检jiǎn;D.垣-yuán,桓-huán,亘-gèn,恒-héng,煊-xuān)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纤细 籼米 霰雪 涎皮赖脸
B.天秤 怦然 棋枰 体态娉婷
C.脸颊 挟带 夹缝 戛纳影节
D.熨帖 揶揄 觊觎 卖官鬻爵
【答案】B(A. 纤、籼xiān,霰-xiàn,涎-xián;B. 秤-chèng,怦-pēng,枰-píng, 娉-pīng;C. 颊、戛jiá,挟-xié,夹-jiā;D. 熨、鬻yù,揄、觎-yú)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责难nàn 松柏bǎi 首创chuàng 解甲归田xiè
B.平仄zé 滂沱pāng 兴致xìng 椎心泣血chuí
C.缱绻quǎn 竹篙gāo 腈纶jīng 沆瀣一气háng
D.犄角jī 鲫鱼jì 倒置dào 遂心如意suì
【答案】D
22.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发酵(xiào) 参与(yù)
内讧(hòng) 同仇敌忾(kài)
B.讣(bù)告 歼(jiān)灭
恪(kè)守 垂涎(xián)三尺
C.慰藉(jí) 谄(chǎn)媚
懦(nuò)弱 怨天尤(yōu)人
D.衣袂(mèi) 创(chuāng) 伤
腼腆(tiǎn) 莘莘(shēn)学子
【答案】D
23.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折(zhé)本 装帧(zhēn)
翁媪(ǎo) 鞭辟(pì)
B.憧(chōng)憬 拯(zhěn)救
掮(qián)客 莞(wǎn)尔而笑
C.信笺(jiān) 吮(shǔn)吸
戏谑(xuè) 未雨绸缪(móu)
D.游弋(yì) 笑靥(yè)
卓(zhuō)越 焚膏继晷(guǐ)
【答案】C
2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吞咽(yān) 碑帖(tiè)
煞费苦心(shà) 感喟(kuì)
B.连累(lèi) 打擂(lèi)
方兴未艾(ài) 角(jué)斗
C.慰藉(jiè) 刹车(shā)
冠冕堂皇(guān) 孱(càn)头
D.蹊跷(qī) 粘贴(zhān)
垂涎三尺(yán) 恫吓(hè)
【答案】C
2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数落(shǔ)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B.毗邻(bì) 前后相属(zhǔ)
侍候(shì) 洁身自好(hào)
C.便笺(qiān) 人才济济(jǐ)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 信手拈来(niān)
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答案】D
2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畜养(xù) 讪笑(shàn )
迫不急待(jí) 永葆生机(bāo)
B.股份(fèn) 流连(liú)
稗官野史(bài) 哀声叹气(āi)
C.口讷(nà) 必竟(bì)
手屈一指(shǒu) 浓墨重彩(zhòng)
D.慰藉(jiè) 怵惕(chù)
风声鹤唳(lì) 日薄西山 (bó)
【答案】D
2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答案】D
2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答案】A
29.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答案】D
3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答案】C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
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
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
请
①请求:(秦王)固请(廉)
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
对
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
幸
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许
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负
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
⑥败胜负之数(六)
立
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
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
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
交
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
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
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
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
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
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
恐
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
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
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
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
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
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
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
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
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
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
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
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
将
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
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
①安抚:则宜抚安(赤)
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
走
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
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事
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
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
礼
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
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
难
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
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
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
愿
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
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
案
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
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
方
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
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
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
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
修
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
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
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
朝
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
②上朝:相如每朝时(廉)
③朝见:皆朝于齐(邹)弱国入朝(过)
私
①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
②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③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
蔽
①遮盖:横柯上蔽(与)苫蔽成丘(狠)
②蒙蔽:王
之蔽甚矣(邹)
面
①脸: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当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
庭
①院子:垣墙周庭(项)
②通“廷”:拜送书于庭(廉)
语
①言语,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从道旁私语(柳)
②告诉:而语女曰(记)不可不语(鸿)
名
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②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曰
①说:乃谓秦王曰(廉)遽契其舟曰(察)
②叫作,称作:曰师曰弟子云者(师)曰颜佩韦、杨念如……(五人)
文
①文字:其文漫灭(游)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②文章:其文约(屈)
进
①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
②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
③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奇奇异,罕见:其见愈奇(游)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奇单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好
①美好:好鸟相鸣(与)
②喜好(hào):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
出
①与“入”相对:己而相如出(廉)有怠而欲出者(游)
②产生、发生:莫知计所出(指)
③出现、显露: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极尽: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观
①看,观赏: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
②观察: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廉)古人之观于天地(游)
③宫廷建筑:大王见臣列观(廉)
④景象:非常之观(游)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
求
①寻求、需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②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险
①地势不平坦:险以远,则至者少(游)
②险要,险阻: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也(赤)
云
①说:昔人云将以有也(指)云有第五郎(孔)
②语气词: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为诗云尔(孔)
③如此,这样:曰师曰弟子云者(师)
④云(云):天下云集响应(过)云霏霏其承宇(涉)
鼓
①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②振动:微风鼓浪(石)
③鼓(乐器):瞽奏鼓(《书胤征》)
④弹奏:赵王鼓瑟(廉)今王鼓乐于此(孟)
⑤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
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
②这(虚词):是以见放(屈)当是时(鸿)所在皆是也
遗
①丢失:得遗金一饼(《乐羊子妻》)
②遗漏、忽略:小学而大遗(师)
③留下:始访其遗踪(石)
④遗(wèi)送、给:先以书遗操(赤)留待作遗施(孔)
得
①得到,秦城恐不可得(廉)可以得富贵也(谭)
②收获:往往有得(游)
谓
①对……说:因笑谓迈日(石)谓秦王曰(廉)
②叫做,称为:可谓死君乎()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梦)
③认为: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指)
至
①到达、到:左右引相如至(廉)亦不能至也(游)
察
①细看:徐而察之(石)
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
乐
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
异
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
②奇怪:成述其异(促)
生
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
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
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
可
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
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备
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
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
秋
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
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
能
①才能:细疏其能(促)
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
去
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
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
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
师
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
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
③学习:不耻相师(师)
传
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
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
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
传
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
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
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
道
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
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
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
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
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受
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
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
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
惑
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
②疑惑:惑之不解(师)
贱
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
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
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
圣
①最崇高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师)有天下七十一圣(察)
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谭)
愚
①愚昧、愚蠢:愚益愚(师)
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
足
①脚:非利足也(劝)
②足够,充足: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其中有足乐者(送)
③值得,够得上:竖子不足与谋(鸿)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攻
①进攻:转而攻秦(过)
②学习:研究:术业有专攻(师)
经
①经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执经叩问(送)
②经络:技经肯綮之未尝(庖)
③经过: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察)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
劝
①勉励、鼓励: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
②劝说或劝以少休(左)学学习:学不可以已(劝)非学无以致疑(问)
中
①内、里:其中有足乐者(送)座中泣下谁最多。(琵)
②不高不下:中述汤武(屈)
中
①合乎:木直中绳(劝)隐中胸怀(促)中《经首》之会(庖)
疾
①病:必生疾病(赤)汝之疾也(祭)
②痛恨:君子疾夫舍曰……(《论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
③通“嫉”: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子吴起列传》)
④急速: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谭)
⑤加强:声非加疾也(劝)
⑥痛: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孟)
致
①达到:而致千里(劝)致万乘之势(过)
②招致:以致天下之士(过)
假
①借:人多以书假余(送)
②借助,凭借:假舆马者(劝)
③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荆)
④给: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
绝
①断,断绝:而绝秦赵之欢(廉)楚诚能绝齐(屈)
②极: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③横渡:而绝江河(劝)
兴
①起来,兴起:风雨兴焉(劝)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②发动:大兴师伐秦(屈)
功
①成绩,功效:功在不舍(劝)
②功劳:劳苦而功高如此(鸿)以相如功大(廉)
强
①有力:筋骨之强(劝)
②强盛:强国请服(过)以楚之强,天下莫能当(毛)
用
①使用: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
②资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
③因为(介词):用心一也(劝)
行
①行动,往:权即遣肃行(赤)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②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其行廉(屈)
③实行做:相辅而行者也(问)汝非徒身当服行(训)
④行走:道芷阳间行(鸿)草行露宿(指)
⑤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
行
①行列:涕落百余行(孔)
②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
广
①大,扩大:非问无以广识(问)明道德之广崇(屈)
②宽阔: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识
①知识:非问无以广识(问)
②知道: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问)识记住:汝识之乎(石)
达
①通达:不达于事(问)先达德隆望尊(送)
②得志、显贵:名达于缙绅间(柳)
知
①知道:圣人所不知(问)荆人弗知(察)
②了解:君何以知燕王(廉)句读之不知(师)
③通“智”:孰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失
①失掉:失时不雨(论)破家失国之事(柳)
②过错:我岂有所失哉(信)
军
①军队:公子遂将晋鄙军(信)都督诸路军马(指)
②驻扎:沛公军霸上(鸿)
击
①敲打:为一击缶(廉)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②攻打:为击破沛公军(沛)诸侯共击楚(屈)
内
①里面,(与外相对):常在王卧内(信)内立法度(过)
②内心:内怀犹豫之计(赤)内接纳:放入:距关勿内诸侯(鸿)赵不内(屈)内所著披袄中(王)
如
①到,去:至海陵,如高沙(指)
②如同:固不如也(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倍
①加倍: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
②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
谢
①道歉:至鸿门,谢曰(鸿)
②辞别:乃谢客就车(信)
③拒绝:阿母谢媒人(孔)
④告诉:多谢后世人(孔)
⑤凋落:花之既谢(芙)
意
①心意,意图:吾意决矣(赤)以此下心意(孔)
②意料: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之也(指)
坐
①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
②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举
①举起,抬起:举手谓公子曰(信)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鸿)
②成功:莫令事不举(孔)
③攻占:戍卒叫、函谷举(阿)
④全:举家庆贺(促)杀人如不能举(鸿)
⑤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赤)举以予人(六)
⑥发动:举事必循法以动(察)兴举义兵(《自明本志令》)约以连兵大举(指)胜胜利:胜负之数(六)
胜
①能承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五)
②尽:刑人如恐不胜(鸿)何可胜道也哉(游)
斗
①酒器:亚父受玉斗(鸿)
②大:则与斗卮酒(鸿)
斗
①战斗:外连衡而斗诸侯(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
②争斗:钩心斗角(阿)试与他虫斗(促)置放在:置之坐上(鸿)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声
①声音:声如洪钟(石)忽闻水上琵琶声(琵)
②伸张:为之声义(五)
发
①发出:大声发于水上(石)
②出发、派遣:主人忘归客不发(琵)
③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
④显露:雄姿英发(念)目笑之而未发也发头发:早生华发(念)无毫发爽(促)
易
①换取: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
②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
③容易:由俭入奢易(训)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
④轻视:是以古之易财(五)
顾
①看,回头看:不顾而唾()顾召赵御史曰(廉)民且狼顾(论)
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虚词)但、不过:顾吾念之(廉)顾自民国肇造(黄)
加
①加上;放上:加彘肩上(鸿)
②增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孟)
③更加(副词)则其至又加少矣(游)
遇
①待遇:然公子遇臣厚(信)斯固百世之遇也(五)
②相遇: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左传》)
③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
记
①传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
②记忆:不记语从何起(祭)
③记载:余是以记之(石)临川王某记(游)
明
①明亮:时莫夜月明(石)明月半墙(项)
②照亮:火尚足以明也(游)
③证明、阐明:明道德之广崇(屈)明死生之大(五)
④清楚、明白:谗谄之蔽明也(屈)甚且心之所以明者(问)
称
①赞颂:上称帝喾(居)左右未有所称诵(毛)
②声称: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
称
①相称,符合:奏对称旨(谭)
号①称:时号为军机四卿(谭)
②号召:未可明诏大号(病)号号叫:号呼靡及(指)八月秋高风怒号(茅)著
①著作: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谭)
②附着:皆著于本(论)著穿:内所著披袄中(记)著我旧时裳(《木兰辞》)
变
①变故:突发事件:若变起(谭)亡何,国变(柳)
②变化改变:变姓名(指)颜色不少变(五)位官位:位在廉颇之右(廉)位卑则足羞(师)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训)
首
①头:诚能得樊将军首(荆)俯首系颈(过)
②告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谭)
任
①责任,担子:国之重任(信)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②信任:王甚任之(屈)
③无拘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
别
①离别:醉不成欢惨将别(琵)太监泣别(记)
②赠别:今以半别公(记)
草
①花草:草行露宿(指)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黄)
②草稿:文方成草(左)
良
①良好:未为良时(梦)
②优良:良剑期乎断(察)意似良(促)
有
①与“无”相对:若有宿根(梦)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
②通“又”:邹忌修八尺有余(邹)
归
①返回:津泽皆归其根(梦)予不得归矣(指)
②归还:归璧于赵(廉)③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恶
①与“善”相对: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岁恶不入(论)
②与“美”相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五)娇儿恶卧踏里裂(茅)恶厌恶:死亦我所恶(孟)
患
①灾祸,忧患:诸侯之所大患(六)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孟)
②提忧: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此数者用兵之患(赤)
身
①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经》(体:四肢)
②自身:向为身死而不受(孟)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荷》)
③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五)将军身率益州之众(《隆中对》)
④妇女怀孕:且以汝之有身也(与)
以
①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②用:贤不必以(涉)
③虚词中介词、连词(略)
少
①不多:人民少而禽兽众(五)险以远,则至者少(游)
②稍微:愿大王少假借之(荆)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食
①食物:小鸟时来啄食(项)一箪食,一豆羹(孟)
②吃:民食果蚌蛤(五)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食供养,饲养:谨食之(《捕蛇者说》)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说
①说话,讲述:说书虽小技(柳)
②说法:用芽者自从本说(梦)
说
①游说,说服:说权曰(赤)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信)
说
①高兴:秦王必说见臣(荆)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五)
决
①决定,决断:日中不决(毛)
②告别,通“诀”:予分当引决(指)与王诀(决)曰(廉)
③决战:孤当与孟德决之(杂)论讨论,研究: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
多
①与“少”相对:又多豪右(张)
②乐赞:天下不多管仲之贤……(《管晏列传》)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
劳
①辛劳:劳苦而功高如此(鸿)念母劳家里(孔)
②慰劳: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赤)帝亲自劳军(《汉书文帝纪》)
薄
①少:事力劳而供养堡(五)
②与“厚”相对:堡厚之实异也(五)物堡而情厚(训)
③草木丛生处:露申、辛夷死林堡兮(涉)
④迫近:芳不得堡兮(涉)
执
①捉捕:执之白下(梅)
②持、拿:执经叩问(送)诸郎中执兵(荆)
③掌管: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柳)
臣
①臣下:君臣之义(论荷)
②奴隶: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五)
③官吏对君主自称: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廉)臣战河南(鸿)
处
①居住:幽独处乎山中(涉)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五)
②处于:譬若锥之处囊中(毛)
③安排,处置: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
怀
①安抚:行仁义而怀西戎(五)怀敌附远(论)
②心里包藏某种想法:内怀犹豫之计(赤)
③怀抱,揣: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
国
①国家:国事至此(指)国胡以相恤(论)
②国都: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③诸侯王封地:国王骄奢(张)
拜
①行礼:拜送书于庭(廉)
②授官: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公车特征拜郎中(张)
数
①几个:此数者用兵之患(赤)不数岁薄产累尽(促)
②旧指命运:胜负之数(六)
数
①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
②责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数屡次:数请魏王……(信)
目
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
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
③递眼色:范增数目项王(鸿)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
④列:而不在使者之目(指)
分
①分开,区分:五谷不分(论荷)
②分给,分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分名分,职分:予分当引决(指)
忍
①忍耐:隐忍以行(指)
②忍心:忍能对面为盗贼(茅)
间
①中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②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间
①间隔,间或:间以诗记所遭(指)
②离间:谗人间之(屈)
③小路: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道芷阳间行(鸿)
贼
①强盗:贼二人得我(《童区寄传》)
②害:天下之大贼也(论)
③对敌人蔑称:骂逆贼当死(指)贼氛方炽(黄)
曲
①弯曲:其曲中规(劝)梅以曲为美(病)
②不正直、理亏:宁许以负秦曲(廉)争曲直(指)
下
①与“上”相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吾羞,不忍为之下(廉)
无
①没有:臆断其有无(石)然有根无树(芙)
②无论:士无贤不肖(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
③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传》
故
①与“新”相对:故垒西边(念)
②交情,老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特示故人意耳(记)
③缘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就
①靠近,趋向:乃谢客就车(信)金就砺则利(劝)
②完成:然羸欲就公子之名(信)
过
①经过:秦师过周北门()过瓜洲扬子桥(指)
②拜访:愿枉车骑过之(信)
待
①等待:皆待公子举酒(信)荆轲有所待(荆)
②对待:以季孟之间待子(《论语》)
急
①与“缓”相对:急趋之(促)
②迫切,紧急:江都围急(梅)冀缓急或可救助(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
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
度
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②衡量:度足而居(治)
③限度:用之亡度(论)
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度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
辞
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
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
③言词:其辞微(屈)
④文辞:皆好辞(屈)
存
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海内存知已
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
独
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
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邪(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骑脱身独骑(鸿)骑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为
①做:吾见其难为(庖)
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
③治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
④是:人为刀俎(鸿)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
厚
①与“北相对:刀刃者无厚(庖)
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
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
④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
通
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
②精通:通五经(张)
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论)
④全部:通计一舟(《核舟记》)
制
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
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
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兵
①兵士:得选兵八万人(信)五万兵难卒合(赤)
②军队:而秦兵又至矣(六)吴起……制其兵《过》
③武器:收天下之兵(过)非兵不利(六)
余
①剩余: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②整数后零头:后岁余(促)去北军二里余(赤)
③第一人称代词:余方心动欲还(石)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
亡
①死亡:刘表新亡(赤)或人间长者先亡(祭)
②灭亡:燕虽小国而后亡(六)此亡秦之续耳(鸿)
③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
④逃跑:从径道亡(廉)追亡逐北(过)
⑤通“无”:亡何,国变(柳)
北
①北面,北方: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北收要害之郡(过)
②战败而逃:追亡逐北(过)
③指元朝:北虽貌敬(指)
金
①金属:金石可镂(劝)
②古代计算货币单位:予我十金(《狱中杂记》)
③金属制的乐器、兵器或器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铸以为金人十二(过)
信
①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
②信物:今行而无信(荆)
③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何也(《论语》)
④信任:怀王贪而信张仪(屈)
利
①利益: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②锋利:非兵不利(六)蚓无爪牙之利(劝)
③顺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
势
①力量:其势弱于秦(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赤)
②形势:攻守之势异也(过)将军大势可御操者(赤)
③势头、趋向: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
④权势: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五)
破
①残破:亡国破家相随属(屈)
②战败:六国破灭(六)破曹军必矣(赤)
力
①力量,势力:赂秦而力亏(六)势力众寡又不可论(赤)
②有能力:力能窃之(信)
思
①思考,想:吾尝终日而思矣(劝)思厥先祖父(六)
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起
①站起,起来:起视四境(六)起,立而饮之(鸿)
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弱
①与“强”相对:天下非小弱也(过)且秦强而赵弱(廉)
终
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
②始终: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
与
①给予:则与斗卮酒(鸿)
②结交,亲附:与羸而不助五国也(六)与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速
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不速去(左)
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败
①与“胜”相对:战败而亡(六)豫州新败(赤)
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
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
①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廉)以祈请使诣北(指)
②出使:臣愿奉璧往使(廉)使北营,留北关外(指)
③派遣:使人遗赵王书(廉)使使如秦受地(屈)
爱
①爱:宽厚而爱人(过)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吝惜:三国各爱其地(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
盛
①与“衰”相对:其意气之盛(伶)
②盛大: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盛盛以锦囊(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荆)
困
①困窘,困难:天下诸侯已困矣(过)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屈)
②被困,围住:数十伶人困之(伶)
③疲倦: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
微
①不显露:微行入古寺(左)
②暗暗:微指左公处(左)
③深奥,含蓄:其辞微(屈)
④如果没有:微太子言(荆)微斯人(《岳阳楼记》)。
君
①君主:君赐不可违也(训)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②对对方尊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今为君计(赤)
③做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
适
①适合: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
②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孔)
穷
①穷尽:穷冬烈风(送)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
②不得志: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
③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屈)穷饿无聊(指)
乱
①无秩序,与“治”相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荷)悖乱不可以治国(察)
②乐章的尾声:乱曰(屈)
遣
①派遣: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丹请先遣秦舞阳(荆)
②送走:遣去慎莫留(孔)
作
①兴起:有圣人作(五)
②劳动:昼夜勤作息(孔)
③著作:作《二京赋》(张)
④制作:作浑天仪(张)
相
①宰相、国相:昔李文靖公为相(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
②容貌:儿已薄禄相(孔)
③辅助或辅助的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论季》)无物以相之(游)
④互相:黄泉下相见(孔)遂相腾击(促)
⑤动作偏指一方:不得便相许(孔)登即相许和(孔)
取
①拿,与“舍”相对……
②取出:青趣之于蓝(劝)
③选择:须趣无茎时采(梦)
④通“娶”:终老不复趣(孔)
结
①打结:结发同枕席(孔)神农氏结绳为治(《说文序》)
②结交:愿结友(廉)
岁
①年:不终岁(促)穰岁之秋(五)
②年龄:成有子九岁(促)
③年成:岁恶不入(论)
令
①命令,法令:令初下(邹)每一令出《屈》
②县令: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促)
③时令:群葩当令时(芙)
报
①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廉)
②报答,报复:将军之仇报(荆)
③上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
靡
①没有、无:靡计不施(促)
②倒下,后退:左右皆靡(廉)虫尽靡(促)
③浪费:靡之者甚多(论)纳(内)
内
①接纳,接受:距关勿内诸侯(鸿)亡走赵,赵不内(屈)
②放入:内所藏披袄中(记)成妻纳钱案上(促)
转
①转动:转侧床头(促)
②迁职:再转复为太史令(张)
伏
①趴:有虫伏棘根(促)
②伏天:天时有愆伏(梦)
③下对上敬词:伏惟启阿母(孔)
复
①再、又:复造候风地动仪(张)复之秦(屈)
②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
③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屈)
④通“”(夹层):复道行空(阿)
气
①自然界冷热现象:缘土气有早晚(梦)
②气体:朔气传金柝(《木兰诗》)吾令人望其气(鸿)
③气息:则气断声吞(促)
④人的精神状态:神气痴木(促)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木
①树:斩木为兵(过)尔墓之木拱矣()
②木材:木直中绳(劝)
③呆:但儿神气痴木(促)
冠
①帽子:怒发上冲冠(廉)新沐者必弹冠(屈)
②戴帽子:楚人沐猴而冠(《项羽本纪》)
冠
①古礼,男满二十岁行冠礼:既加冠(送)
②位居第一:位冠群臣(《史记萧相国世家》)
历
①经过,经历:历艰难险(黄)
②逐个: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谭)
③历法,历术:犹致思于天文历算(张)
役
①兵役,劳役:宰悦,免成役(促)更若役(《捕蛇者说》)
②战役: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黄)
寿
①寿命: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②敬酒或赠礼祝人长寿: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廉)若入前为寿(鸿)
载
①年:不半载(黄)
②记载:如史载田横事(黄)
③动词词头:载驰载驱(《诗经载驰》)
载
①装载: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②乘坐:直上载公子上坐(信)
善
①好,善良:善哉!技盍至此乎?(庖)古认之人虚中乐善(问)
②友好:素善留侯张良《鸿》
③擅长:衡善机巧(张)
④通“缮”,修治:善刀而藏之(庖)
开
①打开,张开:秦人开关延敌(过)
②开放:只在花开之数日(芙)
③开辟:此一部开国血史(黄)
鸣
①鸟或禽兽叫:好鸟相鸣(与)杜鹃啼血猿哀鸣(琵)
②发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
③出名:可使以其技鸣(柳)
习
①学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
②习惯: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赤)
期
①期望:不期修古(五)
②约定:君与家君期日中(《世说》)
主
①国君:其主不能守(《隆中对》)
②主人:寓逆旅主人(送)
③掌管:不能自主(柳)
奏
①演奏:争延之使奏其技(柳)
②进献:相如奉璧奏秦王(廉)
③向国君进言或上书: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先生有所陈奏(谭)
当
①面对(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
②处在某地或某时:当是时(鸿)
③判罪:犯法当死(柳)
④相当: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
畏
①害怕,恐惧:赵王畏秦(廉)小子无所畏(孔)
②敬畏:朝中皆畏宁南(柳)
业
①事业:以共济世业(赤)操童子业(促)
②学业: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
乘
①乘坐:乘犊车,从吏卒(赤)
②趁着:因利乘便(过)
乘
①古代战车:超乘者三百乘()
②四: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轻
①与“重”相对
②轻视: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指)
③轻佻:秦师轻而无礼()
谋
①商议,谋划: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②计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
脱
①脱身: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脱京口(指)
②疏漏:入险而脱()
及
①赶上:及诸河,已在舟中矣()号呼靡及(指)
②到: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
③趁着:及时相遣归(孔)
市
①市井:谤讥于市朝(邹)
②市场:东市买骏马(《木兰辞》)
③作买卖:将市于周()
④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辞》)
具
①准备:居则具一日之积()
②完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
③器械:修守战之具(过)船粮战具俱办(赤)
奉
①两手捧着: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
②进献,送给:天奉我也()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
③供给: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
④接受: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赤)奉事循公姥(孔)
子
①儿子或女儿:成有子九岁(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
②对人尊称:吾子淹久于敞邑()孔子师郯子……(师)
右
①右边: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史记吕后纪》)
②地位尊贵:位在廉颇之右(廉)又多豪右(张)
③上或下位:莱驹为右()无出其右者(促)
孤
①幼年丧父:幼而无父曰孤(《孟子》)先主少孤(《三国志先主传》)
②孤独: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辞》)
③侯王谦称: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孤之过也()
辱
①侮辱: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
②受辱: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③可耻:其辱人贱行(五人)
治
①治理: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五)
视
①看:拾视之(促)视为止(庖)
②比较: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活)
③看待:视事(办公)三年(张)
试
①尝试、试验:试以一家计之(活)又试之鸡(促)
②考试: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
高
①与“低”相对:虽才高于世(张)登高而招(劝)
②抬高:而高其直(促)
③高尚:轻辞天子,非高也(五)居居住:度足而居(治)山居而谷汲者(五)
世
①父子相继: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世以清白相承(训)
②时代:世异则事异(五)以共济世业(赤)
③天下、世间:此子贤者,世莫能知(信)
敌
①敌人,仇敌:秦人开关延敌(过)
②匹敌:势亦足以相敌(治)
辟
①躲避: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征召:连辟公府不就(张)辟开辟:前辟四窗(项)隙地未尽辟(治)
府
①储物之所:悉府库以赈之(活)
②官府:君既为府吏(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约
①套:约车骑百余乘(信)
②盟约,订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怀王与诸将约曰(鸿)
③简要:其文约(屈)
④节俭:以约失之者鲜矣(训)
流
①水流动:两川溶溶,流入宫墙(阿)从流飘荡(与)
②河流:宁赴江流(屈)
③一类人:安能屈豪杰之流(五人)流辈甚称其贤(送)
④流放:虽放流(屈)
尽
①全:虫兢靡(促)取之兢锱铢(阿)
②完,没有:日已兢矣(荆)
哀
①悲伤:伏尸而哭,极哀(荆)哀吾生之无乐兮(涉)
拔
①攻占:秦伐赵,拔石城(廉)
②拔出:项庄拔剑起舞(鸿)剑坚故不可立拔(荆)
③超出: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
左
①官位以左为下,降职,坐位以左为上: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
②方位以东为左:淮左名都(宋扬)
色
①脸色:王变乎色(孟)颜色憔悴(屈)
②颜色:面色灰死(促)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
③容貌:年长色衰(琵)
言
①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不敢言而敢怒(阿)
②言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琵)
③字:凡六百一十六言(琵)
命
①性命:王之命,悬于遂手(毛)臣请入与之同命(鸿)
②命名:命曰《琵琶行》(琵)
重
①与“轻”相对:国之重任(信)轻重固何如哉(五人)
②重视:故人重之(五)重重复、重叠:又闻此语重唧唧(琵)
从
①跟随:赵王遂行,相如从(廉)左公从数骑(左)
②由:从此道至吾军(鸿)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从合纵:从散约败(过)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毛)从次于最亲近的亲属: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应应该:多情应笑我(宋念)
应
①答应、回答:以我应他人(孔)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②应和:天下云集响应(过)
封
①修筑坟墓: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五人)
②筑土祭神:封狼居胥(宋永)
③授予封号:封公子为信陵君(信)
老
①年老:廉颇老矣(宋永)臣宜从,老不能(信)
②老人:罢夫羸老(论)
③对老人尊称:余宗志涂山(左)
亲
①父母:其将归见其亲也(送)
②新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堵(廉)
③亲近: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
深
①水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
②时间久:夜深忽梦少年事(琵)
③程度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
解
①分割:始臣之解牛之时(庖)
②消除:可以解燕国之危(荆)秦军解去(信)教教育、教导:乃今得闻教(荆)其不率教者(治)教使:曲罢能教善才服(琵)
资
①财物:持千金之资币物(荆)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②凭借:此帝王之资也(赤)
③蓄积:如姬资之三年(信)
振
①挥动、抖动:振长策而御宇内(过)新浴者必振衣(屈)
②救济,通“赈”: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
③震动,通“震”: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威振四海(过)
图
①地图:图穷而匕首见(荆)召有司,案图(廉)
②谋取:宜别图之(赤)
室
①房屋:门人弟子填其室(送)则密室垂帘(促)
②家: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捕蛇者说》)
③刀剑的鞘:剑长,操其室(荆)
被
①遭受:禹汤被之矣(论)
②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被通“披”:如被冰雪(促)属一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属
①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连接:亡国破家相随属《屈》
③写文章:衡少善属文(张)屈平属草稿未定(屈)
伐
①攻打:大兴师伐秦(屈)其后,秦伐璨(廉)
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坎坎伐檀兮(伐)
③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
④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
疏
①奏疏:论积贮疏(论)
②疏远:王怒而疏屈平(屈)
离
①离散:约从离衡(过)流离遇合(柳)
②遭受,通“罹”:离骚者,犹离忧也(屈)
本
①草、木的根、茎: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
②根本:人穷则反本(屈)
③本来的: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
志
①记:博闻强志(屈)
②标记: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③志向:其志洁(屈)
指
①指向:名曰《指南录》
②意图,通“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
闻
①听见:而闻者彰(劝)闻寡人之耳者(邹)
②听说:无何,宰以卓异闻(促)吾闻之(屈)
③见闻:博闻强志(屈)
留
①停留,留下:城入赵而璧留秦(廉)乃令张良留谢(鸿)
②扣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
迁
①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指)
②官职调动:再迁为太史令(张)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
③流放:顷襄王怒而迁之(屈)父父亲:思厥先祖父(六)其父善游(察)
父
①对老年人尊称:渔父见而问之(屈)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②古代在男子名字下的美称,通“甫”:王回深父(游)余弟安国平父(游)
弹
①用手指轻敲:新沐者必弹冠(屈)
②用手指演奏:莫辞更坐弹一曲(琵)
公
①与“私”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
②公开,公然:残贼公行(论)
③诸侯通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廉)
④对人尊称:公固知某不贪也(记)公为我献之(鸿)
征
①征伐:挟天子以征四方(赤)
②征召:公车特征拜郎中(张)
施
①设置:施关发机(张)
②施行,用途:徒留无所施(孔)
③恩惠: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关
①关口:秦人开关延敌(过)距关勿内诸侯(鸿)
②机械发动处:施关发机(张)
机
①关键: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赤)
②机件:机发吐丸(张)。
高三语文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三、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词:
1、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祈祷:降服谗言噩梦滑稽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焦躁不安宁。
六神:道教指心、肝、肺、脾、胆、肾六神。
五、读课文疏通情节:
一、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 序幕?生活套(1)、思想套(2)?套己
二、别里科夫的恋爱 (6—37) 开端:怂恿(6—7)
发展:漫画、骑车(8—17) 套人
高潮:争吵(18—36)
结局:失败(37)
三、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 尾声 套死
六、分析主题:揭示沙皇政府的黑暗,别里科夫的愚昧,呼唤自由的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
3、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肖像、语言、、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
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
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
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同事骑车交游。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 ,让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5、别里克科夫最后的结局怎样?
他死了。最终死在自己的套子里了。
6、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的悲剧?
恋爱。通过恋爱时间来展示“套子”的危害。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①别人撮合,华连卡表示好感。
②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③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小结:以上种种均为外在因素或外在诱惑,不是他内心真正产生爱意,他准备结婚只是昏了头。
7、这件婚事成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①有人画了幅漫画。②华连卡骑自行车。这触犯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他不能接受新事物,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迂腐、多疑、慎重的别里科夫就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妄图用自己的套子去套住她。结果华连卡不在,一向讨厌他的科瓦连科与他谈话,话不投机被科瓦连科推下楼梯,所以婚事失败了。更致命的是这一幕恰好被回来的华连卡看到,率真的她大笑三声,别里科夫的命运在这笑声中结束了。他永远地装进了自己的套子中。
小结:小说集中笔墨刻画了别里科夫婚事的波折,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让保守落后的别里科夫承受新事物的冲击,让最怕出乱子的人承受了他认为的最大乱子,将别里科夫送入自己的套中牢牢地被套住,再也拔不出来。就在这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展现了新旧良种势力的斗争,新势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旧势力,表现了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
8、自读与讨论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9、讨论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6、讨论课文中三、写法分析
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讨论讽刺手法的运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这和前面《守财奴》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大家找一两个例子作说明。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对照本课教学目的,再回到前面认真阅读"提示",加深理解,每一位同学作简短的自我学习小结。 教师点拨要点:
① 别里科夫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主要内容见预习提示)。
② 讽刺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③ 简短的篇幅里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平凡的故事里表现了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五、拓展作业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的“套子”,学习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2、课外选读读本上或其他文学刊物上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说,并作简要的评注
《装在套子里的人》训练提高
1.选出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 )
A.和谐(xié) 浑浑噩噩(hùn) 怔住(zhèng)
B.滑稽(jī) 契诃夫(kē) 搓手(cuō)
C.谗言(chán) 无恙(yàng) 辖制(xiá)
D.胡诌(zhōu) 撮合(cuō) 讥诮(xiāo)
2.在下面横线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虚词
(1)他也真怪,______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
(2)____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套子里的。
(3)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______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4)他认为______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
3.在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弧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处:
(1)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员别里科夫两个月前 在我们城里去世。(才、就、已、竟)
(2)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了我们。(压服、降服、制服、镇服)
(3)可是这个老穿插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管制、统制、辖制、限制)
(4)将近傍晚,他穿得 的,到柯瓦连柯家里去了。(结结实实、厚厚重重、轻轻爽爽、暖暖和和)
4.人物描写有多种方法,分析下列几段文字各属于哪一种描写:
(1)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2)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3)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4)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5)“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答:
5.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小说怎样揭露了套子的本质?
答:
6.幽默讽刺是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请分析下面语句,说说它们各自采用了什么手法以起到幽默讽刺的效果?
(1)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2)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 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答:
7.“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文中多次反复,请找出来,并具体说说这样反复有什么作用。
答: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 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第一段中“像那样的感情”指的是( )
A.忧郁和谦虚的脸相 B.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C.露出享受完全自由的快活的感情 D. 快活的感情
(2)在第二段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可是也却 B.虽然但是也也
C.即使但是却也 D.虽然可是却也
(3)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其原因什么?
答:
(4)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试作简要的分析。
9.别里科夫死了,现在人们开一个追悼会,请你为他写两幅挽联。
答:
1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构思上的独特技巧
答:
(2)简析《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套子”。
答:
(3)简析《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语言特色
答: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浑,一般念hún;但表示混杂、混同、蒙混的意思,同“混”,念hùn。怔,zhēn?。诃,hē。诮(qiào)
答案:C。
解析:(1)“在最晴朗的日子里”这个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嵌入“即使……也”这个结构中,起强调的作用。(2)“那削铅笔的小刀”是句子的主语,嵌入“连……也”这个结构中,起强调的作用。(3)(4)是复句,注意关联词语的呼应,(3)“却”表明前后是转折关系,(4)“才”表明前后是条件关系。
答案:(1)即使(或“就是”、“纵使”)。(2)就连(或“就是”、“连”)。(3)虽然。(4)只有。
3.解析:这是一道词语选择题,要结具体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1)“就”惋惜死得太早;“竟”死得突然,出乎意外;“已”一般语气。只有“才”,才能准确在表达对别里科夫的厌恶之情。(2)压服、制服、镇服,多指动用武力,而在文中则恰恰把武力排除在外。(3)管制、统制、限制,都侧重在行动;辖制,不仅包括了行动,还包括了精神、思想。(4)轻轻爽爽,与文意相反;暖暖和和,能更好地与小说开头“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照应。
答案:(1)才。(2)降服。(3)辖制。(4)暖暖和和。
4.解析:这是一道有关人物描写方法的写作知识测试题,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这是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前提。
答案:(1)外貌。(2)环境。 (3)心理。(4)动作(5)语言。
5.解析:第一问是对课文内容的综合概括,第二问是深入分析套子的本质,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概括时要注意文中提示性的句子,比如“别里科夫把它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由他“思想上的套子”,进而推及他还有其他的套子。对套子的本质也要注意文中提示性的语句,比如“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
答案:套子,是别里科夫典型的性格特征,他有套子式的外表,比如第一段所描写的。他有套子式的思想,比如第二段所描写的。他有套子式的职业,即他所教的古希腊语文。他有套子式的论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他有套子式的思想方式,“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他有套子式的生活习惯,比如“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等。
小说用多种形式暗示了“套子”的本质,比如,“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 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等,从这些语句看出,别里科夫“套子”的本质就是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6.解析:在文学作品中,对于那些反常的、荒谬的、可笑的人和事,对于那些善良人物所处的尴尬的处境,作者往往给予微微的含笑的讽刺和揶揄。这种含笑的讽刺和揶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幽默。学习这篇小说,要体会契诃夫小说语言幽默讽刺的风格,探讨作者造成幽默的表现手法。
答案:(1)描写了别里科夫令人发笑的外貌,作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把一个外型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呈现于读者的眼前。(2)这是对别里科夫的语言描写,骑自行车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别里科夫竟然把它夸大其事,无限上纲,说得好像是闯了天大的祸事。作者极力夸大这种“小”与“大”的错位,以揭露他的极端荒谬性,起到令人发笑的效果。
7.解析:文中多次反复的语句,常常构成语流,作者借以抒发感情,突出主题,造成照应。因此,对语流要特别注意分析,并且要仔细体会每一次反复时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意义,以加深理解。
答案:“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典型的套子式的论调,在文中前后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五次,旨在突出别里科夫的套子性格,同时构成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次,他看到当局批准开了个戏剧俱乐部什么的,便摇着头说:“这固然是好,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充分表现他维护旧秩序,害怕新事物的本性。第二次,他看到有人在一些极小的事情上违背常规,“便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第三次,他看到中学里年轻人都不安分,叹息说,“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这些则说明他总是干涉他人的行动,用套子去套住别人。第四次,他对柯瓦连科说:“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他认为柯瓦连科骑自行车,穿绣花衬衫,拿着书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是“出了乱子”,因此要报告校方,暴露了他告密者的卑劣身份。第五次,他从楼上滚下来,被华连卡撞见后,他心里想;“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这里的“乱子”是指他担心华连卡等人会把他的狼狈相传出去,让全城人知道,他又会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度虚弱和恐惧。
8.(1)解析:阅读文章要特别注意指代性词语意义的理解,这也是高考常见的一个测试点。
答案:C。
(2)解析:一、二空格是测试该选转折关系还是假设关系,因为埋葬别里科夫已是既成事实,所以不宜选假设。三空格,能与“可是”“但是”呼应的只能是“却”。
答案:D。
(3)解析:内心高兴,但显露出来的表情是忧郁,本题旨在分析造成内心与外表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
答案:略。(见“课文解读”)
(4)解析:体会这句话的深意,要注意作者用词的变化,例如前面说“埋葬了别里科夫”(这个人),后面说“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这类人),这是从空间的角度,从个别推到了一般,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是从时间的角度进一步推想,别里科夫瓜瓞绵绵,子孙不绝。为什么如此?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滋生别里科夫的土壤,即反动的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略。(见“课文解读”)
9.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应用题,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测试有关对仗的知识。
答案:下面挽联可供参考。a.为套子生活所害,因婚姻大事而终 b.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勿必严守沙俄法令 c.别为别里科夫祭酒,可为柯瓦连科庆功 d.雨帽雨衣雨伞雨鞋套子缠身,法制法规法律良民在心 e.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恐恐惧惧上西天。
10.(1)解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结构上,与我国传统小说不同,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叙述,而是先用散文的笔法对别里科夫的形象进行漫画式的勾勒,使读者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本质的认识。然后再具体叙写别里科夫的婚事,让其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他的性格特征和性格悲剧。二是从立意上,这篇小说与一般小说不同,它的旨意不在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而在塑造别里科夫这类人,描写“套子”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答案:略。(参看“课文解读”)
(2)解析:这是对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应紧扣课文主要说清楚两个问题,小说描写了别里科夫哪些套子,这些套子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略。(参看“训练提高”第5题)
(3)解析:本文语言特色主要是幽默,幽默离不开讽刺和夸张,本文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张人物形象,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答案:略。(参看“训练提高”第6题)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 (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 “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 “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 “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 “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 (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该如何备考】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指导02-06
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指导02-08
高考语文备考之阅读鉴赏表达技巧02-28
2017年雅思阅读词汇该如何备考10-11
高考备考期间考生该如何吃03-31
2018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阅读复习攻略08-14
高考如何备考06-22
gmat数学该如何备考07-02
2017成人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法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