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地理必备的知识点
其实高一的地理课本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我们很多学生觉得难学,是因为课本的知识概念比较深奥,理解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地理知识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 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 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
|||||
名称 |
分布 |
成因 |
气流运动 |
对气候的影响 |
|
赤道低压带 |
0°附近 |
热力作用 |
受热膨胀上升 |
高温多雨 |
|
副热带高压带 |
南北纬30°附近 |
动力作用 |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
炎热干燥 |
|
副极地低压带 |
南北纬60°附近 |
动力作用 |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
温和湿润 |
|
极地高压带 |
南北纬90°附近 |
热力作用 |
冷却下沉 |
寒冷干燥 |
|
风带 |
|||||
名称 |
风向 |
对气候的影响 |
|||
北半球 |
南半球 |
||||
低纬信风带 |
东北风 |
东南风 |
炎热干燥 |
||
中纬西风带 |
西南风 |
西北风 |
温暖湿润 |
||
极地东风带 |
东北风 |
东南风 |
寒冷干燥 |
【上海高一地理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25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1-27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26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11-18
2016上海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08-18
高一的地理教学计划08-09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集锦11-13
2016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汇总08-13
上海科目一考试新增知识点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