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教材牵涉的面较广,内容多而且分散,所以我们在准备会考的时候,要注意知识内容的整理和归纳,全面复习学过的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
概念 |
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
典例 |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
地位 |
在各国以致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
问题 |
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
发展 |
3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
德国鲁尔工业区
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利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
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
①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洲岛)
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相关工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
产品面向世界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06-19
上海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12-04
湘教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提纲11-20
湘教版高中地理会考必备的知识点11-20
上海高中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12-04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会考知识点归纳07-15
高中地理会考备考计划06-20
历史会考的知识点07-13
历史会考知识点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