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备基础知识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地理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
1、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3、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10、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11、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1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14、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1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16、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18、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19、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20、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21、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2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25、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高中地理常考知识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要点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季节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
风向 |
西北风 |
东南风 |
东北风 |
西南风 |
|
源地 |
蒙古、西伯利亚 |
太平洋 |
蒙古、西伯利亚 |
印度洋 |
|
成因 |
海陆热力差异 |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
|||
性质 |
寒冷干燥 |
温暖湿润 |
温暖干燥 |
高温高湿 |
|
比较 |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
|||
分布 |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
|||
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上海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结12-04
上海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归纳12-04
湘教版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整理11-2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11-15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基础知识11-16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11-16
湘教版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11-18
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归纳11-18
上海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