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必备的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因其庞杂的内容使得很多学生的学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得分较低。那么高中阶段呢,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备的地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知识重点
一、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
(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
褶皱 构造 |
岩层形态 |
岩层的新老关系 |
地貌 |
|
未侵蚀的地貌 |
侵蚀后的地貌 |
|||
背斜 |
岩层向上拱起 |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
常成为山岭 |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向斜 |
岩层向下弯曲 |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
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
(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
断层构造 |
岩层运动 |
形成地貌 |
我国对应的地貌 |
地垒 |
相对上升 |
山岭或高低 |
华山、庐山、泰山 |
地堑 |
相对下降 |
谷地或低地 |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二、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外力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
||
侵 蚀 作 用 |
风力侵蚀 |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
|
流水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 |
|
溶蚀 |
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 |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
||
海浪侵蚀 |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
||
沉 积 作 用 |
风力沉积 |
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 |
|
流水沉积 |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
||
冰川沉积 |
形成冰碛地形 |
||
海流沉积 |
形成海滩 |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
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高中的地理知识】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06-20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总结06-27
高中地理知识的复习07-02
高中地理知识地形笔记06-28
高中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06-28
中亚高中地理知识归纳06-28
高中地理有趣的地理知识01-27
高中地理知识点06-20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