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

时间:2021-12-03 09:56:29 地理 我要投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

  高中地理主要有三本必修课本,这三本书的知识点都属于高考的考试范围,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

  高中地理常考知识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重点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

原因

外部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自身

适宜的温度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相关文章:

上海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归纳12-04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基础知识点07-2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基础知识点11-16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06-21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汇编07-20

高中地理季节的知识点07-14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06-28

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点07-02

高中地理各章知识点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