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备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知识量也比较大,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会的,高一的地理课本你都熟悉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 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 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高一地理重点知识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相同点 |
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
||
不同点 |
地理位置 |
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 |
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 |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 |
|
土地条件 |
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 |
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 |
|
矿产资源 |
贫乏 |
石油资源丰富 |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农业 |
耕作方式 |
水田耕作业为主 |
旱地耕作业为主 |
主要粮食作物 |
水稻为主 |
春小麦、玉米为主 |
|
主要经济作物 |
油菜、棉花 |
甜菜、大豆 |
|
作物熟制 |
一年两熟或三熟 |
一年一熟 |
|
备注 |
水产业较发达 |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
|
工业 |
综合性工业基地 |
重化工业基地 |
|
商业 |
商业贸易发达 |
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 |
|
人口和城市 |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
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 |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7-18
高一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02-16
地理高一第二学期知识点总结06-19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06-19
地理气候高中高一知识点06-27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07-10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6-20
上海高一地理必备的知识点12-04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汇总07-02
高一地理知识点汇总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