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10-16 10:37:40 诗琳 地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1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2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

  ①、比例尺=——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3

  1、分区原则

  这个原则既适用于全理,也适用于幅员广大的国家,特别是经度跨度特大的国家,使一个国家的东部和西部使用不同的标准时。事实上世界各大国一般地分成几个时区。它们的标准经度一般与理论时区相同,尽管时区间的界线是大不相同的。

  2、适中原则

  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各以全国的适中经度为法定时区的标准经度,并且按照适中经度的不同,决定采用正规时区或半时区。

  3、偏东原则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无论大国或小国,其标准经度都可以从适中经度向东偏离。例如,我国和蒙古的适中经度都是105度,而标准经度都是120度,苏联按经度分成11个时区,每一个时区都采用东邻时区的标准时;按经度位置,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位于东7区,但使用的是东8区的标准经度。由于这个原因,地球上不但有东12区,而且还有东13区,却没有西12区。可以说,全世界的'法定时区系统,几乎比理论时区系统向东漂移了一个时区。

  4、极区特殊原则

  通常的标准时,既不同于因经度而变化的地方时,又不同于全球通用的世界时,在这方面,南北极地区存在着特殊情况。这是因为,所有经线在南北两极相交,如果仍按经度划分时区,那么,钟点的进退将是极其频繁的,也是不胜其烦的。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 4

  1、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2、气候:

  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复习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01-31

2023高考地理区位因素复习知识点归纳03-12

必备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09-28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10-10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提纲03-28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归纳06-09

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07-26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种类知识点复习归纳12-06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06-27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