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备考指南
内容简介:本文就高考地理最常涉及到的23个简答题进行分析,详细列出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⑴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 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高一,节时节能.
⑸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⑹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 有利于社会稳定 ;
战略意义: 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 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5. 地质地形小专题:
⑴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 美 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 美 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 洋 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 极 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人为原因:④ 对植被的破坏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疆域之最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领土的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领土的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
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会合处。 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运用歌诀我国邻国和34个省级行政区
(1)邻国:
朝鲜、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
塔吉克连阿富汗,巴、印、尼、锡和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十五邻国紧相连,
日、菲、马、印尼、文莱,隔海相望也不远。
(2)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
四江三海两宁甘,两湖两广两河山,
云贵川藏福吉安,新建琼渝港澳归、
京津蒙新陕台湾。
注:“四江”指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三海”指上海、青海、海南。“两宁”指宁夏、辽宁。“两湖”指湖北、湖南。“两广”指广东、广西。“两河”指河北、河南。两山指山东、山西。
三、中国三大平原的比较
用案例法复习等值线
面对新课程改革,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学理念的迅速更新,反映到教学过程上,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教师怎么“教”;另一是学生怎么“学”。为此,我们应当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教师怎么“教”是为学生怎么“学”服务的,由此逐步进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下面我就“用案例法复习等值线”来谈一谈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我们应知道案例法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法是本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的,现已广泛用来培养法律、商业、管理、医务、公共行政等各种人才,不仅在美国受到好评,而且在世界各国也普遍受到重视和欢迎。
第二,具体做法:
第一步:
出示案例1:读图1-1,回答1~3题。(2002年文综高考题)
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
A.1012、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第二步案例探究:等值线图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应如何处理?
第三步分析命题意图:通过探究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解题思路:一般来讲,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存在相等或相差两种情况。可通过上题做相应的说明。
情况一:如果以其相邻其中一条等值线为1015.0百帕作为判读依据,那么等压线M数值可能是多少?
根据等值线图规律 高中学习方法,M数值为1015.0或1012.5或1017.5都有可能。
情况二:如果以其相邻其中另一条等值线为1017.5百帕作为判读依据,那么等压线M数值又可能是多少?
根据等值线图规律,M数值为1015.0或1017.5或1020.0都有可能。
根据情况一和情况二,取二者交集,即得出结论:M的数值是1015.0、1017.5
情况三:如果M取1015.0,那么M内的数值是多少?如果M取1017.5,那么M内的数值又是多少?
根据数值的变化规律,我们得出如果M取其中的小值,那么M内的数值就小于这个值;如果M取其中的大值,则M内的数值就大于这个大值。
小结:一般来讲,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有两种情况: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要么相等。
出示案例2: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往H处车辆的是 。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方框内:
说明: 。
(3)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是( )
A.鲁 B.浙 C.青 D.吉
分析:该题是2001年的高考题,得分率很低。从图4中的E、F、G三处目测H地公路上的车辆,只有G处一览无遗。E、F两地和G地海拔高度虽然大致相当,但在其目力所视方向上有高起的山脊挡住了视线。H地正好是看不见的“死角”。从该物产来看,为亚热带地区,因此,该地在我国南方。该地有许多同学虽然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但在作剖面图上失分很多。在说明理由时词不达意、不准确,失分也很多。
参考答案:(1)G;(2)正确作图见右图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从G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能清晰地观察。(3)B
这一试题实际考察的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出示案例3:如下图中a、c两根等温线数值分别为20℃和18℃,则b等温线数值应为19℃。
问题探究
1.怎样判读图中某地的气温。等温线通过的地点,直接按等温线的数值确定该地的温度,如上图中甲地的气温应该是20℃;等温线未通过的地点的温度,则可通过邻近等温线的数值估算,如乙地的温度应在18℃和19℃之间,即为18.4℃或18.5℃。
2.怎样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判断图示区域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从大范围来讲,地球上的气温无论是7月还是1月,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如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则可认为图示区域处于北半球(如上图);反之则在南半球。
3.怎样根据等温线在大陆和海洋上的弯曲情况来判断图示区域是处在冬季还是夏季。在同纬度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低纬凸出,在海洋向高纬凸出,夏季则相反。上图左半部是陆地,右半部是海洋,由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从图上可看出大陆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据此可判断,图示区域处于冬季。反过来,如已知图示区域所处的季节,又可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来判断图中哪一部分是海洋,哪一部分是陆地。如上图,假设图中显示的是冬季气温分布的情况,则左半部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应视为陆地;而右半部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应为海洋。当然,这里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分布产生的影响,如果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情况就复杂了。
归纳总结出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等值线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以等高线为例)。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密度──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效果意义及推广
通过等值线的形式,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考查地理问题。
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6.通过判读等深水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
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8.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
10.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
高考地理备考指南 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巩固的,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的方法。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法、形象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高中数学;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坚持不懈,并在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高考地理复习之: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学习高中地理几个基本要点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高中地理的。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备考指南】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备考计划03-13
雅思备考指南08-15
高考备考指南12-05
高考备考指南11-24
高考备考指南06-22
中考备考指南06-20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11-20
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总结04-1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