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时间:2022-10-27 17:16:05 地理 我要投稿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地理知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1

  地理学科的感性知识是指大量的事实材料。因此,又可简称为地理事实。这部分知识需要同学们记住,因为它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是运用地理语言,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技能的关键。

  (1)地理名称

  地理名称即地名,具有空间性、量大等特点,记忆时应与地图紧密结合,与其它地理事象及语意、语源联系起来。

  (2)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它分为数理分布,包括经纬度分布、海拔高度分布等;相对分布,包括海陆分布、坡向分布,以及地理事物间的相对位置等。地理分布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对认识产生地域差异的原因有重要作用。与地图紧密结合,探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是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有效途径。

  (3)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识。分为自然景观,包括山地、河湖、沙漠、热带草原景观等;文化景观,包括工业区、农日、城市、交通运输景观等。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可对周围地理事物进行观察,也可通过看影视、录像、幻灯来学习。

  (4)地理演变

  地理演变指地理事务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自然地理演变,如昼夜和四季更替、水份循环等:人文地理演变,如人口、民族的演变、农业演变、工业演变等。学习这部分知识要和地理景观结合起来,按照时空发展顺序,分阶段、分过程地掌握,不能只抓头尾,去掉腰身。

  (5)地理数据

  铁路长度、地区面积、江河流量、南北温差等定量数字和比率数字称为地理数据。这些抽象的数字反映着具体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数据知识,必须充分利用图表,把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规律化。如在学习经济地理时,要注意运用特定的一些地理数据,去分析和掌握各地区的生产规模、速度、差异及其规律。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2

  1、 沙尘暴

  成因:

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

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措施:

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

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 荒漠化

  成因:

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

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

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

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 沙化

  成因:

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

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

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

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 水土流失

  成因:

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 公害病

  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 水体富营养化

  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3

  一、“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教学理念,为地理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是我们在教学渗透实用性地理的一条思路和研究目的。

  二、“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理论依据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理论依据二: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同样,地理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气氛生活化,交流平台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生活化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理论依据三: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成人,也不同于幼儿学生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必须基于充足的感性认识上,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他们接受的兴趣就越高,接纳知识就越快。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理论依据四: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即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用生活知识数学地理”基于四个“关注”之一的“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这一理念。

  三、“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教学案例

  可用生活知识导入地理新课。如,在教学《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时,问:

  (1)如果在座的同学们,有亲戚在外地,平时通过什么方式联系?

  (2)如果要见面,选择什么交通方式?

  (3)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4)你们平时上学回家是用什么交通工具?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有话可说,又会认为地理知识就在身边,有利于学生讨论和新课的导入。

  四、“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意义

  1.“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与生活联系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改变地理学习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弊端,通过“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2.“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联系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生活的感受去思考,才能理解地理知识,并能够利用地理知识。

  3.“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引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地理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生活的地理知识,常常涉及历史、政治、文学、物理、生物、环境等多学科知识,把这些学科中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同地理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可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其他各学科的知识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学习各门功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的要求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这种教学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现状,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宜教学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现实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愿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用生活知识教学地理”理念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体现的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4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主要湖泊:罗布泊

  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5

  气象知识:台风与热带风暴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

  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

  8-9级的是热带风暴;

  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洋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气象知识:降雹的世界记录

  根据记载,世界上的一次降雹是在1928年7月6日,地点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博达。当时,冰雹堆积3--4.6米高,其中一个冰雹周围431.8毫米,重0.68公斤。德国西格拉宾地区在一次冰雹,实为惊人。1888年4月3日在印度摩拉达百降下的一次冰雹,有二百多人被冰雹打死。

  气象知识:我国气候之最

  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盆地。那里的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8.9℃;最热月份7月的平均气温为33℃;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日数,年平均是100天,而且有40天达到40℃以上,均属全国之最。那里地面的气温更高,经常升到75℃以上。

  我国极端最低气温记录――黑龙江的漠河镇,保持为零下52.3℃,出现在1962年2月13日。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大兴安岭的根河,那里1月份平均气温是零下31.5℃,比漠河同期还低0.9℃。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长白山天池,那里年平均气温,为零下7.4℃,比根河、漠河都低。

  我国最湿润的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达6489毫米。

  我国年降雨日数最多的地方――四川的峨嵋山顶。年平均下雨天数为264天。

  我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青海的冷湖。年日照时数达3551小时,比有“日光城”之称的西藏拉萨还多500小时。

  我国最干燥的地方――新疆、青海的大沙漠。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我国最干燥少雨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是6.3毫米。

  气象知识: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的字面意义是“女孩”,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其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相反,指的是洋面水温反常下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现在都成为预报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

  拉尼娜现象是由前一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它的典型特征是中、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表温度距平降至-0.5℃以下。因此,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但是,并不是每次厄尔尼诺以后都会出现拉尼娜,据统计,大约不足一半的厄尔尼诺年之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80年代以来,先后在1984—1985年、1995—1996年出现过拉尼娜现象。

  气象知识:二十四节气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是365 天5 小时48 分46 秒,为方便以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28 天的二月增加为29 天。

  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29 天12 小时44 分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354 天,比阳历少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

  为了方便记忆和传颂,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和诗歌。

  气象知识:什么是雾?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1公里的理象。雾可以分为多种,常见的有辐射雾和平流雾。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汽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又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平流雾是由于空气的水平运动造成的。大雾也属于灾害性天气,许多公路交通、飞行航运等事故就是由于大雾造成的,同时,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结合在一起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6

  一、省级行政区名字的由来:

  1、河南河北的河指哪条河:黄河

  2、山西山东的山指什么山?“山”以太行山为界

  3、湖南湖北的湖指什么湖?洞庭湖

  二、省份简称:

  广东:粤广东各地车牌字母。A广州B深圳C珠海D汕头E佛山F韶关G湛江H肇庆J江门K茂名L惠州M梅州N汕尾P河源Q阳江R清远S东莞T中山U潮州V揭阳W云浮X顺德Y南海Z港澳

  陕西:陕、秦(秦国)

  云南:云、滇

  海南:琼(唐代设琼州)

  贵州:贵、黔。(楚国设黔中)

  上海:申、沪(楚国该地区有春申君,命人开凿了黄浦江)

  三、饮食与地理环境:

  广东人为什么不吃辣:广东靠海,喜吃海鲜,海鲜清淡鲜美,不宜加辣;气候炎热,冬季温和,不需用辣御寒,且广东气候温湿,不易散发体内火气,吃辣容易上火;广东注重养生。吃酸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如山西、陕西等地区。水、土中含钙质(碱性)多,在身体内积累易形成结石,吃酸性食物利于中和,减少结石。

  吃辣地区:气候阴冷、潮湿,易患风湿,吃辣驱寒祛湿。湖南人普通感冒会多吃辣发汗。顺便分析谁更能吃辣: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北咸:冬季气温低,难有蔬菜生长。在秋季为便于保存把蔬菜腌制,所以习惯吃咸。南方偏甜:江浙地区菜里也放糖,如著名的糖醋鱼,糖醋排骨等。

  四、性格与地理环境:

  北方人性格奔放豪爽,热情外向。北方山少平原多,视野开阔,性格多豁达爽朗。再加上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近半年霜雪天气,所以性格干脆豪爽。

  南方人山多平原少,需要在“巴掌”大的地方精耕细作,为了生存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的性格。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植物、花卉各类多,南方人感情丰富、细腻。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7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5.太阳系形成的两大假说:星云说、灾变说。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8

  地理感性知识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学习感性知识是建立地理表象的过程,地理表象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建立的,越是直观的材料,越容易建立正确的表象。按照直观性由弱到强的程度,将地理感性知识的学法分为以下三种:

  1、语言文字描述法

  即针对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听师生的语言描述,或者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文字描述,来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天体、天体系统、太阳辐射、自然景观、自然带、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区位等等。

  2、感知图像、演示实验而建立表象的学法。

  包括:

  ⑴地理图像学习法,即依靠对地理图像的感知,步步深入,实现图文转换,获得地理事实,并分析地理事实的本质,揭示或理解相关地理概念、规律或理论的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理图像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学法。它由按图索文的五个步骤,即“理解图名→明确图类→阅读图像→分析图像→归纳总结”来完成。这一学法主要用于感性知识的学习,也可用于理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譬如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图→立体的大气运动形式图→表达近地面与一定高度空气流动状况→归纳总结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气压变化的是高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结论。必修地理Ⅰ主要内容是自然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如大气环流、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水循环、洋流等都要运用图像学习法。

  ⑵地理演示实验学习法,即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来感知或验证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通过仔细观察模拟演示,解说地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与向斜,地层变位形成地垒与地堑,从而建立起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气水平运动、岩石、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运用处法学习。

  3、实地考察学习法

  即到实地或生活小区直接观察、触摸、对比,建立表象的学法。它是最直观、最深刻、最有效的学法。如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对人体健康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割时期等均要要此法,体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的道理。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9

  一、 高中文科地理学习要运用左右手,巧记地球自转方向

  二、 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四指弯曲。我们将大拇指看作地轴,从大拇指上方观看,四指弯曲方向即可表示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同理,可用左手四指弯曲方向表示从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

  三、运用左右手,巧记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四、 伸开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那么大拇指伸展所指方向即可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同样,用左手可以表示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五、 我们还可以运用左右手同时演示南北半球向高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东偏,向低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西偏;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低纬偏,向西水平运动的物体向高纬偏。

  六、 反过来,我们还可以由风向判定其附近的高低气压的相对方位。其方法是:掌心向上伸展四指,四指指向风吹去的方向;然后伸展大拇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高压所在方位。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确定高空的风压关系时,让四指与大拇指垂直;确定近地面的风压关系时,让四指与大拇指成角小于45°即可。例如确定北半球高空东风附近的高低压方位,让四指指向西,那么大拇指所指的北方即为高压所在的方位。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 10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一)中东波斯湾沿岸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三)欧洲及欧亚大陆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四)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21.9亿吨、7.7亿吨、5.8亿吨和4.1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认知地理的感性知识】相关文章:

地理的感性知识介绍05-18

如何认知地理与学习方法07-03

地理生活小知识11-25

地理生活小知识02-01

生活地理小知识01-26

地理知识课件02-09

地理《河流》知识课件02-09

地理知识总结02-23

初中地理的小知识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