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09-28 23:50:26 炜玲 地理 我要投稿

必备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1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2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3

  1、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2.9亿多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以黑河市和腾冲县连线为界)

  (2)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山区人口稀少。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直线,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其中江苏、河南、山东、台湾等省人口密度在5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人口密度却在10人以下。另外,我国还有约3000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最多,有些县市因而被称为“侨乡”。

  (3)农村人口比重大

  3、人口问题

  (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受沉重压力,影响积累与生产力发展。

  (2)人口年龄构成较轻,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出现。

  (3)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市人口压力沉重。

  (4)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经济落后,战争、灾荒、疾病等因素影响,人口呈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状况。

  (2)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状况,人口数量迅速上升。

  (3)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和增长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绝对值仍很大,每年新增人口在1200万以上。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4

  大陆:

  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

  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洋:

  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大洲:

  大陆主体部分及及其周围岛屿的合成,根据地理条件人为划分的区域;

  海峡:

  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

  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

  各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

  3.欧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面积比较:

  1.太平洋:18000平方千米

  2.大西洋:9300平方千米

  3.印度洋:7500平方千米

  4.北冰洋:1300平方千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5

  1. 概念:

  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

  答:以20oW和160o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点)

  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经度每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义?](P13)

  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几种表示形式?(P20)

  答:把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必须把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缩小,这种缩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即比例尺= 。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

  11. 地图按内容、按表示区域分别应怎样分类?(P21)

  答: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6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地理常考知识点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初中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地图一旦记住了就经久难忘,便于运用,所以学好地理一定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7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最新初一地理知识点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8

  1、世界海峡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2、美洲知识点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

  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

  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

  ④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3、澳大利亚介绍

  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是世界上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地球上的海岛及单一国家的大陆,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4、海底地形特点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10-10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06-27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03-04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06-07

高一上册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03-06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04-23

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02-10

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06-01

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