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节地球圈层结构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详细介绍——课时详解P32—P33)
(1)地球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莫霍界面——地幔
(上地幔,下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外核,内核)
地壳上层: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
(2)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组成物质:岩石)(3)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①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陆地壳中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②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③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④地幔的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由上而下铁、镁逐渐减少。⑤地核中的外核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详细介绍——课时详解P32)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物质,传播速度较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任一种物资中自由通行,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与纵波共同点: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详细介绍——课时详解P33)
(1)三大类岩石: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变质冷凝作用作用凝固变质岩岩浆重熔再生
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知道内、外力作用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详细介绍——课时详解P37)
3、知道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详细介绍——课时详解P38)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水平岩层受到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
4、理解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注意分析地貌图及其对应的作用)
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沟谷、戈壁)、风积地貌(沙丘、沙垄);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地貌(U型谷,刃脊、冰斗、角峰)。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第三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1)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各层的特点
对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其热量主要来自地面;②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③天气现象复杂
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
平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②大气以水平(平流)运动为主高层大气密度很小,有若干电离层。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如下图,其过程包括: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
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A.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B.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选择性散射)C.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无选择性散射)
D.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水平考试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天津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03-1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11-20
软件水平考试07-09
历史考试复习资料07-11
PHP考试复习资料11-06
CPA考试复习资料09-22
软件水平考试规则08-22
软件水平的考试规则08-26
报检水平测试基础英语知识复习资料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