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优化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备考:优化复习策略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备考,供大家参考,希望小编的整理对高三的同学有帮助。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是高三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战略决策--精确
1.研究高考地理试题,把握复习重点
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建议同学们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专题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试卷中知识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该专题往往以自然带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不同山脉或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自然带数量、基带,同一自然带在山体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线高度等)
②相比较而言,差异性比整体性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复习时可将差异性作为本专题的重点。
③整体性会以热点作为背景,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都可成为命题切入点。
2.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①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②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确近几年考纲的变化;④仔细研读考纲中的试题范例。
复习过程--科学
1.夯实"双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
(1)夯实"双基"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识,虽然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只是全部知识点的一部分,这有限的内容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抽取,但这种抽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每年高考试题都是变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确预测的。因此地理备考要夯实基础。
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将复习方式由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到对知识形成的分析上来,以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达到学习成果的前瞻性,培养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一是分析知识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种图表等,同学们可通过分析各种情境材料推导出结论,从而自己发现知识,如观察分析图表,据"图"明"理",统计分析地理数据,以"数"说"理",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鲜明、准确而深刻的知识。
二是分析知识形成过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形成变化等,同学们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分析并综合概括,推导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过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关系明确的条理化知识。这样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既夯实了"双基",体验到了学习的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也为后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识骨架打下基础。
(2)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
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积平原有关的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外力作用与其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自然资源与其包含的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陆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
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且有纵横交错的根。构建网络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识系统整合,既有利于同学们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又使同学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该部分知识。
如地球部分的相关知识可总结如下:
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熟悉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是掌握地理规律的关键,也是正确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识结构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既要了解它们的内涵,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自然资源与能源、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等。
(2)重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归纳
如通过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根据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①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来的普遍规律。
又如海水盐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为:
①若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靠近回归线的地区盐度高,远离回归线的地区盐?度低;?
②若两地的纬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经地区盐度低,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有河流径流汇入的地区盐度低;
③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3)突出基本原理、规律的实际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复习中要把学到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复习自然地理知识首先要理解运动规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地壳变动规律等,要搞清楚"为什么会运动""怎么运动";其次要掌握分布规律,并将其与自然现象紧密结合,如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分布""怎样分布"。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些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有联系,也和气候的成因等有联系。
下面以"热力环流"的复习为例来说明这一复习思路和方法。
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并据图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并进一步分析热力环流对城市工业(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或解释"城市雨岛"的成因;绘制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的原因等。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3.正确处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
地理试题多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切入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所以,在复习中要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与大气单元结合的世界各大洲气候要点: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比较、分布地区;非洲气候带沿赤道呈对称分布的原因、非地带性因素对非洲气候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及其在欧洲分布广,而在其他大洲分布范围小或无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对南美洲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等。
每个高三的学生都是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希望,在高考试卷发入手中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关键看你现在如何想、如何做,是否能将希望孕育成传奇。祝同学们来年高考取得喜人的成绩!
【总结】高考地理备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高三的同学们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2012高考指南:热门专业 高校收费标准 招生办联系电话 估高考分选大学 高考录取安排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和地理计算
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的拐杖,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树立空间意识、准确进行定位是读图解题的关键。经纬度坐标将地理事物定格在地球表面,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是建立在足够知识储备基础上的相对判断,是由已知推导未知的逻辑推理与假设。
虽然06年高考对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有些淡化,但这不等于是高考命题的趋向。纵观连续五年高考,命题始终关注空间定位。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是高考命题的另一钟情点,关键是运用公式转化条件,选择方法合理估算。
(05年全国文综卷I)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1~3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C)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D)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高中学习方法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3.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C)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一、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想很好地掌握,一要熟悉经纬度的空间分布和经纬网图中地理方位的判读规律;二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加强对经纬线的研究以建立足够的知识储备;三要积累答题经验,熟练调动头脑中的地图,利用“控制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
对经纬线的探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画整体图:①选准要研究的某一经纬线,如60°E经线,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②按照一定的方向,如从北极点向南移动,看它经过了哪些国家,并用纬度加以界定其范围;③用线段法加描述,画出整体图;④最后以此经线为中心条带,向四周辐射观察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观察,为相对定位打下基础。
第二步:探微观图:按照从自然地理要素(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河流)到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的顺序对地理事物进行描述和整理,分别画出简图,将地理事物从各自的地图中提取出来后整合在一幅图上,形成综合图。在探微观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典型性,以及区域的整体性。
第三步:解考查图:查阅辅导资料或做过的模拟题,搜集与所研究的经纬线相关的题目进行整理归类,从考查问题入手,思考空间定位试题的命题思路以及解决的各自对策。通过研究和做题,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经纬线的定位方法。
经纬网定位的经验一方面来自平时对地图的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靠做题不断积累。例如在考查河流定位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30°N纬线的河流识别,总结河流分布我们可得下面的整体图。A、B、C、D四条河流分别是埃及尼罗河河口(30°N、30°E)、西亚两河河口(30°N、50°E)、中国钱塘江河口(30°N、120°E)、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
2005年客观题很好地体现了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下面以此题为例,谈一下经纬线定位的方法。
1.养成标图习惯,确定具体经纬度
经纬线常作为区域试题的背景,信息呈现是经纬网(不标东西经、南北纬)或十字经纬线(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不给经纬度)。相比之下,经纬网较十字经纬线容易判读,但都要先确定东西经、南北纬。本题所给两幅题图代表上面两种类型。故在高考考场上,先选择图②进行定位,然后从答案入手,不仅会提高准确率,还会相应节省解题时间。
2.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按照多数同学的思路先对图①进行定位,发现图①只给出了海陆的相对位置和横向、纵向经纬线,有度数但不明确。因此所给的34°纬线和36°经线就可演绎为四种情况:(34°N,36°E)(34°S,36°E)(34°N,36°W)(34°S,36°W)。接下来就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海陆分布对每一种情况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甲地坐标。
3.学会知识迁移,利用控制点进行定位
如果甲地为36°W,南半球定位海洋(不是陆地),北半球陆地只是格陵兰岛,纬度要高得多(60°N以北),故西经情况排除;如果甲地为36°E,根据开普敦(35°N,20°E)可推断34°S的地方应该为海洋。通过排除最终确定图①坐标为(34°N,36°E)。
接下来是对该坐标具体定位,一般采用控制点平移的方法。所谓控制点是指我们最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坐标,选取的原则是与要判断的地理事物在位置上最接近。控制点平移就是将已知地理事物的坐标在经纬网图中平移,来确认不熟悉的事物以实现具体定位。
甲地坐标为(34°N,36°E),我们选择北非埃及首都开罗(30°N,30°E)作为控制点,然后以开罗作为起点向东北方向平移,即可确定该位置为土耳其南部的叙利亚位置。西部所濒临的海洋为地中海。根据试题提供的答案信息,可直接选出C。通过对图②的定位进行验证。标注图②各经纬线坐标,据控制点30°N、50°E)为两河流域的河口,即可判断B地濒临的海洋为波斯湾。
空间定位仅是解题的突破口,围绕区域实现综合考查,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现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能力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鲜明特点。其应对策略:一般先根据位置特征联想自然地理特征,再由自然地理特征联想人文地理特征,并注意题图所呈现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如第2题,由定位知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因而出现沙漠广布、炎热干燥的自然特征。
二、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是将数学中的简单计算学科化,用地理信息作为数据源,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与数学不同的是,地理计算更强调学科计算方法的使用和地理估算能力的考查,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纬网是人类附加在区域上的空间反映,根据经线、纬线的长度特点可求地球表面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涉及长度、距离问题的计算,一般要落在求经纬线长度上。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纬度差,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经度差×纬度的余弦值。题目中的第3题要求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但不同的是两地分别处于不同的经纬度,其处理办法是利用数学上的等效法,将所夹的经纬线长与两点连线等效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式分别求出两直角边的长度,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进行估算求值。
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由于问题背景不同,命题形式灵活多变,但解题都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其突破口都要从利用公式计算长度开始,注意条件信息的转化和合理进行估算。
高二地理必修3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习题(含答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2课时 能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它们都以重工业的发展为主,请结合山西省的发展状况回答1~2题。
1.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酸雨蔓延 B.市场萎缩
C.资源枯竭 D .运输量大
2.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 D.实行产业转移
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 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山西省又是缺水的省份,为了保证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山西省建设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其中最大的是万家寨引水工程。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万家寨引水 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西省最大的引水工程 ②位于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 ③处于黄河的下游 ④缓解了太原、大同、晋城一带严重缺水的局面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 ④
4.山西 省缺水特别严重的地区是( )
①晋中地区 ②晋东南地区 ③晋北地区 ④晋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关于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 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省 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
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省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D.山西省从“九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能力提升】
读“几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6~8题。
6.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 )
A.煤炭 B.核能
C.天然气 D.可再生能源
7.考虑二氧化碳排放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煤炭 B.核能
C.天然气 D.可再生能源
8.“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资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B.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疆应该充分利用能
C.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核能
D.海南岛和台湾岛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
9.下列关于山西省对重化工业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钢制品和铝制品系列发展
C.化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建材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回答10~11题。
10.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劳动力资源 D.煤炭资源
1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欠发达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rdquo 高中物理;,回答(1)~(4)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都能够建设露天 煤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天煤矿的建设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D 2.A 3.A 4.B 5.C
能力提升
6.A 7.C 8.C [第6题,根据图中横坐标,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煤炭。第7题,考虑发电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因素,则天然气的发电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小。第8题,四川盆地适宜发展天然气工业;青藏高原和新疆适宜发展太阳能产业;海南和台湾多雨,不适宜发展太阳能产业,可以发展风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可以发展核能。]
9.D [山西省重化工业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其中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10.A 11.C [本题主要考查了鲁尔区与山西省的资源对比。山西省与鲁尔区相比,首先水资源缺乏,其次交通运力不足,而鲁尔区有充沛的水源和发达的水陆交通。]
12.(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 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什么是“经济地理特征”?
所谓“经济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
一、经济体系的性质 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 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钢铁、机械、电子、、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三、农业地理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又如西德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北部平原发展了乳肉畜牧业,并种植麦类、马铃薯、甜菜等。中部高原山地发展了乳牛业。南部的河谷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
四、交通运输及其他 这里主要指公路、铁路线,内河航运与海上航线,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海陆交通联运,货物流向等方面,有些还可考虑它的名胜古迹及纪念地。
例如法国的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部,跨塞纳河两岸,河上有大桥沟通。水上运输方便。市内有多条铁路和运河通往全国各地。那里集中了全国主要工业部门,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巴黎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八七一年建立过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中心区还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
五、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是否合理等等。
例如苏联。森林、矿物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和东欧平原的北部,广布着针叶林。它的煤、铁、石油、天然气、锰、铜、铅、锌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东欧及西西伯利亚地区平原辽阔,有利开发。境内大河不少,为水运、水利、水力、航运、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考地理备考: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之分界线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之分界线,供大家参考,希望小编的整理对高三的同学有帮助。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高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干旱
整理了高考地理知识点,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高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汇总<<<
7. 干旱小专题:
⑴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 南水北调;
② 修建水库;
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 海水淡化等。
⑻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
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高考地理:优化复习策略】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教材复习策略06-22
浅谈高考地理的复习备考策略03-20
简述地理高考复习中的深度学习策略03-23
高考复习策略08-17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策略03-23
2017广东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09-26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06-22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03-21
中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