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容及练习

时间:2021-06-21 17:34:30 地理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容及练习

  第二轮中,要对重点的进行专题,使所学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重点、难点的专题有多种专题划分方式,例如:

  1.地球运动系统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考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

  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新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异,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

  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命题的出发点,而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4.地理图表系统

  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

  高三地理复习应注意的九大知识点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deg 高中英语;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进化规律判断:由于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高一地理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3.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沉幅度大,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风力搬运强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被荣幸地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4~5题。

image.png

  4.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景观 B.乙图景观

  C.丙图景观 D.丁图景观

  5.乙图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读下图,完成6~7题。

image.png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

  7.图中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读“四幅景观示意图”,回答8~9题。

image.png

  8.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09海南)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image.png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1.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12~13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2.诗中描写的岩石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石灰岩 D.页岩

  13.按成因,该种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2010南京调研)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

image.png

  14.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15.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二、综合题(共40分)

  16.某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8分)

image.png

  (1)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__、 __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1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2分)

image.png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

  (3)在a、b、c中,可能有遗体存在的是_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

  (4)简要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答案及解析

  1-3【解析】 第1题,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崇明岛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大堡礁是珊瑚虫骨骼沉积作用形成的;以上都属外力作用的结果。第2题,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第3题,华北平原属冲积平原,土层深厚是地壳下沉幅度大,泥沙沉积多造成的。

  【答案】 1.D 2.D 3.A

  4-5【解析】 第4题,甲图为三峡峡谷;乙图为珠穆朗玛峰;丙图为桂林山水;丁图是黄河上的壶口瀑布;丙图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第5题,乙图上的高山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隆起形成的。

  【答案】 4.C 5.C

  6-7【解析】 由图分析图示为峡湾地形,结合选项判断此景观主要分布在挪威,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6.A 7.C

  8-9【解析】 第8题,图示景观①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②是千沟

  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③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④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冰斗。第9题,华北平原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8.D 9.C

  10【解析】 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河”。

  【答案】 A

  11【解析】 “积沙成滩”是沉积作用,“泥沙俱下”是搬运作用,“山崩地裂”是内力作用或外力侵蚀的结果,“水滴石穿”是侵蚀作用。

  【答案】 B

  12-13【解析】 第12题,烧石灰用的是石灰岩。第13题,按成因分,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答案】 12.C 13.B

  14-15【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A表示来自地幔的岩浆,喷出地表后会形成喷出岩E,如果侵入地下,则形成侵入型岩浆岩B,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后会形成沉积岩D,沉积岩又会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第15题,据图可知,C表示变质岩,②表示各类岩石转变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

  【答案】 14.A 15.B

  16【解析】 第(1)题,海南三亚临海,为海浪侵蚀地貌,与B相符。第(2)题,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冰斗等。第(3)题,由“40 ℃的高温”结合图示可知应该为风力地貌区,与A、E对应。

  【答案】 (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 E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17【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图中数字、字母代表的含义是:a.岩浆岩,b.沉积岩,c.岩浆;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沉积岩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

  【答案】 (1)② ③ (2)岩浆岩 沉积岩 (3)b a

  高一地理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达标练习(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image.png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在北且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右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4题。

image.png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image.png

  (2010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image.png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0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image.png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010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

image.png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010南昌检测)读“几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13题。

image.png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13.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如下表所示。完成14~15题。

image.png

  14.两地的纬度约在( )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15.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0惠州模拟)读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image.png

  (1)写出下列地点的纬度:C________,E________。

  (2)M→H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大气中,C气压带每年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产生此种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

  (5)在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冬季天气特点是________。在七大洲中,________个大洲有该气候类型广泛分布。

  (6)三圈环流模式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________。

  17.(2010扬州模拟)读我国西南地区两城市(M、N)有关气候数据,回答问题。(22分)

image.png

  image.png

  (1)比较M和N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2)1月M和N的气温日较差相差________℃,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根据表二分析1月M气温日较差大于N的原因。

  (3)分析M、N两地5~10月降水量大于11月~次年4月的原因。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根据气流运动状况,甲处为高气压带,乙处为低气压带,并且处于南半球,甲地比乙地纬度低 高中数学,则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此环流为中纬环流,甲、乙之间盛行西北风。第2题,甲位于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 1.C 2.D

  3-4【解析】 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

  【答案】 3.B 4.B

  5-6【解析】 第5题,从图甲、乙气压带分布、移动状况知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甲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乙季节为北半球夏季,甲图所示季节(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30°N~40°N盛行西南风。第6题,图乙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7月份。

  【答案】 5.D 6.B

  7-8【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判断该地日温差大致是增大的,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主要是晴朗的天气,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增大。第8题,与往年相比,温度偏高,夏季风强劲,会带来丰富的降水;9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洲高压势力强大时是冬季,会带来寒冷天气;可能是副高势力强,在它的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温度较高。

  【答案】 7.D 8.B

  9【解析】 M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影响。

  【答案】 D

  10-11【解析 】 第10题,②与①处比较②地气压差大,风力大。第11题,从沿23.5°N的气压变化分析,③地(印度半岛附近)为低气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风。

  【答案】 10.B 11.B

  12-13【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四地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①是热带草原气候,②是热带雨林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3题,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大的地区是亚马孙平原地区。

  【答案】 12.B 13.A

  14-15【解析】 第14题,两地全年平均气温都在25 ℃以上,可断定两地位于热带地区;两地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都出现在5~10月份,即北半球的夏半年,所以两地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第15题,同一纬度的甲、乙两地东西之间相差500千米,而降水量却相差很大,可推知两地之间可能有山地的阻挡。

  【答案】 14.B 15.D

  16【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判断自左向右分别为北半球低、中、高纬环流,C点纬度为30°N,E点纬度为60°N。第(2)题,三圈环流高度不同与空气对流运动有关,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受热多少。第(3)题,C气压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但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会切断此气压带。第(4)题,D风带为西风带。第(5)题,受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六个大洲有地中海气候分布。第(6)题,主要考查影响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

  【答案】 (1)30°N 60°N

  (2)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

  (3)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热源,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

  (4)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

  (5)温和多雨 六

  (6)地表形态均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有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17【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一分析,M地与N地相比,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第(2)题,根据表二分析,1月M地比N地降水总日数少,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故M地气温日较差大于N地。第(3)题,M、N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5~10月受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11月~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答案】 (1)M地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N地的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2)7 1月(冬季),M地降水日数较N地少,云量少,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M地气温日较差大于N地。

  (3)5~10月,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11月~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

  高考地理“沉着”能降低“难”度中,答得顺不顺畅,直接影响到、的答题效果。因此,哈师大附中姜洪波建议,考生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型、找关键词、定范围和寻找关联。

  完整思路答题

  姜洪波老师说,地理选择题目都是一个情境有二、三个小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考生可以先用最短的时间把分题干的内容读下来,再去读主题干,这样就能有目的性的从主题干中获取答题的信息,从而节省时间,提高。

  要注意答题思路的完整。很多考生不是拿不到分,而是拿不全分。答题时,考生应提取提供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与自己的结构、结合起来,调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去解题,把答案答完整。所以,答题时考生们先不要盲目地着急落笔,可以先思考一两分钟,以确定答题思路。比如问到某个区域农业发展优势的时候,考生先要思考农业区位选择,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思路之后,再根据需要来确定答案,就很容易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遇到问题时,要沉着。“沉着”往往能降低“难”的程度,轻视却会忙中出错。解答时要反复审题,回归教材,折射原理 高中学习方法。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关注热点

  姜洪波老师还强调,在最后的地理复习中,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明确各个考点命题的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切记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关注热点问题,建立知识整体结构,寻找学科间内容的切入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同学们必须认真备战。而且,考察的内容不见得是热点问题本身,也可能是通过热点问题考察相关区域的地理知识。

  浅谈人文地理复习策略

  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人文(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口、文化、旅游)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而人文地理是高题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很多,答题时不太容易把握住要点,且分数比重越来越大,经常容易失分,所以人文地理常常关系到地理或文综的成败。

  一、人文地理命题趋势

  1.对于人文地理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常与自然地理或区域地理综合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例如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39 题、全国文综卷Ⅱ37题、北京卷36题、天津文综卷36与39题、上海地理卷25,33与35题、广东地理卷5与35题、四川文综卷36题、江苏地理卷 31题等都是以各种区域图为背景进行考查自然与人文地理,突出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2.材料紧密结合热点问题,以新颖的图表、文字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人文地理重要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如全国文综卷Ⅱ37题以缅甸迁都为背景、上海地理卷33,35题以“珠三角”为背景、四川文综卷10、11题以新颖的图为背景、江苏地理卷9题以风玫瑰图为背景进行考查等。

  3.尤其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4.从技能和能力要求来看,人文地理内容更重视图表阅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人文地理策略

  1.抓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而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的主要目标。人文地理类在教材上包括地理(必修下);地理(选修一、选修二),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到旅游景点、地缘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从复习设计的角度而言,重在一个理清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能力的升华。

  2.掌握人文规律和原理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点等布局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时间上合理安排

  人文地理复习的时间安排宜放在后阶段。一般先复习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然后再复习人文地理,因为对于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是综合性的。

  4.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现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进行分析。如城市在形成之初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城市形成和发展起来后影响其继续发展的主导因素肯定是不一样的;又如一个工业区形成之初的主导因素,会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壮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的区位优势,可能变成工业区继续发展的劣势,而一些新的区位优势又会不断显现出来,“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体现了这一方面。

  5.剖析典型案例,进行发散性,做到举一反三

  许多人文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试题往往不限于书本知识、不限制考生的思维,而是任由考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应结合课本中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且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学过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之后,要联系我国的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放牧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6.总结试题的解题规律

  (1)人文地理试题应重点分析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对于工业问题要注意原料产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分析环境问题时,要注意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思路包括分析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等方面。

  (2)对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提炼信息

  一般而言,高考题中所给的任何一个文字都是有用的,切不可轻易放过,对于总量较多的文字,也应认真阅读,找出这段信息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其中哪些信息是解题必不可少的,甚至于本身就是试题答案;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字或隐含信息;其次要正确地进行图文转换,对于题目所给出的各种图示信息,要能够结合图名、图例、图中所标注的文字等获取有效的信息。如:(2006年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解析与答案】此图为风玫瑰图,判读此图关键抓住以下几点: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且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离中心越远,风频概率越高;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条,表示方向;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得出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根据图可知,东北风频率最高,西南风频率最低,所以发电厂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西南方。答案为B。

  7.强化训练

  通过人文地理练习整理知识体系、进行强化训练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选取高考原题和好的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当然人文地理练习最好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情境,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会贯通。

  针对性训练

  1.俄罗斯的主要农产品有

  A.小麦、向日葵、亚麻 B.柑桔、葡萄、油橄榄

  C.水稻、茶、黄麻 D.油棕、椰子、蕉麻

  2.下列作物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多的是

  A.剑麻 B.黄麻 C.蕉麻 D.亚麻

  3.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反映我国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A.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B.剑麻→棉花→油茶→亚麻

  C.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4.下列关于我国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城以北为冬小麦产区 B.长城以南为春小麦产区

  C.甜菜与春小麦的产区基本一致 D.亚麻主要产于热带地区

  5.黄麻、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

  A.印度 B.斯里兰卡 C.巴基斯坦 D.孟加拉国

  6.巴西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咖啡、甘蔗、香蕉、剑麻 B.咖啡、椰子、香蕉、剑麻

  C.咖啡、可可、香蕉、剑麻 D.稻米、玉米、可可、香蕉

  7.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泰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依次是

  A.棉花、茶叶、蕉麻、天然橡胶 B.天然橡胶、蕉麻、茶叶、稻米

  C.椰子、茶叶、稻米、棉花 D.胡椒、金鸡纳霜、木棉、棉花

  [答案]1.A 2. D 3.C 4.C 5.A 6.A 7.B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容及练习】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容03-23

地理高考二轮备考方法03-13

地理产业复习内容03-25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区域地理03-18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方法03-17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03-25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有哪些建议10-1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的重难点10-11

2017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课件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