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时间:2022-11-23 19:23:04 地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1、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2、地球内部圈层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最活跃的是生物圈。

  3、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大理岩等。

  4、地质构造两种类型:褶皱和断层。褶皱有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是里面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里面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向上升的为地垒(华山、泰山、庐山),向下沉的为地堑(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5、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内力)作用,常常发生断裂,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6、板块相撞形成消亡边界:高山高原、海沟、岛弧。张裂形成生长边界:海洋、裂谷、海岭。

  7、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垂直下沉,导致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8、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0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30度))、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60度)和极地高气压带(2个90度)。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近地面风带:信风带(2个)、西风带(2个)和极地东风(2个)。

  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注:多雨的气压带是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

  9、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受西风带影响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10、7月份,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

  11、季风气候形成原因:东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

  12、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锋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活动有联系(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活动形成的)。

  13、锋面气旋:锋面有一端是插在气旋(低压)里面,左冷(锋)右暖(锋)。

  1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北海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是因为上升洋流(秘鲁寒流)。

  15、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南北变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东西变化);垂直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热条件的组合(垂直变化);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热、坡向、岩性、土质等情况。

  16、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国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中国北方,西欧)、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等

  17、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8、自然灾害的分类 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19、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之一。因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冬夏季风交汇处,形成锋面雨带,洪涝灾害与雨带的推移关系密切;夏季由于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常带来狂风暴雨;长期以来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有:气候因素(降水量)、水系水文因素、地貌形态、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等。其中气候因素是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是关键。

  洪涝灾害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水利枢纽,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等。非工程措施—建立监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急对策方案等。

  20、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低低低型),发展中国家主要是过渡型(高低高型)。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与合理容量有关); 相对性(变化的);警戒性(人口容量)。

  2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23、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按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等。

  24、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在市中心区、或主要街道的交汇处,地租最高)、住宅区(面积最大)、工业区(在城市边缘,交通线旁)

  25、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01-11

地理复习资料之温带荒漠12-21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总结06-16

高中会考必备的生物知识要点05-27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02-13

地理复习资料之苔原气候02-16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整理02-16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06-20

九年级地理《地图》复习资料08-09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必备知识点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