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三学生地理复习的问题分析和策略反思

时间:2021-06-19 14:41:01 地理 我要投稿

高三学生地理复习的问题分析和策略反思范本

  文综全国卷36题:右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学生地理复习的问题分析和策略反思范本

  (1)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答案](1)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2)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开发中应避免坡地垦荒(过度开垦),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3)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落差。(在剖面线BB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此题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突出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原理掌握程度和读图技能的熟练程度,所考查的知识如“地形剖面图、水库坝址的选择、土地利用和利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都是中学地理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试题关注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使得地理长效热点与地理原理巧妙结合,应该说此题是一道精彩的能力型和应用型兼备的试题,这类试题代表着高考改革的方向,凸显着高考的命题原则,这种试题的设置,明显地为“擅长题海战术”、“爱好盲目猜题压题”和“刻意追求所谓热点”者敲响了警钟,如果在今后的地理复习中还不改变复习方式,如果今后的复习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不重视地理基础的夯实,则很难取得复习的应有效果。应该说36题难度不大,但得分却拉开档次,明显地反映出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此题的解答虽然看似容易,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并不理想,此题考查的知识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都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但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熟悉,对原理理解不深入,对概念了解不全面,对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理解,因而思维受到制约,从而影响学生的得分。例如、第1小题由于学生对地形类型的概念不明确,所以对地形特征的描述也就抓不住要点,不知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同样的第2小题学生对土地利用的概念不理解,也无法准确地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因而得分不理想。

  (二)思维能力不全面。此题思维含量高,对能力的要求高,因此学生在解答时觉得较吃力,其实试题难度并不大,由于学生的地理能力不全,地理能力弱甚至有缺陷而造成思维难以展开。例如、第1小题要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就必须有较强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且这几项能力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学生能力的薄弱与缺陷,使得在具体答题时抓不住关键词,文字表达不清,从而虽得分容易,但难以得到高分。而第2小题,由于一些学生不能根据三个剖面图中河床的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断出河流有较大落差,因而不能完整地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三)文字表达不准确。许多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表达不准确,加上没有应用专业术语 高中数学,从而难以表达出准确的含义,难以按照试题的要求答题,当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应有的丢分。例如36题第1小题,学生没有抓住地形特征的关键词如“山地中的宽阔河谷”、“山地中的深切河谷”、“丘陵地中的河谷”,而一些学生在描述地形特征时没有应用专业的术语如山地、河谷等,从而在答题中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四)答题规范不到位。一些学生由于粗心大意或审题不认真而忙于动手答题,答题丢三落四,要点和层次不清楚,而还有一些学生答题又没有规范性,从而影响得分。例如第1小题的答题,按照题意应该是先分别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但一些学生就只简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而没有分别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加上字迹不工整、回答不全面、层次不严密、答题不严谨,从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分。

  学生在地理复习中由于很少去触及考纲,很少去领会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因而没有把握地理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没有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没有把着力点放在原理的领会、能力的提升、思维方法的掌握,从而一些学生出现答题的思维方式与高考命题原则和考纲精神相背离的现象。针对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在复习中学生应该认真反思和透彻深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复习的主攻点不够明确。36题以能力立意是其最主要特征,36题的答题是很难从书本上照搬现成答案的,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图象和文字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加工,并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重组和归纳,如果学生不能够从三个剖面图判断出地形特征,也就很难综合分析和推断出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而如果不熟悉地形特征、土地利用潜力、该区域的空间分布、区域特征和区域自然条件之间的联系,则难以正确回答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因此试题对学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是很高的。由于学生复习时对高考复习方向不明确,对考纲的精神和命题原则没领会,加上对高考试题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地理复习的过程没有以提高地理能力为主攻点,因而复习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今后的复习要牢牢树立“能力是复习的主旋律”的意识,要把提高地理学科能力作为地理复习的必然和内在的追求。

  (二)复习的落脚点不够扎实。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应该抓住地理主干知识,尤其是抓住一些重要的地理规律和原理。立足课本,用好课本,以课本知识为载体,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应该说这是地理复习的落脚点。一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将课本与复习资料相脱离,将课本与地理练习相脱离,而盲目地死做练习,盲目地最求做练习数量的最大化,这种低效率的复习方法,容易造成知识的零乱破碎,一造成知识的残缺和不全面,使得出现“重点不突出、知识不全面”的现象,从而出现地理知识的盲点和死角,例如、36题的解答,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漏洞,对地理概念掌握不牢,对地理原理理解不深,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只满足于“是什么”,而没有去搞清楚“为什么”和“怎么样”,因此在回答第2小题“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时,就显得困难。鉴于此,对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探究与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今后地理复习应该强化“基础的夯实是复习的前提和保障”的意识。

  (三)知识的联系点不够熟悉。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仅仅停留于对知识掌握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对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来加以理解的高度,那么这种复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对于知识联系点的不熟悉,从而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很难成为深入思考、探究应用的坚实基础。例如、36题第3小题的解答,由于学生不能够根据图象信息和试题要求而灵活地从知识结构中提取“区域降水、区域地形(河流落差、峡谷)、河流径流”等有关知识,因而也就无法顺利和完整地解答问题,从答题中可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不熟悉的,从中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在复习中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没有去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弄清每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因而影响思维的深入进行,为此在今后的复习中一定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要挖掘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总结归纳、概括特征、建立联系、对比异同、归纳类型等过程,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四)解题的薄弱点没有消除。学生在高考中存在的诸如“基础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能力、文字表达、答题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答题中问题的存在,说明学生平时复习对自己的薄弱点,没有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因而对于自身的问题没有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在考试中老是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因此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加强反思,针对问题,寻求对策,尤其要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即常考常错、长考长混的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例如、36题的三个小题都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但是许多学生由于文字表达的能力弱,因而出现文字不简洁分明,层次不严密严谨的现象,从而造成学生觉得试题不难,题目会做却得不到高分的局面,其实这是学生平时不注意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的结果。为此,有“文字表达、答题粗心、审题能力、答题规范、考试心理”等方面弱点的学生,平时要经常进行弱点的强化与清除训练,从而不断地消除弱点,以减少高考时不必要的失分。

  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总结以及对复习策略的反思,可以加深对地理复习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在复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从而增强复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高三学生地理复习的问题分析和策略反思】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05-19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指导06-21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06-21

高三数学复习的策略和方法06-26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和重点08-01

分析高三数学首轮复习中解题的策略07-23

高考地理:优化复习策略06-21

高考地理教材复习策略06-22

中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