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精选6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报社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篇1
一.实践目的:
暑假期间,为积极响应学校以及学院的号召,努力提高自己动手等各方面的能力,我利用假期的机会,在西安市蓝田县华商报社进行了三十六天的社会实践。我很珍惜而且重视这次实践,因为我明白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之间的一大模块。它是密切连着学习和工作的链子,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工作中的角色。是我们必须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时间去证明理论。因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践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显露我们的.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从而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尽快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生活。
二.实践内容:
本次我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前期工作和实践过程,以下我将会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详细说明这次的社会实践过程。
(一)前期工作:
1.在实践前,首先我在网上搜集准备的社会实践的地点--蓝天县的所有招聘短期工单位及企业的信息,并仔细比较最适合自己的部门,同时为了避免遗漏一些招聘人但没有在网上贴出广告的门面房信息,我骑着自行车将蓝田县大街小巷招人的信息都仔细的记录了下来。
2.接着我将所有的信息分类整理了一下,得到现在聘请的人类别大致如下:饭店门迎或服务员,旅馆工作人员,麦当劳或肯德基,超市工作人员,发单员,在农地里帮人收花椒工作人员,华商报社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自身条件以及自己想尽可能多的锻炼自身能力,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在报社进行社会实践。
3.20xx月7月15日我来到蓝田县青羊路的华商报社进行面试,顺利被聘用后,我便在网上仔细查阅了华商报社的有关信息。华商报社,注册资金50万元,于1995年正式成立,公司位于西安市含光路北段15号,拥有员工300人。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生产能力强大。加上公司总裁李大灿的领导,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内一家较具实力的生产型企业。华商报是陕西侨联主管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报纸已被批准为对外开放日报60版。华商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时尚化。是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率最大,广告成本最低的报纸。看到这些信息,我为自己能够在这个企业工作而自豪,虽然我是在蓝田县华商报社工作,但它毕竟还是隶属于西安市华商报社,所以我感到抑制不住的兴奋。
(二)实践过程:20xx年7月15日早上4:40,我正式来到报社开始我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由于我是在校生,工作时间不是很长,报社社长给我安排了送200分报纸的工作,并让我跟着静姨学习、熟悉所送报纸订户的具体位置。在静姨的细心指导下,我明白了一天的工作具体由掺报纸,送报纸、回收旧报纸,以及值晚班四个部分组成,我明白自己要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来尽快适应报社的工作,所以在短短的两天以后我便能独自一人送着200份报纸。这种快熟适应能力,使同事和社长都很欣赏我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掺报纸对刚来报社的我来说,还是一大挑战,它既要求掺得快同时又要求掺的准确,不能少搀或多掺,为了尽量不出错,每次在掺那很薄的六七种报纸时,我都必须全神贯注的用心、细心的掺,同时不断总结,能将报纸掺的有好又快的规律。慢慢的我发现,将六七种不同种类的报纸中最薄的一种放在最外面,而将头版报纸和其他报纸反着放的话会比较容易掺,于是我便坚持这种掺法,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掺报纸的方法不仅使报纸掺的又好又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进而避免因掺错报纸而给报社带来财产损失。
解决了掺报纸这一大难题后,慢慢的我又发现能将这200份报纸准确无误的送到订户手中也是一大难题。也许因为蓝田县毕竟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所以送报纸的路单虽然明确标着订户的民排好,但实际情况是订户的民商就看不到门牌号,而且有的订户家位于深巷中很不好找,更有甚者一些订户要求我们必须将报纸按特殊形状放在指定位置而不时报箱,这些都无一例外使我们原本就因不断从高高的家属搂上上下下而疼痛的身心更加疲惫。但俗话说,不经历风雨焉能见彩虹,所以为了不将无门牌号的报纸送错,我会细心地记下订户家门口的独特标记或相对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会用心记下各个订户的独特要求;同时我也会深思熟虑的尽量将报纸放好以防备丢失。而最令我自豪的是我通过总结将订户数量编成儿歌,这更大大加快送完报纸的速度及提高了送好报纸的准确度。同时在我的努力下,我也将回收旧报纸和职业版这两个工作部分做的很好,受到大家的夸赞。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篇2
今年我读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说是难忘,因为我没有回家,而是在报社实习工作了两个月,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好了,我非常兴奋自己能够有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报社,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我就会一直不断地进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断的进步中走过!
通过学校宣传部老师以及大通社的几位学生干部的努力争取,我总算得到实习机会了。在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十分激动,然后认真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暑假,这样,自己距离曾经的记者梦就会近很多的。这次实习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得到了报社领导和记者老师们的认可,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为人处事和新闻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通过实习我们对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幼稚的感觉什么是什么,学会了怎样实事求,尊重事件的本来面目,与自己的新闻梦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报》实习,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过《洛阳晚报》,那里的威严让我有种自卑的心理,毕竟《平原晚报》也是一家市级报社,无论要求还是纪律都应该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本科生,并没有与之相当的能力。所以,事先我们几个就认真做好准备,从与老师交谈的态度到提要求的措辞都是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反复推敲才最终实施的。也许是年轻吧,我们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想早早地进入社会,多随记者外出采访,体验一下学校以外的新闻传播情况,为以后的求职应聘准备条件。
因为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我和陈静分到《平原晚报》总部,跟一个编辑老师学习编辑稿件,偶尔和记者出去做一些采访。王腾和晴川则跟晚报一性格豪爽的`楼市记者跑楼市。刚来的几天,我们每天早上8点之前都会到报社,打扫卫生,整理老师的文件。旁边的记者老师看到我们汗如雨下的样子,都夸师大的学生有素质,积极主动,我们几个总会是笑脸应答,因为我们是背负着师大和宣传部以及大通社的荣誉去实习的,我们必须展现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可实习将近半个月了,也没什么采访人物,我们几个都非常着急,情绪也开始有懈怠。偶尔写点消极的感慨,把宝贵的时间都忘记了。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时间和机会学好方正飞腾这个软件的,只是我们都太不切实际了。
真的也许是还年轻的缘故吧,我们缺少社会阅历,记者们出去采访很少带我们,有些任务我们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报社度过的,看报纸,写评论,偶尔也写一些感慨,然后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走完了。不过看到记者们在听到有突发事件后立刻赶赴事发现场的魄力时,我还是由衷地敬佩和羡慕,也许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了,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新闻在我的意识里越来越成为一种模糊的概念了。随着对其渐入了解,就像一个点和一个圈的关系,当还是点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新闻有多难,需要把握多少度。当点渐渐扩大,成为一个周长继续扩大的圆时,我才体会到新闻也有其更深层的类似于艺术表现的市侩和绝妙。新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党和人民。新闻的几个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反复在思考辨证这个问题。但一味地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新闻的广泛传播的。以前总是认为,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绝对坚持其真实性。
可是实习的这一个月,当所谓的理论和时间相撞时,理论只是一片空白,并且显得比较肤浅。现在的新闻传播同样考虑社会效应和大众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只会把新闻送进死胡同。怎样很艺术的变相表达才可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让新闻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有一次单独去辉县的向阳幸福院,碰到新乡好多媒体的记者,参与完那个活动之后,我感慨颇多,做新闻的困惑和疑问也逐渐增加。回来后我一直在探究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这两个问题,现在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策划,新闻也不例外。前者是为顺利正常有步骤地进行新闻传播而采取的一种理性的新闻规划,后者则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当的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和摆布。联想现在的新闻,好多都已经是摆布出来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每年查处的虚假新闻也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很雷人的。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无可否认地造就了一批丧失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会拿封口费,会写虚假广告,会看关系发新闻,会“不辞辛劳”搭上地区腕儿级人物然后伺机找“岔儿”领费,会“独当一面”给人办事包人满意……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闻,但是当它们一天天多起来的时候,我想到中国新闻事业的悲哀,想到作为一个记者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里逐渐丧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韬以及其他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还在的话,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实习快要结束了,和报社的老师也慢慢熟悉起来,偶尔也会和其他记者老师一起出去采访,回来之后忙着写稿,生活开始过得充实。最后一次是“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和报社的焦老师一起去采访一个护航索马里海域回来休假的海军士官。得到通知后,晚上回来查找关于我国这次索马里护航的相关情况,然后设计问题,理清思路和逻辑。在学校做这类人物通讯,绝对有充足的时间,可是在报社,可就不一定有了。由于时间仓促,老师说我的设计的问题很不成熟,去的路上我没想到老师会让我一个人独立完成这篇稿子,也就没在意。还好与采访对象在年龄上有优势,他刚大学毕业,算是05级的学长,彼此之间可以聊的话题很多,然后我就在聊天中变相采访,得到了很多细节。回来后,老师临时有事,就让我先写,没办法我就硬着头皮趁热打铁用两个多小时完成了这4000多字的人物通讯。老师看后,露出很意外的表情,然后点头表示赞赏。昨晚和刘月一起改稿子,她改我的我改她的,气氛挺好,感觉不错。真希望这样的事情可以多发生几次。
和老师出去采访的几次经历,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办到就能办到的,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采访中要引导被采访者,不能随采访者自己的意愿,还要注意提到与采访对象相关的人,搜集多方素材,这样在写稿的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学校的采访,都是事先策划好的,有老师和同学一起,大家集思广益。而现在,大部分时候老师会把任务完全交给你,而你就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而这个过程不能仅仅说得到锻炼就可以一笔带过的,像专业课上学到的采访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必须掌握好的,这样在学以致用的情况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闻业务水平。
第一次实习,得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也明白新闻真实的难度,所以以后不会再钻这个牛角尖了。不过作为一个新闻人,必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还是必须坚持的,这是一个新闻人称其为人的最起码素质和底线。还好实习期间遇到的都是一些社会小问题,有的纠纷也不伤大局,总体上社会主义的新闻还是比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们接触不到,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让我们练笔了。需要大力宣传的,我们要学会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义提升到三度,没有那么好,也要看情况,巧妙地夸大。而一些批评揭露的新闻,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有时候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完成的采访和披露,对方找一下报社上层领导,一个小小记者几天的辛苦就白费了。现实就是这样无奈,所以一些圆滑的记者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没有得罪人的时候,干吗总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记者的道路是很艰难的。坚持两年,执着地选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因为喜欢,所以热衷。正是这样,我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好好规划自己的新闻路,从点滴积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难与不难也是视努力而定的。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仍会坚持,为圆自己的记者梦而努力。
新闻难做,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担心的是自己想做这份难做的工作连机会都没有,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多难啊。好的单位几乎不要人,差的单位大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导致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难。我不想这样,在毕业后就失业,我会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能力,在我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单位,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篇3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习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平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大学生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大一生活学习的总结,我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实践单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长了才干。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
xx工人日报的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没什么人在办公室,以至于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办公室见过每个人。他们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只有赶稿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说,只是来交稿的时候出现在报社。跟着“来无影,去无踪”的老师们学习,确实有点难度。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习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习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习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践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
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在这次社会实践期间,从一个从未接触过报纸媒体采访到渐渐熟悉采编业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有力支援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社会实践,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社会实践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收获
从9月10日开始我和其他几名同学在学院安排下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社会实践。
在这近四个月的社会实践期间,前一周时间基本是在熟悉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熟悉了报社的采编系统和基本工作流程,通过指导操作,自己学会了如何在采编系统撰写稿件、如何上传新闻照片,并知道了稿件应该传给谁。对于新闻采编业务,大家都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并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新闻采访,努力完成社会实践任务。
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学生,虽然经常和文字打交道,但对于新闻体裁文章的操作还是第一次,怎么写、如何写、新闻眼在哪,这些都是以前不曾遇到的情况。对于新闻这个熟悉的陌生事务,我还是认真看每一份报纸,看那些记者是如何寻找新闻线索,是如何把普通的事情写出故事来。面对蚂蚁般的新闻作品,分析新闻写作的套路,自己也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新闻稿件的写法,直到该到哪里去寻找新闻。
在以下的日子里我就和同学一起到大街小巷或者社区公园里寻找新闻线索,从具体现场找一些事情来写。第一周基本在熟悉环境,第二周之后大家就开始独立策划采访。
在学院指导老师的耐心辅导下,每周大家都会进行一次总结,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收获体会。因为某些因素的限制,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在采访方面做得很不顺畅。通过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指导老师也积极和报社方面沟通,争取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和条件。这样我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做下去的信心。由于缺乏报社记者的指导,自己在实际采访中有时候找不准新闻点,只是盲目地溜大街,对于策划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做到有触而发,往往落实不到实处。这些都在指导老师的疏导下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虽然也遭到了别人的质疑和踢皮球,说你们采访是不是要钱的,还说你们到哪个部门该他们负责,总是困难不少,但收获也颇多。自己切实在实际采访中受到了真实的体验,通过和采访对象的接触,通过社会实践操作,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记者职业的定位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同时,自己在采访中也真正体验了作为都市报在地方生存的艰难,感到了记者间的竞争与压力,以及编辑记者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报社没有具体给每个人安排指导老师,但有些记者还是主要在采访时带上我们,甚至有在社会实践的记者也积极带着我们去采访。
由于自己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对新闻专业也不甚了解,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所以等到自己承担记者的角色时,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有学院指导老师耐心的指导和提示,有些报社领导和记者的支持,不断告诉自己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社会实践中,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老师和领导的信任与认可,应该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积极去做,努力去做,力求做得更好,做得更深刻。
二、成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共完成了四期报纸制作
三、体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四个月的社会实践,通过到大街小巷和市民接触,通过牧区四天两千里的追踪采访,总计还是有一些较为深刻的体会。
第一,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最好。在都市报的社会实践中,对新闻稿件的质量要求并不是很高,也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定,但自己还是认真对待自己写的每一件稿件,争取做到消灭错别字,努力把标题想得尽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做到有题目有内容。并不是想报社有些记者那样,只是简单地把采写稿件作为谋生的收到,为了保证基本工资,随意采写些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东西,对稿件的质量缺乏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
第二,当记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准备随时在路上。通过和记者下牧区采访牧民和运输公司冲突事件,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做记者的辛苦和劳累。以前都是看别人看着摄像机、拿着采访本奔波与各种场合,和各色人等接触,有时候也看到作为一名记者出入各种场合的风光。但轮到自己亲自作为一名记者,亲自下到基础采访时,才发现记者的风光决不是轻易赢取的,记者的辛苦也不像画面上描述的那样。三天的扎鲁特旗牧区之行行程近一千公里,和政府官员、公司老板、乡下牧民、诗人作家都有过正面的接触,知道了采访一件事的不易,常常遭到各种采访对象的各种理由的推托或质疑,给你“踢皮球“。这也让自己真实体会到新闻工作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责任和所遭受到的非议。同时,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记者并不是每天都在报社,朝九晚五的按班照点的工作,随时都要准备到现场去,到基层去,而不是呆在办公室看报喝水。作为社会实践生虽然没有必要加班加点,但看到那些记者每天都忙里忙外,甚至连周末都没有,在还是体会到作为记者,不是在采访的现场,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第三,做记者要有严肃的职业道德。记者首先是一项工作,工作代表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作为记者,至少应该把这项工作做完,最好把它做好。要有严肃的职业道德,把记者工作当作自己生命当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来对待。要对得起自己手中的`笔,要对得起群众期盼的目光,要对得起老板付给自己的那份工作。当然不能为了那份工资而忘了职业操守忘了职业道德。作一个普通的记者如此,作一名好记者更是如此。在社会实践中也遇到一些据说实力较强的记者从别的报纸上一字不改地抄袭别人的报道,或者把别人的稿子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
第四,作记者要敢于和群众打成一片,要体会民众的心声。社会实践期间,时常遇到有群众到记者部找记者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找失去联系的孙子,比如帮买药的老人向药店询问情况。有些记者对这些事情都表现很高的热情,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简单而言,就是作为记者的一种职业道德,是记者体验民生最生动的体现。很多群众自己无法办的事或者不知道怎么办的事,通过记者的帮助,就能比较快捷比较及时的解决。这也切实体现的报社三贴近原则。当然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当权者和地方恶势力,甚至会遭到他们的打击报复。但是,作为一名记者,凭自己的职业良心,占到民众这边,不仅要让一小部分人满意,更得让大部分人满意。
第五,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在社会实践中,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自己什么都不熟悉,都要积极向其他记者学习,虽然他们或者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没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出入茅庐的社会实践生,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积极作为,都值得自己去学习。用业余的知识去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对于一个自己陌生的环境,一边自己要主动去靠自己的力量去熟悉,另一边也要通过熟知的人去了解。他们都给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作为社会实践生,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像他们那样尊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端正自己的态度,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写好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六,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广泛。作为记者需要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自己的知识应该有更大的接触面,需要对相关方面知识的全面了解直至熟悉。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是远远不能解决好工作遇到的众多问题,遇到的深刻的东西是自己就现出了知识的空白。在本科阶段的教育还基本属于通识教育阶段,知识比较杂比较散,缺乏一个系统,因此需要强化训练,使之形成一个系统,乃至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就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多想,多学,为将来投身做更职业的事情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
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收获颇多、收益匪浅,但也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缺乏主动。记者这个职业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勤快是第一要素。但我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缺乏主动,比如报社没有安排指导记者,自己就干做着等着安排,而不去主动找记者联系或者自己亲自去熟悉情况。这种缺乏主动性的滞后思想让自己浪费了一段宝贵的社会实践时间。所幸的是,在紧接着的几天后,自己和同学就主动找记者要求一起去采访,主动去找新闻线索,去发掘新闻体裁,去主动联系采访单位。
(2)缺乏理论修养。由于本身不是新闻专业学生,对新闻业务采访还是一种主观上的`热情,只有热度没有深度,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做什么事情能够把新闻价值体现出来。这就需要以后加强理论学习,对新闻知识要有进一步的认识,要多学习,多读些相关书籍,补充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
(3)缺乏一定的新闻敏感。这需要慢慢培养,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提高。
五、建议
对于自己的收获和不缺点,自己也给自己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在新闻写作方面,第一,新闻一定要真实,要有价值。因为有些记者会因为这种原因而不去求真求实,只是简单把别人说的话记录下来。第二,要深入群众,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做大众的喉舌,作为都市报记者尤为如此,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也是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体现。第四,对自己要有新的突破,要敢于去创新。
总之,我在这次毕业社会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使自己在新闻业务上得到的一定的熟知和锻炼,自己在社会实践工作也渐渐成熟,认识了很多纯朴的朋友。同时我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都会在以后
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更有利于进行深层次的新闻采编工作,努力在以后的新闻工作中表现出真正的记者的素质和魄力。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篇6
从20xx年的2月18号到3月20号我在西安商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时间虽短,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社会实践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选择《西安商报》作为社会实践单位缘于一位认识的中文班的同学的推荐,《西安商报》是有西安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经济生活类报纸,创刊于20xx年。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商报社会实践是正确的选择,商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社会实践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社会实践生都由两位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商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的是商报的李老师和詹老师,李老师在报社工作了将近十年,是一位资深的记者了,詹老师则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但我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社会实践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大河报》《成都商报》《华商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习之余把看报纸当做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第一关。我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好的新闻稿要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社会实践的第三天李老师把我和另外一个社会实践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李老师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社会实践的第一篇新闻。
还有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有一次我们要采访一位高校的教授,可是联系不上,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詹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同学的同学真的就联系上了教授。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记得有一次我单独去采访,我报了老师的名字,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老师后来批评了我,他要求我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可见对记者而言,交际范围很重要。
报社李老师一直要求我要学会扩展思维,目光要独特。他经常让我关注财经类的新闻信息,他说,现在很多报社都主打社会新闻,所以社会新闻很多,我们多关注社会新闻以外的东西,没准就能另辟蹊径,写出优秀的稿子来。事实也是这样,不光目光要独特,还要会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阅读就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次詹老师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上面的报道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房价的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记者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老师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老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新闻就在身边。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老师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社会实践期间我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才发现记者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得懂,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一次去采访一起,李老师带着我和另外一个社会实践生,到了现场我都吓傻了,现场情况很惨,老师采访交警了解情况,我们躲在旁边不说话,后来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说现场太惨了,都吓傻了,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们,作为记者,连这点是都扛不住怎么行,不管现场怎样,你的采访都得照样进行下去,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后采访就比较主动点了,也能提出一些水平比较高的问题来。
在报社期间深刻体会了作为记者的艰辛,有的记者一天不停的在跑新闻,晚上工作到很晚加班加点为了第二天报纸能发出最有价值的消息。报社是一个很和睦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之间没有隔阂,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部分职位的高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但这都是为了出精品稿件。我们这些社会实践生也是耳濡目染,平时有什么想法都及时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放开手独立去做。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商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社会实践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实践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由于学校离报社较远,每天就得6点起床,往报社那边赶,晚上有时候稿子较多就得加班,回到学校已经是深夜,好几次都遇到没有公交车回不到学校的事情,自己也曾想放弃,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老师也很照顾我们,知道我们路途远,所以尽量让我们每天都早点走,真的是无微不至。社会实践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06-24
报社实习报告05-05
报社的实习报告05-19
报社编辑实习报告11-29
报社的实习报告范文09-06
报社编辑记者述职报告09-01
报社工作实习报告02-28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15篇05-10
大学生报社见习报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