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模板锦集6篇
社会实践 篇1
现在想想,其实真真正正在牧人书店这里打工的天数也才三天而已。很短的一个时间段。而对于我来说,这三天也的确是一个“生涯”,一个令我感慨万千的“成长生涯”。
说实话,当通过面试接到工作通知的那一阵,我就对自己打了退堂鼓,因为店长向我说明了工作规则:每天早上要八点钟准时到书店上班,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我发觉我的工作是如此的简单和无聊——大清早第一件事就是拖地,清洁书柜,然后便到处走走看看把被错误摆放位置的书摆回正确的书柜。此外店长还规定了“三不许”:不许坐下休息,不许喧哗玩闹,不许脱下工作服。
八点钟上班就意味着我要七点钟左右就起床,这对于放假在家一直习惯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每天早上,三个闹钟在床铺的不同方位同时响的威力好不容易把我从睡梦中揪了出来,洗刷完吃完饭在出家门的那一阵我看着外边阴冷的天气犹豫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终于咬咬牙踏出了家门。那个时候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广大的劳动人民地多么的伟大。
书店的工作的确很简单,简单得让我感到有点大材小用,脑海中闪现的都是李白,王勃,陈子昂等等等怀才不遇的天才的身影……然而当我真正进入书店工作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的想法错了。当我拿着一本被读者错误放置了位置的书要将它放回原位置时,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了——这么诺大的一个书店,这么多楼层,这么多书……我怎么才能找到原先摆放这本书的位置啊……当读者问到我什么什么书书店有没有卖放在哪个地方时,我通常也是一片茫然……还好,有书店的那些熟练的店员可以帮我解决这些尴尬的问题——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由衷地崇拜他们,他们可以迅速地找到书本的原先摆放位置,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记得有一次一个妈妈级的妇女走过来用普通话问我“你们这里有没有卖透明胶纸”,我抱歉地跟她说了声不好意思我不是很清楚,你问一下店长。然后她走过去问了店长同样的`问题,却是用潮汕话问的。换而言之,她把我当“外省仔”了。当时我汗啊……一再地审视自己穿的那件红色的工作服哪个地方像“外省仔”了。
说到工作服,不得不谈一下。之前我跟朋友聊到说我来牧人书店工作得穿工作服哦。然后她当天下午就专程跑来书店看我,哦不,看我穿的工作服。看完后她在那里笑个不停,说不就一块抹布嘛。当时她差点被我掐死。不过话说回来,我起先真的不是很喜欢我的这件工作服,“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工作服”,这的确是一项我觉得比较苛刻的要求。书店的所谓的工作服其实是套上一件类似肚兜的大红色的……布。但正如书店的经理教导我佯装的,进一个单位,就要遵守那个单位的规章制度。书店要求员工必须穿工作服,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必须遵守。于是我试着去喜欢它。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喜欢上我的这件红艳艳的工作服了。-----这让我懂得了,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久你会发现,其实,不能改变的,也未曾不美。
工作期间不许坐下休息,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恐怖的规定。我记得第一天站了整整了八个小时后我整个人都垮了,腰酸背痛脚酸啊……一天下来最美的时刻就是吃午饭和晚餐的时候。累了,饿了,脚酸了,终于可以吃饭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米饭是如此的香甜……
工作真的是很辛苦很累,可以乐观地说是一次良好的减肥活动。然而我得到的还不止是减肥这么大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我交了许多许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许多,学到了真诚,学到了认真,学到了团结,学到了……
记得是哪个哲人还是我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的确,如果没有参加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我是永远都不懂得什么是工作的辛苦,快乐,不懂得什么是社会。
大书店,就是一个小社会。小书店,就是一项大学问。
我想我会珍藏我的这三天社会实践经历的。它让我学会了做不简单,不平凡的自我。
社会实践 篇2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回到四川,在邻水电视台实习,时间是从XX年7月14日至XX年8月14日,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习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习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 和指导老师交办的工作,得到台领导及实习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工作是跟着实习老师认识并熟悉电视台的各个运作流程,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开始更加的清楚自己即将选择的专业的明确性。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专题的采编以及后期的制作,也涉及一些简短新闻。在实习中,我参加了交通事故的专题片,认真学习了在制作专题的细节以及需要以后在学习理论需要更加注意的地方,也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在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的很大的不同之处。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电视台的专题片的构思,认真观摩一些实习老师的'整个构思过程,从而在自己实习的过程中对电视新闻的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构思的技巧以及需要考虑的很多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之类的。跟随社教部的主任及老师们拍片,认真的思考,探询在这个专题片中需要些什么镜头、怎样的串联各个镜头和同期声。并逐渐的了解和熟悉了电视台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实习老师做好专题的材料搜集和会议记录,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老师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构思、采访技巧、剪片操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视制作技能。并把社会实习和书本理论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又为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这种在实习学习到的东西来帮助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及坚实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甚至开始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习性很强而且综合性也是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需要学习大量的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熟话说:新闻学就是无学嘛。但是其发展还是在实习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应当与实习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习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习将理论深化;假期实习与平时实习的关系,以假期实习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习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习内容与实习规模同步调进展。把这三个关系处理好,是我们学好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电视传媒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广播电视而进行的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老百姓的新闻意识、法律意识、文化素质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及的深度与广度上仍然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时事政策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并且不知道怎样运用这一电视平台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在电视媒体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电视媒体的动态发展,我们不得不感叹她对我们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是要在不同的角度去开始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渐渐开始了解到我们人生的方向。对政治政策是一个宣传性,对教育是一个普及性,对生活是一个补给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学习传媒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丰富百姓生活,为我们的政治政策服务的。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将在社会上
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传媒人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新闻传播学教育本身的实习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应当与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各种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传媒人。
社会实践 篇3
七月中旬,我们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队,本着“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精神,来到了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进行了为期数日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灵丘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但灵丘经济发展十分滞后,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幸运的是,在1998年10月,灵丘县被确定为共青团中央定点帮扶对象,从此灵丘的经济有了起色。
在灵丘县委、县政府以及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一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走访上堡村新农村建设(团中央扶贫工作队选定的定点帮扶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一、走访上堡村
7月18日,在团中央扶贫工作队陈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队参观了上堡村新农村建设。上午九时,我们一行从宾馆出发,在平坦的乡村公路上行驶了大约四十分钟,到达了上堡村。车子刚到村口就听到了喜庆的锣鼓声,原来是村支部书记李应山带领村民们在村口迎接我们。看着村民们那喜庆的笑脸,听着那震耳的鼓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民们那种热情好客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村支书李应山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村办公室并在那里开了个临时座谈会。会上李书记将上堡村的情况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表示有信心将上堡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我们倍受鼓舞。接着,陈老师也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扶贫工作队在上堡村的各项工作。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我们对上堡村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后,我们“三下乡”实践队向居住在村老年公寓的孤寡老人赠送了牛奶和饼干。随后,我们在李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仁用杏种植场、大棚蔬菜种植棚以及獭兔养殖和沼气的综合利用项目,这四项是团中央扶贫队的重点帮扶项目,也是上堡村的特色项目。通过这次参观使我们对村子的现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上堡村的现状
毋庸置疑,上堡村近年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然而就在几年前,上堡村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耕作,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勤劳的上堡人没有被贫穷吓倒,而是在自己选出的村干部的带领下,在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目标不断奋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村民自治,乡风文明
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它的含义包涵四个方面:民主选举,即直选;民主决策,即通过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日常工作;民主管理,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民主监督,即实际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建立重大事项汇报制度。
实现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堡村的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把村民公认的、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了村委会;还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高。
1、村民直选,民选村长为村民负责
上堡村要想摆脱贫困、取得经济的发展,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依据相关规定,选出了以李应山为主任的新一届村委会领导集体。
新一任领导集体除继承了老一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外,更加注重了创新,带领着村民们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了解各种新事物。特别是近年来积极配合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认真宣传“整村推进”政策,勇做致富的带头人。
团中央扶贫工作队也十分重视对上堡村干部的培养,经常组织村干部去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参观取经,通过考察学习使村干部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党支部书记李应山在考察完后感慨到:上堡村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很远,与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农民自身素质均存在较大差距。村委会全体成员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围绕促进增收这一中心,带动广大村民努力发展特色农业,有信心将上堡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是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全心全意地为村民服务,才使得上堡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逐渐摆脱贫困,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目标不断前进。
(1)种植大棚蔬菜
20xx年扶贫工作队投资18万元新建6座高标准蔬菜大棚,积极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为农民增收探索新路子。
为支持上堡村发展蔬菜产业,20xx年夏天,扶贫工作队借款2万元给村委会,用于购买种植西红柿用的架杆。据统计,种一亩露地蔬菜年收入可达1000至20xx元,比种植玉米每亩地多收入500至1600元。20xx年10月,扶贫工作队投资新建钢架结构蔬菜大棚6座,每座大棚占地0。7亩。据测算,每座大棚种植反季节西红柿和黄瓜,单季可收入5000至8000元。
为从硬件上保障建成的蔬菜大棚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扶贫工作队还投资10余万元为蔬菜大棚建设配套设施,建起了15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座。按照一个蔬菜大棚使用20吨水/月计算,抽一次水足够6个蔬菜大棚使用一个月;15天抽一次水,就可满足12个蔬菜大棚的用水需求,为今后增加蔬菜大棚种植规模打下基础。另外,扶贫工作队为蔬菜大棚架设了照明电,铺设了灌溉引水管道,给每个大棚内配备了滴灌设备,并在每个蔬菜大棚内建起沼气池和猪圈,将蔬菜大棚建成“圈舍、厕所、沼气、大棚”四位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农业示范项目。
因地制宜,引导上堡村村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上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带动了更多的农户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小康道路。
(2)发展庭院沼气
为响应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上堡村村民寻求新的能源,扶贫工作队积争取县农业局的支持,在上堡村首批兴建了23户庭院沼气示范池,带动全村百姓发展庭院沼气,创建生态家园。
沼气推广工作开始后,自愿建设庭院沼气的上堡村村民纷纷到村委会报名申请,扶贫工作队和县农业局沼气技术人员联合入户,调查农户是否符合建设庭院沼气的条件,重点调查庭院环境、牲畜数量、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等。经扶贫工作队与县农业局、上堡村村委会协商,最后选定上堡村23户农户为庭院沼气建设示范户。
县农业局和扶贫工作队共同出资四万多元建设庭院沼气。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施工,扶贫工作队负责协调,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建成的23户庭院沼气池,目前大部分已产生综合效益。
沼气投入使用后,效果极其明显,农户庭院和室内环境变干净了,农民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践证明,建设庭院沼气,有利于更新农民观念,提高乡风文明程度,美化村容村貌,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抓手。
(3)养殖獭兔
獭兔属高效食草动物,具有繁殖能力强、饲养周期短、见效快、生产潜力大、不分地区、人人能养的特点。獭兔皮具有皮毛细密平整、光泽好、皮板轻柔、保暖性能好等特点,通过鞣制加工獭兔裘皮,可制作各式长短翻毛大衣等各种獭兔皮服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0xx年扶贫工作队将獭兔的养殖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为了解决单户村民无力承担市场风险,缺乏资金、技术的问题,扶贫工作队还特地帮助落水河乡成立“獭兔养殖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资金、技术援助,现在已经有很多上堡村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
(4)种植仁用杏
仁用杏是我国特有的产品,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仁用杏全身是宝。杏肉可加工成干、脯、蜜饯、汁、酒、罐头等。杏仁可加工成杏仁乳、茶、精、糕点、罐头等。杏仁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脂肪、糖类、磷、钙、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杏仁还是一种良药,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上堡村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都很适合仁用杏的种植,扶贫工作队便把仁用杏作为了上堡村的又一重要项目来推广,现在已经有900亩的种植规模。
三、对上堡村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现任村支书李应山以及全体村干部,为上堡村的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村民和领导的认可。然而随着上堡村的发展,对村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素质,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与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合作
上堡村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定点帮扶密不可分,在今后数年内扶贫工作队将继续在上堡村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计划。所以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与团中央扶贫工作队密切合作,是上堡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三)进一步推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
“獭兔养殖合作社”为上堡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村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系起来。
(四)发展劳务输出,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上堡村目前拥有大量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到了农闲季节,村民们往往无所事事。发展劳务输出不仅使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发展劳务输出应注意两点,一是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维护务工村民的合法权益;二是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便于村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五)加强上堡村社会保障的建设
由于上堡村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贫困村,村民抗风险能力较弱,社会保障就显得非常迫切需要。20xx年9月,在团中央青工部的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队在上堡村投资13万余元,新建了一处老年公寓,9户五保户家庭的11位老人入住。老年公寓的修建,是上堡村社保工作取得的重大进步,很好的解决了贫困老人的生活困难,但上堡村目前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做到应保尽保,不仅有利于上堡村的社会稳定,更有利于上堡村的经济发展。
2、村约“三字经”,彰显民主管理
制定村民公约,是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受到了县各级领导和村民们的高度重视。当选的村干部依据相关法规,在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结合上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上堡村村规民约》、《上堡村村务公开制度》和《上堡村议事规则》等三份文件。并独出心裁地将《上堡村村规民约》编成了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三字经”,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由于这三份文件很好的将党的政策与村里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了起来,得到了决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很快就得到了村民大会的讨论通过。
(二)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项目的发展靠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无法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也无法发挥规模优势,更面临着获取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困难;因此,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农业项目必须大力引导和推动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以项目带生产、以合作促发展。
上堡村村民对此感触颇深,以前也有很多村民想摆脱贫困,但就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风险太大且无力承担,所以大多裹足不前。团中央扶贫工作队认识到这一问题后,便与上堡村所在的落水河乡,一道建立了一个经济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民服务。很快一个“獭兔养殖合作社”成立了,它成了服务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合作社在成立初就有70户村民自愿参加,由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不少村民加入了合作社。
“獭兔养殖合作社”不仅为上堡村的村民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为上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那就是利用老百姓共同的致富愿望,建立村、乡级的经济合作互助组织,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三)解放思想,巧借外力
在上堡村村民心中,这个外力格外珍贵,那就是团中央的定点帮扶。1998年10月,本着“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注重实效,帮助受援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形成主导产业、发展骨干企业”的帮扶思路,团中央扶贫工作队来到了灵丘。在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后,团中央第七批灵丘扶贫工作队选定上堡村为定点帮扶村,积极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工作队在灵丘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与上堡村村委会紧密配合,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整治村容村貌,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实际行动为上堡村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1、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发展顾虑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转变农民观念,这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扶贫工作队认识到,上堡村农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一方面,他们因循守旧,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另一方面,“穷则思变”,他们向往富裕生活,希望改变贫困的现状,但又害怕担风险,既跃跃欲试、又裹足不前。鉴于这种情况,扶贫工作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上堡村村民开拓思路,转变思想观念。一是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和座谈会,向全体村民介绍“整村推进”工作的目的意义;二是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三是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四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上堡村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消除了以前的很多顾虑,开始尝试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2、修建乡村公路,方便村民出行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条致富公理,因此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把建设通村公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上堡村通村公路没有修通前,天气晴朗时,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泥浆四起,污水横流。出行道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运输农产品的三轮车跑起来左摇右晃。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尽快修筑通村公路成为上堡村老百姓的一个心愿。
20xx年9月,扶贫工作队出资两万元,仅用七天,为上堡村修建通村公路近500米;另外还出资两万元,作为上堡村修筑通村公路的补贴。随后,这两条道路均一次性通过县交通局的验收,并投入使用。
按照节约、实用的原则,通村公路修建时,没有重新规划新路,而是对村内旧有土路进行加宽、裁直和硬化。上堡村通村公路的修筑,严格按照《山西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水泥路面宽三米,混凝土厚度18厘米,还加固了道路护坡。
为方便村民出行,扶贫工作队还积极协调县运管所,共同帮助上堡村解决群众出行难题。经扶贫工作队争取,县运管所在上堡村投资修建了便民候车亭一处,方便了村民出行。
公路的修通,为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扶贫队的帮助下,上堡村已经形成了仁用杏、獭兔、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并发展了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创建生态农业。
社会实践 篇4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为了给将来走上社会多一些经验,我加入了建筑工程队。干建筑不仅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工地里,也许会有人不太会相信现在的年轻人还会受得了工地上的艰苦生活,并且还是大学生。对于建筑工作,感触很深的。干建筑是比较脏和累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一次由于不小心,一块砖头砸到自己的脚趾上,当时脚趾就肿起来了,自己没有停下来,依然坚持干下去。我在坚持,我在奋斗。
其实不仅是干建筑,只要你熟悉了工作上所需你掌握的技巧,就能够轻松掌握工作中的节奏,但这需要时间,我们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健康的身体,还得有一定的能力。在多次的工作后,能够细心的总结当天的收获,从而认识到其中的技巧,从而使得工作进行的更加的有效率。而在每天干完建筑,累是必须的,一个想法,吃晚饭马上睡觉,多休息,太累了,有时候,早上起来,手指都不听使唤,每根都是硬掰开的',也就是说不那么灵活了,有点僵硬了,浑身的疼,有时真不想再干了,等吃晚饭休息好了,依然是开着车去建筑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累是我干建筑工作以来感触最深的一点,可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放弃,坚持到底,等自己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以后,会感到以前的痛苦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每年都再赞财富啊,这样自己就会感到希望不远了,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我干建筑不仅是因为要利用假期要赚点钱,而且是为了提前体验下体力劳动占绝大多数时的感觉,从而让自己珍惜好大学的机会,学好知识,铺好自己的希望之路,有的人说大学是和社会连接的桥梁,。因为经历,因为失去,因为付出,因为成长。暑期实践也好,
将来必然走上社会,多与社会接触,早接触社会的残酷性,为将来就业打基础,为将来适应社会做铺垫,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段财富,工作没有贵贱,志向却有高低,在走向社会之前,先磨炼好自己的意志,为将来实现自己的志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实践 篇5
自从踏入大学校园以来已经有两年了,自己在理论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就业方面,我们仍存在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师范生来说,就业形势就更不是一般的严峻了。在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招聘会上都用大写字板写着有经验者优先的大字,但对于我们这些就像长在温室里的大学生,又能拥有多少经验呢?为了充实自我、锻炼自己、增加经验,我利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主要辅导初二升初三的学生英语、数学和物理等科目。
怀着满腔热情,在暑假来临的前一个月,我开始准备招生,制作传单,发放传单,接受报名等等。当然,在这个月里,我也在准备期末考,但是由于平时的努力,我不用花费很多精力在复习上面。
期末考结束后,我开始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备战——准备资料等等。为了突出重点和巩固各个知识点,我的资料和题目并不是直接从网上复制下来的,而是通过精挑细选和修改之后才把它们结合起来。
经过一个星期的备战,一切已经准备就绪,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提起十分精神,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奋战。当我站在二十几个学生面前,当他们以纯真的眼神看着我,正准备吸取新知识时,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同时也很有压力,我发现自己突然变得成熟了,我已经不是那个一直坐在教室里,静静的听着老师讲课的学生了,我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传授别人知识,为别人排忧解难的老师了。我已经不再是那朵温室里受保护的花儿,而是那棵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树。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担负起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知识的责任。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主要是为他们查漏补缺,然后让他们做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并加以评讲和引导。让他们自觉、合理、科学、有效率的学习。
而整个过程中,我的教学是秉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传授知识,教给他们思维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教他们做某道题以应付考试。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我在讲课过程中会不断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在讲到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比一下声速和光速的差别有多大,我以雷电为例,让他们能够联系实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创新性思维,我会经常让他们做假设性的想法,看能不能得出什么特别的结论;比如,在讲到声速为340m/s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声速为34cm/s时,会出现什么现象(比如一个人往家里边走边跟家里的人说话,那最后一句话将会最先被听到,第一句话会最后听到:或者假设有一个学生迟到了,站在门外喊报到,老师看到他来了就点头叫他进来,他进来坐下去后才听到报到传了进来等等)。
社会实践 篇6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爱心之家支教团招聘暑期志愿者赴贵州义务支教,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我觉得自己有信心,有意向,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特此以满腔热情报名参加了这一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荆州村唢呐嘎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虽然我的好多同学都借此机会出去打工挣钱了,而我是远赴山区花钱,但我仍会无比骄傲向地大家讲述这件事情。这一路上经历的好多事情,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更使我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
20xx年xx月x日我们来自南阳师院各个院系的六名志愿者乘火车从南阳出发驶向武汉,准备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国赴贵州义务支教志愿者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我认识了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志愿者,刚开始时,虽然大家都穿着同样的带有爱心之家标志的黄色t恤,红帽子和工作牌,但因为各自口音的不同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些许困难,感觉有些生疏陌生,但后来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照片和之前的志愿者所录制的视频,听到红板小学的瞿老师说的“我们很需要你们”,想着日后的朝夕相伴,突然觉得大家好亲切。因为这一伟大
而神圣的爱心行动,天南海北,我们聚在一起,亲如一家。后来的种种经历和磨难使我们愈加团结,情同手足。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明白了真诚宽容的重要性。大家来自全国各地,都携带有自己家乡的风俗与饮食习惯,而不仅仅是语言,如果不能很好的关注并包容他人的这些习惯,大家是很难相处的,甚至基本的生存都将是一大难题,更何谈支教呢。
xx月xx号下午到达贵阳,接着在贵阳进行了两天的卖义报活动,报纸由当地的两家报社提供,所得的钱全买成文具带给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那两天的卖报活动磨出了自信乐观开朗并且宽容的我,也使我有机会看到繁华的大都市背后市民们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第一天早晨我被安排在火车站附近卖报,那里有很多穿着破烂的小孩和老人也在卖报。开始觉得自己好似在跟他们“抢生意”。原本害羞的我就更不好意思开口叫卖了,但是山那边孩子们的文具还要看这些报纸的销量呢。后来走进一条热闹而繁华的小街沿街叫卖。那两天的卖报,使我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有好多人,原本并不需要那两种报纸,或者已经在别处卖过,了解了我们的`行动,硬是要再买一份,或不止一份。那天早上,有一位从乡下来赶早市的大伯,他说自己不认的字,却还是买了一份报;还有一位叔叔,买了一份都市报(每份五毛钱),却给了两元钱,之后刚走过去几步,又转过身来把我们叫住,硬塞给我们十块钱。类似的事情很多,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人,你跟着他,磨破嘴皮地跟他解释,他只一个劲的摇头或说”不要“,这时我会很气愤,真想骂他,但还是忍了。
x月13号早上卖完报纸,中午我们就驱车赶往支教地重新镇和中建乡。在重新镇荆州村高家寨路口我们四个(后来又来了一名志愿者,她孤身一人从武汉赶来,真的很令人敬佩)下车,背着行囊徒步走向传说中的唢呐嘎小学,开始我们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生活。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唢呐嘎小学位于重新镇最边远的荆州村四组(大石板),东北毗邻金沙县安络乡,西南毗邻大方县黄泥塘。全村共有52x户人家,总人口165x人,贫困程度在全镇甚至全县都处于前列。
在崇山峻岭中三条小路交汇处的一小片平地上,唢呐嘎小学与村办公室连在一起,有办公室一间,教室四间。现有师生2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x0%,却只有三个复式班。学校有正式教师四人,(有两人即将退休),代课教师两人(均初中文化)。学校操场只有半打个篮球场那么大,两个残破的乒乓球台,一个摇摇欲坠的篮球架和两根生锈的双杠就是这里所有的体育器材。学校没有宿舍,有一半的学生离学校较远,天还没亮就从家开始走,到学校时已经是开始上早读课的时间了。有好多学生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一天就只吃一顿饭。孩子们很懂事,下午放学后总是先去山上打猪草或帮家里做家务,然后写作业,很晚才睡觉。这里教学条件在全镇可说是最落后,但因为有这群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唢呐嘎小学今年在全镇的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在前五名内。
【社会实践】相关文章:
社会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09-06
最新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发展报告10-29
精品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报告09-30
社会实践报告03-12
社会实践小结11-23
社会实践日记精选11-24
简历的社会实践精选11-26
理工的社会实践11-26
社会实践的总结12-02
社会实践的简介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