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9 18:45:30 晓丽 学生活动 我要投稿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1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如果孩子没有愿望的话,我们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由此可见,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接下来第三个主题我们就来谈一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从以往单纯的备教案到今天的教学设计,这一变化让老师认识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及其他有关方面。依据学生的差异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学,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应该起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教学知识。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不仅获得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做到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努力寻找学生喜欢的、身边发生的且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老师们,你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一、认真分析教材,正确理解教材。

  为了准确把握课时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单元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确定知识点,明确课时内容与单元教学内容间的结构关系揭示学习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例如:《走出紧缺的年代》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是这样分析教学内容的。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是这一单元主题,下设四个话题:《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日益富强的祖国》、《告别贫困奔小康》、《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四个话题都突出了今昔的比较,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比较、餐桌上食品的比较、工农业产品从无到有的比较、生活用品从紧缺到高度丰富的比较、对外开放的比较……通过一系列事物的纵向比较,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发展的关注,促进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走出紧缺的年代”这一课是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今昔生活对比,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从中体会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可见正确理解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做好首要的基础工作,这一步极其重要。

  二、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就如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做的学情分析,它与正确理解教材一同作为基础,不可忽略。

  例如:在执教《书的演变》这一课时老师对学生是这样进行分析的。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教师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学生的特点,首先在课前对所教的3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你知道书的演变历程吗?

  非常了解(3人)、知道一些(30人)、不知道(4人)

  ▲面对“书的演变”这一话题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学生们写到:

  最早的书是什么样子的、书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从古代的书到现代的书中间有哪些发明、是谁发现可以用纸做书的、书是如何从竹子做的到纸做的、造纸的时候用什么东西。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知识水平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渴望了解古人的发明创造和祖国灿烂的文化。书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而且离不开的,但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书是怎么来的,对于书的演变过程是比较陌生的。而这部分知识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这就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让他们站在发明者的角度,探究为什么要发明纸,有了纸为什么要发明印刷技术,这两项发明创造对今天人们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感受到书的一步步发展演变过程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凝聚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心理因素分析:

  本话题的学习内容有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十分密切,有的则非常遥远,学生对千百年前的古老书籍以及书的发展过程有比较强的陌生感,因此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验设计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尤为重要。

  社会因素分析:

  当今社会弘扬、保护、发展中华文化的意识有待提高,学生也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本话题的内容正是侧重于历史文化内容的学习,它不是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是通过历史文化内容的学习,丰富一个人的德行,从小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着中国人灵魂、有着中国历史文化素养的、有着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从小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之魂的地道的中国人。(幻灯)

  事实证明,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积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积极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积累程度与掌握程度,积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的知识有一个怎样的感觉倾向与领略底蕴,积极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预测与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三、确定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设计怎样的课堂活动,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考。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清晰、恰当的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要分三步走: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是设计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过程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教学活动的好坏重点看这个活动是否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好的作用。

  刚才我们谈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构建,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将教学的重心完全置与学生身上,着眼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下面我就来谈谈老师们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的几点做法。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倡导“问题讨论,学会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了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形式,倡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感觉“合作学习”的乐趣。我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积极,主动有效的'讨论,由学生自由结合,自由选择问题的形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课堂,思维都在跳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地球的奉献》一课教师是这样设计其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的。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水、森林、石油、矿产、动物、植物、土地等各种资源。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资源呢?在课下我们开展了“我是地球资源小专家”的活动,同学们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组成了五个“地球资源研究小组”,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看看他们分别用到了哪些资源?下面就请我们每个专家小组向大家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幻灯:活动建议(1.每个研究小组派一名小专家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声音洪亮。2. 听的同学要踊跃参与,积极思考。3.为认真调查研究的专家小组颁发“地球资源成果奖”。)

  学生:分组汇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孩子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对羽绒服、红豆烧、房屋、家用汽车和铅笔进行了小组合作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朋友之间》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

  小游戏“朋友过河”。

  (1)教师:到底什么是朋友?怎么维护朋友间的友谊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

  活动要求:

  ①请你邀请一位好朋友和你一起参加活动。

  ②先在地上铺上报纸作为河中的石桥,一个同学蒙上眼睛,然后在自己的朋友指点的情况下走完全程。

  ③同学们注意指挥的朋友说了什么?观察蒙上眼的朋友怎么过河的?

  (2)谈谈自己的感受:

  朋友——当你被蒙上眼睛后,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

  引导者——当你看到朋友被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到,手足无措时,你心里什么感受?

  旁观者——听指挥的人说了什么?看朋友怎么过河的?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三年级学生为例,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从二年级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习,怎么进行社会调查呢?我从最基本的调查自己的家庭住址开始。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自我介绍,我问他们的家庭住址,当时有40%的同学能准确说出来,有40%的同学说不全,还有20%的同学说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家的住址。我给同学们留一个家庭作业:将你家的住址写在品德与社会书上。第二次上课我叫到每一位同学,他们都准确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我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同学说问的家长,有的同学说是看的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我告诉他们通过询问、观察等方法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情况就是调查,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自己的家庭住址,走出了调查的第一步。

  随着学习的继续,学生的调查范围不断扩大,由家庭进入到学校、社区进而走向社会,我也一步步告诉同学们一些调查方法:

  (一)确定调查主题:

  主题不确定,就会陷入调查的盲目性。结果时间花了,收效不大。因此,主题的确定是搞好社会调查的关键。一般学生调查的主题是由老师结合教育内容来确定。

  (二)确定调查对象:

  主题确定后,就应确定调查对象,即向谁调查。对象的确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而且调查对象还应根据班级的人数多少确定若干个。比如:调查学校工作人员时,全班30人,分成6个组,确定的调查对象为校长、大队辅导员、总务主任、教学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和传达室的叔叔、阿姨。

  (三)组织好调查小组:

  根据要调查的主题确定好调查的对象,学生单独一人或几人就共同的兴趣问题组成调查小组。一般来讲,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每组可侧重一个调查内容。小组不宜分得太大或过小,应以5人为宜。每组除了要选好正组长负责组织等各项事宜外,还应注意小组成员的配备。最好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包括男女生) 都应搭配编组。

  (四)设计调查提纲:

  根据要调查的主题确定好调查的对象,组成好调查小组,接着就是设计调查提纲。这个调查提纲要反映主题,在调查形式上,可以是采访,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同时还要告诉同学们在采访他人时要有礼貌。如:调查老师是怎样工作的?这是同学们设计的调查提纲:

  您每天几点从家出来? 晚上几点回家?

  您每天要上多少节课?要站多长时间?

  您每周要上多少节课?要站多长时间?

  您每天要判多少本作业?每周一共要判多少本作业?

  这个调查提纲就很突出调查主题:老师是怎样工作的。

  (五)作好调查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观察、采访或查找资料都要求学生围绕调查主题作好记录。不能只听一听,看一看就算了。只看只听而不将所见到听到的有重点的记录下来,不能算是调查,或者只能说是一种很不完全的调查活动。因此要做好调查记录。

  (六)写好调查结果:

  调查结束后,每个学生要将调查结果书面形式呈现。这是调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写出调查结果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些飞跃和升华,巩固调查中的收获。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书上提供调查表的,就在书上解决。书上没有提供调查表的,有的是老师提供,有的是学生自己设计。

  (七)课上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同学在课上将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这样互相受到启发,使每个同学对整个社会调查都有一个全貌的了解。

  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社会调查带给他们的快乐的同时,开展社会调查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参与精神和参与能力,使学生自己的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2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教育质量,决定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本文就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探讨。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备课中。一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严密的备课,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2.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方面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目标不当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教师每开展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盘托出教学目标,凸显活动的目的'性”。

  3.精彩的导入取决于教师的匠心独具。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在课堂调控和组织方面起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并深入课堂。

  5.在精讲教学环节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必须有教师的画龙点睛、一锤定音。

  6.教师在调动学生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融入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对与学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起一座通往师生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选择你,信任你,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7.教师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置,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又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又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由学会发展到会学。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是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是不一样的,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自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我认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达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这并不容易。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而教师作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开辟新路。特别是在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下,课堂教学改革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水平。

  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密切联系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进行衡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入,引发情感

  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不高兴?

  大家想想,一个人高兴的时候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笑)

  你们会笑吗?(会)

  那么我们来做个游戏,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说词语,你们来做相应的表现,请大家面向后面的老师,请老师们做个裁判。

  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

  冷笑的高兴的意思吗?

  同学们做得都很准确,请你们再想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什么?(兴奋,激动,快乐)

  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感受集体的温暧

  谁知道快乐是什么意思?

  理解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书打开,轻声快速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感悟集体,升华情感

  这么多份集体快乐,你觉得哪一份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谁来说说,给大家读读原文,

  你能想象小男孩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谁愿意来当当这个小男孩。

  当你听到这个小男孩说的话时,你有什么感受?

  跟大家一样,你能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说想法吗?

  小男孩把快乐给予弟弟,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指名读句子,能说说原因吗?

  小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那上面画的正是这部分的内容。(要把集体的快乐和大家共享)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他们深感外,也深受感动,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在集体中快乐的生活,他们深地感动了。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

  你可以选择一句来说,想全部说更好。

  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短片,也许你们都曾经看过,但老师仍然希望你们这一次能够静静地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悟!

  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感受。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注意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有一些穷乡村里的小朋友却买不起书。建设小学举行了“捐书活动”,决定捐一些书给他们。我把他们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仔细看一看,能看懂吗?

  师: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设小学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级捐了95本书。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吗?

  生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板书)

  二、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师:是三位数的连加,(板书:三位数连加),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可以怎么来验证呢?好,请在草稿本上动手算一算。

  师巡视,把不同方法的板书到黑板上。

  师:我把几位小朋友的方法写到了黑板上,仔细看一看,你能把这些方法分一分类吗?

  (口算方法,三种竖式)

  师:这种口算方法能看懂吗?你觉得口算的正确率高还是竖式的正确率高?

  师:这三种竖式你又觉得哪种不会出错呢?

  师:应用题还要写上单位和答。

  师:如果再来一道连加的题目,你打算选哪种方法做?民族小学也进行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

  出示:民族小学的表格。

  三、巩固提高

  做对的举手!看来真的没问题了,我想给你们一个给自己小组里加星的机会,想加吗?请看这四道题,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竖式计算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学到了新知识,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吗?我这儿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一起看一看:

  2.满1000元送大礼包

  手表138元 电饭煲295元 自行车368元 录音机337元 台灯67元

  (1)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你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

  (2)如果妈妈带500元,她能买回哪三种商品?

  (3)妈妈至少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150块

  100块

  3.昨天逛超市我路过糖果专柜,看到有这几种袋装的糖果:

  50块

  (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想出两中买法)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四、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五、课作练习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三个数相加”的算法,学生思维活跃,然后在小组内汇报,我没有引导学生谁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成果,尊重他们的理解。

  2.师生之间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只听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回答问题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间你问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展示了课改为小学数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本节课比较成功。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让学生学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教学方式:

  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教学手段: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岛

  出示图片

  看到图中小狗和小猫的遭遇,你会想到什么?

  二、活动营

  活动一:妙手撕纸

  每人准备一张纸,按要求进行撕纸游戏。游戏结束后打开各自手上的纸,相互看一看。每个人撕完之后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同一张纸、同样的游戏规则,会有不同的结果?

  撕纸步骤:

  1、将纸对折。

  2、再次对折。

  3、对折后撕掉左上角的一个小小的三角形。

  4、把手中的纸再次对折,然后撕掉左上角的`一个小小的扇形。

  活动二:一人分饰两角

  请上台表演情景里的不同角色。准备两张椅子,当你坐在椅子A上时,就扮演自己;当你坐在椅子B的时候,就扮演童童,并自己设计对话。

  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你分别有什么感受?

  三、分享屋

  当我做了错事,我希望别人指责我吗?不希望!我希望被原谅!

  当我遇到挫折,我希望别人冷嘲热讽吗?不希望!我希望被理解、被帮助!

  当我不开心时,我希望别人漠视我吗?不希望!我希望被关心、被安慰!

  四、拓展园

  想想最近与家人、老师或同学的一次矛盾或冲突。

  让我做一回你

  冲突的事件:

  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当时他的想法是:

  现在我的想法是:

  如果当时我们能换位思考,结果将是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6

  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内容: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交流对“H1N1”的了解。

  导语:最近有一种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1)交流对“H1N1”的了解。

  (2)说说如何预防这种病。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7

  一、创设活动范围,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教学片段一:“数学乐园”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到哪儿玩?

  生1:我最爱到公园玩。

  生2:我最喜欢到广场玩。

  生3:我最爱到动物园玩。

  ……

  师(出示“数学乐园”背景图):今天小精灵邀请你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愿意吗?

  生(异口同声,迫不及待):愿意,愿意,小精灵带我们去玩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通过“你们平时最爱到哪里游玩”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小精灵邀请大家游“数学乐园”,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尊重自主选择,创建自发、民主的合作氛围。

  教学片段二:“我们的校园”活动。

  1.跳绳活动(闪动画面),让学生说说图意,显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2.踢球活动(闪动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教师引导:踢球的共有多少人?除了这个问题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3.跑步比赛,说出图意并回答:小方框里要我们填什么?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能解答出来吗?

  4.出板报、练武活动。教师先问:看到这两个情景,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答?接着按学生对活动的喜好将学生分成5组。

  师:现在我们临时组成5个学习小组去解决各项活动中的问题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到了一起,开始小组讨论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们的个性不同,智力水平、身体素质、情趣爱好都有差异。过去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以邻近的4人为一组,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和与其他同学交往学习的能力。另外,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围着教师转,课堂上出现的是一问一答的被动局面,教师轻视了对学生的研究,不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要。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让不同的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培养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我们的校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选的是踢球活动,从图上可以看到黄队有8人,蓝队有7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8+7=15(人)。

  小组代表2:从图上还可以看到守门的有1人,踢球的有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1:你们能动脑想出两种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真不错!不过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戴帽子的队员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2:还可以这样想:戴红领巾的有2人,没戴红领巾的有13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2+13=15(人)。

  生3:正在喊“小心,要进球了”的队员有6人,没喊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6+9=15(人)。

  学习小组:谢谢大家的帮助,我们小组再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对他们学习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交流的实效性,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实现了表现自我的欲望。】

  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学片段四:

  完成统计图后提问:根据表中给我们的信息,你们能完成书上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学生跃跃欲试。)要求学生自己想出要解决的问题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小组内交流。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参与交流。)

  【由于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参加活动,活动中又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就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努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

  五、课后延伸,升华提高。

  教学片段五:

  “数学乐园”活动完毕,学生兴致未尽,下课后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数学乐园真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游数学乐园好吗?”我积极响应,同时还布置了相应的任务:每个小组必须设计1~2个数学游戏。学生们领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立即投入了设计工作,那股兴奋劲就别提了。

  【课堂教学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把有限的时间延伸到课后,发挥群体智慧丰富和扩展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全员性和深入性。

  综上所述,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8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册六单元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在学习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时,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的知识经验和百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的经验进行估算和计算。

  【研究主题】

  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我们国家里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的孩子捐了很多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纪捐了95本书。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可能的估算结果:300320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估算能力。】

  3.算一算,议一议。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汇报

  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种算法展示,一人汇报,一人板书,其余两人补充。竖式是强调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法1:100+100+100=300法2:120+100+100=320

  18+4-5=17 320-2+4-5=117

  300+17=317

  法3: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加深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

  5.(课件)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并列出竖式。

  【设计意图:运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6.做一做、比一比

  (1)后来,民族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全班交流。

  (3)练一练1.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运用刚才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连加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9

  案例背景: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带入探索性实践中,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经历数学家们以前经历过的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过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学案例片断: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了物体有各种形状,大家看这本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图形的拼组。(师板书:图形的拼组。)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画):这张画是什么形状的?

  师(拿出长方体积木、长方体盒子):这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呢?(教师借助长方体实物画长方形,出示画好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指边)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拿出一块手绢):这块手娟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形。)

  师(拿出正方形的识字卡片):这张识字卡片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借助正方体实物画正方形,出示画好的正方形,并说明这就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老师先示范: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沿斜着的虚线折(虚线露在外面)。

  学生们拿出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纸,按老师的方法折,先沿着一条斜的虚线折,然后再沿着另一条虚线折。教师提问“挨折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然后,再让学生对折,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

  老师巡视,帮助后进学生掌握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叫学生们拿出长方形的纸(画好长与宽的中线)沿虚线对折、提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再让学生斜着折,又提问:挨近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老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不同方位的'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图形是正方形?

  师:大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形状、边长的特点。谁能说出周围物体的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学生举例后,老师再拿出方台布、纱巾、正方体的药盒、枕巾、火柴盒等给学生看,让学生分别说出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长方形。

  最后,老师叫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各种尺寸的长方形、正方形拼摆各种图形,并贴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汇报自己拼摆的图形是什么 。

  案例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和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本教学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生教学设计活动 10

  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内容: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交流对“H1N1”的了解。

  导语:最近有一种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1)交流对“H1N1”的了解。

  (2)说说如何预防这种病。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冬天活动教学设计03-05

大班教学活动设计08-17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05-10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08-05

松鼠教学设计活动方案09-28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0-09

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12-10

母亲节活动教学设计03-05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活动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