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5-01-17 17:29:52 晓凤 初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需要用到试卷的情况非常的多,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算得上好试卷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1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拼音、声调全对才能得分)。(8分)

  确凿( ) 蹒( )跚 秕( )谷 臃( )肿

  lú( )走 震sǒng( ) 积zǎn( ) 戏xuè( )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人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水开)

  B、拗过去(用力弯曲) 雷霆万钧(暴雷)

  C、无处觅食(寻找) 絮说(絮叨)

  D、虎视眈眈(眼睛注视) 震悚(害怕)

  3、读语段,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雪地贺卡》中“我”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小李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说明百草园中也有丑恶的事物。

  C、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善良纯朴的农妇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

  D、《拣麦穗》开头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下文写“我”的梦交代背景的。

  5、(2010江苏无锡)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

  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

  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

  6、(2010江苏无锡)据英国媒体报道,近30名加拿大政府官员、3月l0号在该国渔业部长的带领下,在议会餐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海豹肉大餐。组织这次“海豹宴”的自由党参议员帕耶特说:“捕杀海豹为北极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庭边嚼着海豹肉边说:“口感很不错。”

  为此,东海中学初三(3)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正方提出的观点是:捕杀海豹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反方的观点是: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请你根据反方观点写一段辩论词,字数不少于80字。(6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7-12题。(19分)

  不必说 ⑴ 的菜畦,⑵的石井栏,⑶ 的皂荚树,⑷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⑸的黄蜂伏在菜花上,⑹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就有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连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像人形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7、文章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6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8、从上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4分)

  粗糙——( ) 矮小——( )瘦小——( ) 笨重——( )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能概括下半段内容的中心词是 。(2分)

  10、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1分)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11、第二段中的“也许是……都无从知道。”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分)

  A、对被送进书塾的不解与强烈不满。B、对读书、学习的厌恶。

  C、对自己行为的自责。D、 对家里的人破坏自己生活的愤恨。

  1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2分)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4-20题。(25分)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13、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件发展过程 A B 采摘蘑菇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C 紧张喜欢 D 满足骄傲

  14、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终于成熟了。

  17、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9、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三、写作(50分)

  20、(2010浙江金华)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灯

  (2)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蓦然

  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人和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

  虽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不失纯真。

  请你以“那一天,我 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做其中一题(如选第二题,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答案

  一、1、záo pán bǐ yōng 掳 悚 谑 攒

  2、B 3、 C 4、B

  5、 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抓关键词。本句中,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月台”和“驿站”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句中的“供转车再出发”。

  6、略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为反方的论点补写出有力的论据,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因而,答案必须围绕“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一观点。

  二、(一)

  7、⑴ 碧绿 ⑵ 光滑 ⑶ 高大 ⑷、 紫红 ⑸ 肥胖 ⑹ 轻捷

  8、(粗糙— 光滑 ) 矮小——( 高大 ) 瘦小——( 肥胖) 笨重——( 轻捷 )

  9、 引出下文 趣味

  10、C 11、 A

  12、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二)13、A、发现蘑菇 B、看守蘑菇 C、惊奇欣喜 D、小心翼翼

  14、与蘑菇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以“狗尿苔”的丑陋,反衬蘑菇的可爱,突出我们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15、蘑菇无人种植,生长环境贫瘠却富有生命力的生长。

  16、突出我们对蘑菇成熟的期盼和蘑菇成熟后的欣喜之情。

  17、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慈爱。

  18、内容上:突出母亲的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或母亲的教育方法在我们身上起了作用),使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变得更乖巧;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19、 第⑨段:指蘑菇;第(13)段指我们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坦诚、踏实的品质(坦诚做人,踏实做事)。

  三、20、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2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给下面的拼音写出准确的汉字:(20分)

  (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3)舒活舒活筋骨,dǒu sǒu dǒu sǒu(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ān shì( )地睡着

  (5)看吧,由chéng qīng( )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6)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duān zhuāng( )而又沉思了。

  (7)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

  (8)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xī xī lì lì( ),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9)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 )了。

  (10)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2、按要求古诗文默写:(20分)

  (1)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5)《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6)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3、仿写句子(4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像 , 。

  秋天像 , 。

  二、阅读(36分)

  (一)(10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4、解释划线的词(4分)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5、翻译(4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6、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7、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 )(2分)

  A、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 好像日本看护妇

  D、实在是太秀气了

  8、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

  9、 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3分)

  10、“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

  (三)《田野上的白发》(15分)

  刘益善

  (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1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3分)

  答:(1) (2) 。

  13、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三、作文。

  (1)家乡的秋天

  (2)我爱

  要求:任选一题作文,500字以上。(写到考试作文本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略)

  二、阅读

  (一)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4、(1)、想要 (2).何、什么(3).良好(4).越

  5、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6、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7、D

  8、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9、比喻、拟人(画写句子在文段内找)

  10、“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1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

  12、答:(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13、答: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14、【 D 】

  15、、答:“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3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普照寰宇( ) 潺潺( ) 嫌恶( ) 祈祷( )( ) 爵士( ) 阴霾( )

  酝酿( )( ) 皎洁( ) 枯涸( ) 绮丽( ) 颠簸( ) 发髻( )

  恬静( ) 峰峦( ) 卷帙( ) 屏息( ) 滑稽( ) 良莠不齐(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5分)

  惊皇( ) 栾生( ) 迁徒( ) 心不在眼( ) 苍萃( )

  辍泣( ) 折散( ) 个得其所( ) 急据奔流( ) 嘻戏( )

  3、古诗词积累,将下面诗文上下据补充完整。(6分)

  ① ,还来就菊花。

  ②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 。

  ④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

  4、下面四项中不是比喻的是( )(1分)

  A、他长得像爸爸。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 D、那一轮满月就像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

  5、名著考察。(3分)

  《狐狸和狗》的故事出自《 》 ,请想一想,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请按要求回到问题(6分)

  人生在世,需要许多感恩:感恩父母,把世界给了我们;感恩老师,把知识给了我们;感恩自然,把鸟语花香给了我们……在品享这些的同时,我们需要表达,更需要回报。

  ①设想一下,你打算在寒假如何回报养育你的父母。

  ②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③仿照示例,写一条从自然景物中得到的哲理。

  竹子--及凌云处也要虚心。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

  阮裕禄在剡(地名),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借者无不皆给( ) ②意欲借而不敢言( ) ③阮后闻之( ) ④遂焚之( )

  11、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12、你同意阮光禄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风筝》中的语段,完成13-17题。(14分)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②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③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④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⑤“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⑥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⑦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⑧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3、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2分)

  14、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蕴含着什么深意?(3分)

  15、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2分)

  16、语段②中“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为什么?(2分)

  17、你觉得小弟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几句话吗?(2分)

  18、语段⑤中“无可把握的悲哀”应怎样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老海棠树

  (1)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2)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3)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4)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5)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6)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7) ……

  (8) 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8、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2分)

  19、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0、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2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____(3分)

  22、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3分)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 略 6、注重文采,发扬个性。

  二、文言文阅读:7、略 8、译句子:“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9、陈元方是一个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貌,能言善辩的小孩。

  10、略 11、译句子: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

  12、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一)略

  答案:(二)

  18、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19、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20、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2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2、观点明确,围绕中心 ,语言流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人教版07-18

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08-24

2017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苏教版附答案)10-29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7-19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09-1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9-30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10-28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10-14

2016初一上册第一单元英语试卷及答案08-11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需要用到试卷的情况非常的多,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算得上好试卷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1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拼音、声调全对才能得分)。(8分)

  确凿( ) 蹒( )跚 秕( )谷 臃( )肿

  lú( )走 震sǒng( ) 积zǎn( ) 戏xuè( )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人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水开)

  B、拗过去(用力弯曲) 雷霆万钧(暴雷)

  C、无处觅食(寻找) 絮说(絮叨)

  D、虎视眈眈(眼睛注视) 震悚(害怕)

  3、读语段,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雪地贺卡》中“我”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小李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说明百草园中也有丑恶的事物。

  C、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善良纯朴的农妇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

  D、《拣麦穗》开头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是为了下文写“我”的梦交代背景的。

  5、(2010江苏无锡)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A、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B、人生途中可稍作休息,但不能长期滞留。

  C、人生旅途可以有多种路径到达目的地。

  D、人生的目标常常可以发生方向性的逆转。

  6、(2010江苏无锡)据英国媒体报道,近30名加拿大政府官员、3月l0号在该国渔业部长的带领下,在议会餐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海豹肉大餐。组织这次“海豹宴”的自由党参议员帕耶特说:“捕杀海豹为北极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叶礼庭边嚼着海豹肉边说:“口感很不错。”

  为此,东海中学初三(3)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正方提出的观点是:捕杀海豹解决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反方的观点是: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请你根据反方观点写一段辩论词,字数不少于80字。(6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7-12题。(19分)

  不必说 ⑴ 的菜畦,⑵的石井栏,⑶ 的皂荚树,⑷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⑸的黄蜂伏在菜花上,⑹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就有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连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像人形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7、文章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6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8、从上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4分)

  粗糙——( ) 矮小——( )瘦小——( ) 笨重——( )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能概括下半段内容的中心词是 。(2分)

  10、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1分)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11、第二段中的“也许是……都无从知道。”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分)

  A、对被送进书塾的不解与强烈不满。B、对读书、学习的厌恶。

  C、对自己行为的自责。D、 对家里的人破坏自己生活的愤恨。

  1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2分)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4-20题。(25分)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13、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件发展过程 A B 采摘蘑菇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C 紧张喜欢 D 满足骄傲

  14、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3分)

  15、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终于成熟了。

  17、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9、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三、写作(50分)

  20、(2010浙江金华)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灯

  (2)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蓦然

  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人和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

  虽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不失纯真。

  请你以“那一天,我 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做其中一题(如选第二题,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答案

  一、1、záo pán bǐ yōng 掳 悚 谑 攒

  2、B 3、 C 4、B

  5、 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抓关键词。本句中,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月台”和“驿站”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句中的“供转车再出发”。

  6、略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为反方的论点补写出有力的论据,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因而,答案必须围绕“捕杀海豹是对其他生命虐杀的残忍行为,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一观点。

  二、(一)

  7、⑴ 碧绿 ⑵ 光滑 ⑶ 高大 ⑷、 紫红 ⑸ 肥胖 ⑹ 轻捷

  8、(粗糙— 光滑 ) 矮小——( 高大 ) 瘦小——( 肥胖) 笨重——( 轻捷 )

  9、 引出下文 趣味

  10、C 11、 A

  12、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二)13、A、发现蘑菇 B、看守蘑菇 C、惊奇欣喜 D、小心翼翼

  14、与蘑菇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以“狗尿苔”的丑陋,反衬蘑菇的可爱,突出我们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15、蘑菇无人种植,生长环境贫瘠却富有生命力的生长。

  16、突出我们对蘑菇成熟的期盼和蘑菇成熟后的欣喜之情。

  17、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慈爱。

  18、内容上:突出母亲的话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或母亲的教育方法在我们身上起了作用),使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变得更乖巧;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19、 第⑨段:指蘑菇;第(13)段指我们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坦诚、踏实的品质(坦诚做人,踏实做事)。

  三、20、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2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给下面的拼音写出准确的汉字:(20分)

  (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3)舒活舒活筋骨,dǒu sǒu dǒu sǒu(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ān shì( )地睡着

  (5)看吧,由chéng qīng( )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6)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duān zhuāng( )而又沉思了。

  (7)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

  (8)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xī xī lì lì( ),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9)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 )了。

  (10)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2、按要求古诗文默写:(20分)

  (1)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5)《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6)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3、仿写句子(4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像 , 。

  秋天像 , 。

  二、阅读(36分)

  (一)(10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4、解释划线的词(4分)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5、翻译(4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6、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7、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 )(2分)

  A、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 好像日本看护妇

  D、实在是太秀气了

  8、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

  9、 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3分)

  10、“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

  (三)《田野上的白发》(15分)

  刘益善

  (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1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3分)

  答:(1) (2) 。

  13、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三、作文。

  (1)家乡的秋天

  (2)我爱

  要求:任选一题作文,500字以上。(写到考试作文本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略)

  二、阅读

  (一)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4、(1)、想要 (2).何、什么(3).良好(4).越

  5、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6、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7、D

  8、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9、比喻、拟人(画写句子在文段内找)

  10、“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1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

  12、答:(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13、答: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14、【 D 】

  15、、答:“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3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普照寰宇( ) 潺潺( ) 嫌恶( ) 祈祷( )( ) 爵士( ) 阴霾( )

  酝酿( )( ) 皎洁( ) 枯涸( ) 绮丽( ) 颠簸( ) 发髻( )

  恬静( ) 峰峦( ) 卷帙( ) 屏息( ) 滑稽( ) 良莠不齐(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5分)

  惊皇( ) 栾生( ) 迁徒( ) 心不在眼( ) 苍萃( )

  辍泣( ) 折散( ) 个得其所( ) 急据奔流( ) 嘻戏( )

  3、古诗词积累,将下面诗文上下据补充完整。(6分)

  ① ,还来就菊花。

  ②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 。

  ④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

  4、下面四项中不是比喻的是( )(1分)

  A、他长得像爸爸。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 D、那一轮满月就像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

  5、名著考察。(3分)

  《狐狸和狗》的故事出自《 》 ,请想一想,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请按要求回到问题(6分)

  人生在世,需要许多感恩:感恩父母,把世界给了我们;感恩老师,把知识给了我们;感恩自然,把鸟语花香给了我们……在品享这些的同时,我们需要表达,更需要回报。

  ①设想一下,你打算在寒假如何回报养育你的父母。

  ②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③仿照示例,写一条从自然景物中得到的哲理。

  竹子--及凌云处也要虚心。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6分)

  阮裕禄在剡(地名),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借者无不皆给( ) ②意欲借而不敢言( ) ③阮后闻之( ) ④遂焚之( )

  11、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12、你同意阮光禄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风筝》中的语段,完成13-17题。(14分)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②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③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④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⑤“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⑥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⑦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⑧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3、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2分)

  14、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蕴含着什么深意?(3分)

  15、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2分)

  16、语段②中“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为什么?(2分)

  17、你觉得小弟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几句话吗?(2分)

  18、语段⑤中“无可把握的悲哀”应怎样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老海棠树

  (1)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2)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3)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4)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5)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6)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7) ……

  (8) 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8、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2分)

  19、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0、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2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____(3分)

  22、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3分)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 略 6、注重文采,发扬个性。

  二、文言文阅读:7、略 8、译句子:“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9、陈元方是一个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貌,能言善辩的小孩。

  10、略 11、译句子: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

  12、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一)略

  答案:(二)

  18、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19、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20、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2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2、观点明确,围绕中心 ,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