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品)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亚洲气候: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初中化学;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和黑龙江)。
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总结:亚洲自北到南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一、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封闭的等高线中心,①周围低,中间高,表示山顶;②周围高,中间低,表示盆地;③两山顶之间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⑤等高线中间高,两侧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间低,两侧高的地方是山谷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学习世界地理要注意什么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
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怎样快速提高地理成绩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学好地理的四个方法超简单
1、编顺口溜。
初中知识比较多,记得慢,忘得快,编一个顺口溜就记得快一点,比如各省的简称,印度的物产等等,额可以编顺口溜来记。
2、抓重点,概括记忆。
学会归纳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亚的地形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学会使用地图记忆。
有的同学对地理学习有严重的误解,认为只用背背就可以了,那是大错特错。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要养成看地图,记地图,画地图的`好习惯。看到一张地图不仅仅看到的是图,要看到图背后的知识!
4、与生活相结合。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相结合就不会感到无趣。
地理复习方法有哪些
1、系统阅读。
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
2、整理分析。
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3、重复练习。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3
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气温年温差大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
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四周环海所以在气候上海洋性显著。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对外依赖严重,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
3、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4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半圆,两条相对应形状特的经线组成经线圆,每一条纬线征圈,把地球平分为自成纬线圈相等的两个半球纬度相同,长度长度特相等,赤道最长,征经线长度都相等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⑷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⑸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⑹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0°18020xx1020xx0越向西越大越向东越大线本初子午90°纬(大愈)向北北20°愈10°赤道0°10°纬(20°大愈)向南南愈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
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5
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工具和手段多种多样。
大城市里也有建设公共交通的系统,纽约市的地铁网络是当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载客量最为沉重的捷运网络之一。而区域铁路和公共汽车网络则延伸至长岛、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都成为了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交通网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为薄弱,人们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车。
美国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用以在48个州之间运载货物。美国铁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铁路网也横贯了48个州中的46个,专门用于客运用途。美国的铁路货运系统是世界最繁忙和先进的,且美国的.铁路总长度位居世界第一。根据20xx年的数据,美国的铁路总长为 226,427 公里。然而美国铁路的客运并不如西欧和日本那般发达,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国国土的辽阔;若要到达数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飞机会比搭乘火车还要省时。美国政府的分析便认为空中客运是导致客运铁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连倒闭的主因。
空中运输是长途旅行的更好选择。以乘客量而言,在20xx年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机场中就有17个位于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Hartsfield-Jackson Atlanta International Airport)。以运货量而言,在同一年里,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就有12个在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国际机场(MEM)。
许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于美国;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港和长堤港,以及纽约港,它们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区(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也有许多船运交通,每大湖都与密西西比河的河网络广泛连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
总结:而第一个连接五大湖与大西洋的伊利运河则促成了美国中西部的快速农业和工业发展,并使得纽约市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6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纬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人们把地轴的中心叫地心。
(1)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叫赤道面。赤道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赤道。在地球表面上,凡与赤道相平行的圆圈,就称为纬线圈或纬线。由于赤道面垂直于地轴,而所有纬线都与赤道相平行,所以任何一条纬线都代表地球上的东西方向。
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代表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这个夹角,在赤道为0°,在北京约为40°,在南北两极为90°。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纬度分别有0°至90°。由于赤道面把地球等分为两部分,赤道以南称为南半球;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所以,纬度也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总结:为了研究某些问题方便起见,我们称0~3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低纬度;30°~6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中纬度;60°~9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高纬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上面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好好学习的吧。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土地资源
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讲解的内容。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以上对土地资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7
自然环境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东亚:中国、日本等
5、亚洲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峰;青藏高原—世界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洲,约40亿。占世界61%。
2、亚洲人口稠密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6个国。
3、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4、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压力
5、亚洲大小民族有1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6、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文化;
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流域文化;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故又称“两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
7、人类文明发祥地形成原因: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8、经济发展的差距:亚洲除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9、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
日本
1、领土组成: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上千小岛组成,统称日本群岛。b—太平洋、a—日本海,c—濑户内海;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人口1、27亿多,面积37、7平方千米
2、自然环境:日本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3/4。关东平原为的平原。的岛屿为本州岛,的山峰为富士山,富士山为活火山。的`海港神户和横滨。多火山、地震。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3、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4、主要城市:首都—东京,两大港口—横滨和神户;名古屋、大阪、广岛、北九州、长崎
5、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6、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7、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
8、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消费地。主要工业区:(由北至南)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9、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1)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2)科技力量雄厚;
(3)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不利:(1)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2)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3)多火山、地震;
10、渔业: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北海道渔场为四大渔场之一
11、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兼容,民族为大和族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8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2003年)。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这样有利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扬长补短。(工业分布的原因见活动p23)
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的内陆国是老挝。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p29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图7.28p31)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图7.30p33)
【第三节印度】
1、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河流是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注:看印度地形图7.34,找出印度所在经纬度、临海,地形的分布特点,主要邻国及方位,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海得拉巴、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为抵御水旱灾害,修筑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
4、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量增长很快。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对照图7.34、7.41、7.42,分析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的关系。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5、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对照俄罗斯地形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周边国家、大洋及海,各地形区的位置及分界。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图7.48p44,阅读材料)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9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接壤,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亚、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10 )。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东北(偏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温暖湿润 西南、东南(偏南风) 高温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
(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0
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范围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本州岛。(掌握图上位置)
(2)位置:
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
(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18
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2、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
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P23
(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
2、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多雨
对农业的影响 雨季种,旱季收 随时种随时收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24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2、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p26
3、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河内(越南首都)金边(柬埔寨首都)、万象(老挝首都)、曼谷(泰国首都)、仰光(缅甸的大城市,原首都)。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p27“活动”
4、人种: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
5、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比重最大。
6、东南亚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是重要的旅游路线。主要的旅游资源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图P28)。
备注:读图掌握东南亚主要岛屿、半岛,濒临海域、邻国和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国家、河流和城市;马六甲海峡位置。
第三节 印度(首都:新德里)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于南亚,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间: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对农业影响: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东北季风,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风→水旱灾害频繁。(如图p33图7.38、7.39)
(3)河流:恒河---从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湾,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3、人文环境
(1)人种:主要为白色和黑色人种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3)官方语言:英语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为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到次年5月)为主,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黄麻、棉花和茶叶等。
水稻、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两侧沿海平原,降水丰沛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降水较少的高原山区。
(请参照p34—35的笔记)
3、绿色革命:60年代后,实行了绿色革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服务外包产业:掌握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发展条件(原因)、成果(P3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源于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
2、印度的工业:①主要矿产资源:煤、铁、锰
②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③主要工业区:孟买工业区、加尔各答工业区、班加罗尔工业区。
3、主要城市及特点: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最大的城市--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
第四节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位置和范围
(1)范围:由东欧平原和北亚地区组成,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是一个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位置:纬度位置;东、西两半球;处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临黑海和里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美国(北美洲)相望。
2、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1)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分布: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P37
(2)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较少,夏季较多。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东西部气候差异大,气温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降水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4)河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皆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欧洲最长的河流)。
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湖泊。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1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1、世界海峡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
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
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获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2、美洲知识点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
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
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
④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3、澳大利亚介绍
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是世界上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地球上的海岛及单一国家的大陆,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4、海底地形特点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2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台粤桂云或滇
(5)一三
(6)②亚热带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类型种植业(水田农业)种植业(旱地农业)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水旱灾害)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长江黄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水能(上游)、航运水能(上游)
治理兴建中上游防护林(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段上游中游下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气候趋于干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理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固黄河大堤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季风区湿润、半湿润区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湿润区山地
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高原
未利用土地半干旱区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②青藏线(未建成)③包兰线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
种植业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一年几熟)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小麦花生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3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球体。
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⑸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半圆,两条相对应形状特的经线组成经线圆,每一条纬线征圈,把地球平分为自成纬线圈相等的两个半球纬度相同,长度长度特相等,赤道最长,征经线长度都相等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
0°18020xx1020xx0越向西越大越向东越大线本初子午
90°纬(大愈)
向北北20°愈
10°赤道0°10°纬(20°大愈)
向南南愈
90°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4.产生的现象:①五带的划分;
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
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33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④大洲分界线:(P33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大洋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42中的图2.22)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环太平洋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9中的图3.5)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3中的图3.11)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P53中的图3.12)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6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4)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2)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65中的图3.28)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分沿海和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
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国家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部分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4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6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3、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⑶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五、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分沿海和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国家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部分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5
1、地球形状:是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2、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5、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限。
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之间或1600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6、特殊的纬线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五带的分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极点:900S7、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一年(365天)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和地图资料二8、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节气发生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分布情况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秋分日9月22日或23日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直线式(1/10000或1:1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
距离30千米。
1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例如:1/100>1/10000)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13、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
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
经纬网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
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15、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高度的基本表示方法:海拔(米)概念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19、吐过你想让你住的地方永远昼夜平分,那你应该选择住在哪里?(赤道上)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A海洋与陆地的比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B大洲:(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全部在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C只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D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由大到小:太大印北)全部在东半球:印度洋全部在北半球: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北冰洋
跨南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E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
F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有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G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升高?(欧洲板块和印度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继续,所以珠穆朗玛峰在上升。)H大陆、大洲、大洋的分布:(图2.1-9)
六块大陆:北美大陆、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天气和气候
1、气候的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如初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级逐渐降低
海洋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因素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人为因素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级地区降水少。
海洋因素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洋因素、地形因素(大陆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人
类活动。
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热带雨林气候总年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火热干燥
温带海洋气候总年温和多雨7、以上气候图的分析方法:
第一、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老师这样认为:学会运用地图,你就能学好地理
居民和聚落
1★20xx年,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而且全球人口总数任然在增长。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认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总数/面积总数,某地区面积为20xx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其人口密度为:400000/200=200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认条件优越。)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的地区。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8★三大人类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中黄种人几种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的集中分布区: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区: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讲汉语的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张,英语的使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01-06
[必备]初一的地理知识点03-04
初一地理印度地理的知识点11-25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08-02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05-18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03-16
初一地理的知识点01-12
(热)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0-24
【优秀】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08-03
地理知识点总结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