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的确碰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针对具体的教学以及教学后的效果谈谈反思;
一、以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如七年级历史《秦末农民起义》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总结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
4.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5.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2
本学期以来,我在教学工作和月考成绩方面,有不少感慨。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自我感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顾教学工作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觉得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历史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的:
在导入新课上,让学生听大家较熟悉的《开元盛世》并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要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
提出问题后,不再是教师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让学生单纯背诵,而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归纳,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在整个教学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目标,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节课我较满意的是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和表演非常主动活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当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而本节课最后的相关练习又稍显少了些等,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3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即:
我们的远古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等内容。本单元教学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想像和感悟。
(3)创设情境,以情入学。
(4)教学形式多样化。如:
①角色表演。
②画画。画“北京人的一天”,要从中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社会或已经掌握的生产技术。
③讲故事。
④出示图片与资料。
⑤开展课堂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5)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始起步。
本单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级是进入中学的起始年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刚刚起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还没有养成问题生成、设疑解惑方面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今后教学的思考两点:
(1)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设计的探讨;
(2)学生发现问题、问题、生成能力的培养。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4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义,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应多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4、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5
这段时间是国庆节休息与我校七年级学生军训时间,因此课程安排的时间比较少。七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的历史这门学科,并初步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这两个教学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和战》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还有第8课和第9课的《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这段教学时间内,由于有月考的进行,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初步尝试学习复习历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学校的要求,教学内容要高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进步,对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做如下总结: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时间跨度特别大,历史事实难以理解和消化。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采取了表格教学法,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三个历史朝代更替的时间及标志事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加强了理解和记忆;
2、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图片及考古视频,这样可以使距离学生遥远的知识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的代表作。在最后设置思考题,为什么以青铜文明代替此时灿烂的手工艺文明,使学生领会到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3、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涉及到此时的成语典故特别多,因此在教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
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将自己知道的典故与同组,全班同学分享。比如,管鲍之交,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等等。在学习这些成语故事的同时,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消化和理解了;
4、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中设计到本册书的重要知识点——商鞅变法。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把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交待清楚,使学生理解。在这样的讲解下,在理解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要格外注重;
5、在第8课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联都不大。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表格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填写表格的方法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在讲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时,由于正与语文学科中《论语十则》的教学时间重合,学生掌握普遍较好,所以多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稍加点拨,教学效果就非常好;
6、在这段教学过程中,在七年9班和10班采取了课前小组复习展示的环节,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于组织,最主要的是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推广,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7、在本单元的单元测试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检验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并自觉加以改正,以后继续坚持;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中在战争的讲解中,因果关系不是特别熟练,导致在讲授中语言索然无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备课;
2、在预习导学时让学生按所有的提纲的顺序通览全书,但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
3、第二单元的内容讲解完毕后,部分班级的学生特别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课堂的习题处理时间并不充分,有的题目不能及时处理,成为家庭作业;
4、在学生在发言积极性方面,七年(6)班、七年(5)班的学生在课堂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今后应该加以鼓励;
5、通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的反馈情况看,有部分学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记忆不好,还有部分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记忆效果仍然不好。
三、下一阶段采取的措施
1、在课堂习题的选择方面仍然要多下功夫,做到精讲精练。
2、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语言精练简洁准确,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善于学习历史的学生,逐步采劝小先生”制。
4、对学生发言好的及时加分鼓励,制定详细公平的加分准则,激励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5、对于单元测试题的选择,仍然坚持自主命题。在广泛了解出题动态后,选择能突出重难点的习题进行测试。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6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现在的教改真是及时雨,把我的苦恼化解了。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课教学反思04-12
初一历史课堂教学反思11-05
初一美术教学反思03-19
初一的地理教学反思11-10
初一历史的教学反思11-06
初一的数学教学反思11-03
初一政治期中教学反思07-02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04-10
初一政治的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