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9-24 09:36:30 赛赛 初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上学期间,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1

  一、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刮:用消毒的棉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漱口的目的是清除口腔内的杂质)。

  4、涂:把棉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6、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

  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

  1、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2、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 2

  常用名词

  1、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2、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6、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7、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8、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常用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初一生物《观察动物细胞》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生物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汇总10-28

初一上册生物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整理08-29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1-29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1-18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1-09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2-21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05-19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11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和生物圈11-25

初一生物生物和细胞知识点总结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