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社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dāodàimàncuānduojiǎojié
yōuyángpiāomiǎoyīxīyǒngyuè
二、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撺()蹿()
2.揖()楫()
3.掘()崛()
4.掇()缀()
5.蒿()篙()
三、填空。
本文作者是,原名,省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本文体裁是,文中的“社”原指,在绍兴,“社”是,“社戏”是指。
四、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解释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意思。
朦胧:依稀:
2.文中写山“踊跃”地向后“跑”,表现了什么?
答:
3.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心情?
答:
4.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5.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A.赵庄看戏B.月夜抒怀C.月夜行船D.水乡美景。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庙会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争、占、挤、走)进位于云龙山东麓的庙会。往日静谧的积翠桥头转瞬间被喧嚣笼罩。叫卖声、吆喝声、欢笑声以及各种哨声,沸沸扬扬,绵延数里。
我又回到了童年。看到了泥捏的公鸡和木制的宝刀,听到了梦中萦绕的柳笛音韵,尝到了早已远去的油茶香味……
这是一个劳动工具和家庭用品展销会。一把把镰刀迎接着丰收,一张张芦席散发着清香,展销会上近乎消失的擀面杖和高粱秆编制的锅盖重新露面。
这是一个民间工艺和传统作品展销会。脸上布满皱纹的农民艺术家,用粗糙的手编织、缝制、雕刻、印染、彩绘那么多古朴的獐玩具,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才华和乡野的魅力,在现代市场是为古老(争、占、挤)得一席之地。
最高兴的当数孩子。爸爸妈妈用自行车将他们带进庙会,离开时都满载而归。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喜欢缀着红缨和长枪和抹着银粉的大刀。虽然都是木制品却十分逼真,拿在手里自然有一股阳刚之威。难怪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喧嚣()萦绕()粗糙()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
魅力:
3.为文中的横线上选恰当的词语填空。
4.第一段中对各种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庙会的。
5.从文中可以看出,庙会有如此魅力主要在于:
一、絮叨怠慢撺掇皎洁悠扬漂渺依稀踊跃
二、略
三、鲁迅周树人浙江绍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土地庙或土地神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四、1.夸张2.比喻3.借代4.比喻
五、1.变得淡而不明听得不真切,若隐若现
2.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
3.急切而陶醉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像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
4.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
5.C
六、1.mìxiāoyíngcāo2.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很吸引人的力量3.挤占4.热闹非凡、规模之大5.对大人来说,这是一个劳动工具和家庭用品展销会,是一个民间工艺和传统作品展销会。对小孩而言,有各式各样深为孩子喜爱的玩具。
【初一语文社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社戏》课后练习题01-25
初一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3-07
初一语文《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9-08
初一语文《社戏》的同步练习题07-07
初一语文练习题:《马》课后练习答案07-08
初一语文《木兰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9-24
初一语文《诫子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04-07
语文课文社戏课后练习07-07
初一语文《七颗钻石》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