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8-05 21:22:13 初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语文考试能指导学生总结语文学习成功的经验,先来一份语文试卷检查一下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圃fǔ 凝níng望 颤chàn动 一代天娇

  B、妖娆ráo 喑yīng哑 微漾yàng 红妆素裹

  C、风骚shāo 蓑suō衣 栖xī息 润如油膏

  D、禁锢gù 静谧mì 修葺qì 温声细语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赣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 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 是(  )。

  ①然而,繁华盛景背后的旧制度却已是风烛残年、百孔千疮。

  ②德国总理默克尔赠给了中国贵宾的一幅古老地图,在无数国人心中激起波澜。

  ③在当时已经踏上现代化之路的欧洲人眼里,君权专制的中华帝国“翻来覆去只是一座雄伟的废墟”。

  ④那幅绘于乾隆年间的中国地图,刻画的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 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金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但现阶段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完善合作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

  A.自身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B.迫切需要深化金融合作

  C.具有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力 D.目前以金融业为工作重点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题(4分)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 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 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8、“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二国皆/怒而去B、二国/皆怒而去C、二国皆怒/而去D、二国皆怒而/去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命驾将适野( )②皆朝于魏( )③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11、翻译:向者任座之言直, 臣是以知之。(2分)

  12、上面三则故事,表达了魏文王怎样的品质?(2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三)积累(8分)

  14、按要求默写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②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 , 。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⑤《观刈麦》中写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诗句: , 。

>>>下一页更多关于“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

  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

  ①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

  ②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

  ③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

  ④夜露滴落。晨风忽起。曙色微透。

  ⑤“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原声态的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

  ⑥村庄醒了。

  ⑦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隐隐绰绰的身影。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

  ⑧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 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梦就被 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露珠自己知道。

  ⑨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⑩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 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那些收敛 紧实的棉桃,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土豆,一心向上的芝麻……

  ⑾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

  ⑿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些什么。

  ⒀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稼人就把一些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还能看到。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

  ⒁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

  ⒂暮色中,老牛甩着尾巴隔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回望着一株欢实的搭在高处的粉红色的牵牛花……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行囊。

  15.本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请仿照示例,列举至少三类构成这幅田园风光图的“事物”(不得列举示例中的“事物”)。(3分)

  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

  16.作者为什么说“浩瀚的背景之上,人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第9段划线句子)?(4分)

  17.分析第10段划线句子的写作特色及作用。(4分)

  18.通观全文,作者眼中的“天堂”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19——22题(15分)

  蝈蝈与蛐蛐(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9、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的词,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我的品析:升高的暖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蛐蛐 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有人认为这节诗是本诗最精妙的地方,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人济慈敏锐地捕捉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来歌颂生命。为什么只勾勒夏、冬两幅小景,描绘盛夏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的“蛐蛐的歌儿”,而不去写最富生命力的春秋两季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一、1、D(A、fǔ—pǔ;娇—骄B、yīng—yīn;妆—装 C、shāo —sāo ;xī—qī)

  2、A 3、A 4、C 5、C 6、B

  二、(一)7、(2分)C

  8、(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 人子的孝心与责任 ,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二)9、B 10、①前往 ② 朝贡 ③通“返”返回。11、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12、魏文王信守承诺,重情重义,善于搞好邻国关系,善于听取大臣正确 的意见的良好品质。13、D

  (三)14、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凫雁满回塘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⑤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三、(一)15、叫醒田野的脚步声;晶莹斑斓的雨珠;茁壮饱满的庄稼;形形色色的活物;园子里的水井和时令蔬菜;偶尔问答的老人与小孩;悠然的农人与老牛。

  16、①人不 像主宰:与浩瀚的大地相比,人是渺小的(1分);人是随着大地的`节律安睡、苏醒、劳作,处于被动地位(1分)。②像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和植物一样,依靠土地,吸收土地的营养生长繁衍(2分)

  17、①写作特色(2分):一是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二是从色彩、姿态方面写出了事物的不同情状(1分);②作用:一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1分);二是透露出对庄稼和土地的喜爱之情(1分)

  18、参考范 例:有自然朴素祥和的景色;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地和谐相处;物产丰富,人民富足;生活自在悠闲。其中中心词:自然(朴素),和谐、富足、美好、自由。

  (二)19、“寂寞”“严霜”等词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弹”字用得准确,表现了声音的轻快。“炉边”“升高的暖气”写出了冬日夜晚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

  20.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微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1、提示: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蛐蛐的歌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句将蝈蝈与蛐蛐连成一体,更表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

  22、蝈蝈的乐音是在春天的繁荣之后奏响的,“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的时候,蝈蝈就在树篱上尽情地欢唱。而蛐蛐是在冬夜,“当严霜凝成的一片宁静”时,它在炉边弹起了愉快的歌儿,它唤醒了人们对春的沉睡的记忆,当冬天来临,新的春天也会接踵而至的,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所以,诗中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由衷地赞叹了大地的生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09-20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1-26

初一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0-27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08-10

九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10-08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1-26

初一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以及答案01-27

初一语文上册试题及参考答案01-27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01-25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