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2-03-24 12:24:12 初三 我要投稿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形貌昳( )丽 朝( )服衣冠 皆朝( )于齐

  期( )年 时时而间( )进 窥( )镜

  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3、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 朝:fú穿戴

  B.时时而间进 间:jià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 谤: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D.期年之后 期:jī不到一周(年)

  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5、词类活用。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______语,“_________”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____________用法,“美我”即“_____________”)

  ③臣之妻私我。 ( 私:名词用作_____词,“_________”)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6)王之蔽甚矣

  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

  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 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C. 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暮寝而思之。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宋何罪之有?

  9、选出对加点的词的解释和感情色彩分析正确的一项(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 “刺”,指责,含贬义;“谤”毁谤讽刺,含贬义;“谏”,下对上的劝告,是中性词。

  B. 这四个词都有指责议论的意思,在文中都没有贬义。

  C. “刺”“谤”“讥”含有讽刺的意思,是贬义;“谏”,劝告,没有贬义。

  D. 这四个词在文中都有指指责讽刺,都是贬义词。

  10、请列举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1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3、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⑥陈涉者,阳城人也( )

  ⑦今者项庄舞剑(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二、文言文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C.朝服衣冠 服: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朝廷

  3、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6、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9、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二)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yì,zhāo,cháo,jī,jiàn,kuī。

  2、D

  3、D

  4、D

  5、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动用法,“美我”即“以我为美”)

  ③臣之妻私我。 (私:名词用作动词,“偏爱”“偏袒”)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6、(1)邹忌身长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交谈。

  (3)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

  (4)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5)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6)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7、A

  8、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B

  10、如门庭若市。

  11、①国别体 《战国策》。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2、察纳雅言

  13、①的人 ②的原因 ③人的 ④的话、的事情 ⑤的原因 ⑥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⑦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⑧的禾苗

  二、文言文阅读。

  (一)1、A

  2、B

  3、A

  4、C

  5、D

  6、B

  7、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8、“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9、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0、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二)1、B 2、B 3、B

  猜你喜欢:

  1.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训练

  2.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3.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4.武城县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5.中考语文冲刺考试卷及答案

  【拓展】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谤讥一作:谤议)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孰:谁,什么。与:和……比。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方:方圆。宫妇:宫里的姬妾。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而形貌昳(yì)丽:而,表并列关系。

  赏析:

  标题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原是没有小标题的,本文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题目用“讽”齐王纳谏。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内容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做到纳谏除弊,才能把事情做好。邹忌劝谏的对象是齐威王,目的是让齐王听纳忠言,振兴齐国。但是文章却以很大的篇幅写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以及他从中所受到的启发。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劝说齐威王,看来似与主题游离,实则邹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喻,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来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的类比中受到启发,明白其中道理。文章的思路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这种写法委婉动听,浅显易懂,能使读者受到启发和教育。

  人物刻画

  本文作者极善于刻画人物,其表现手法,不重于形体的描绘,而着墨于对人物的举止细节的摹画和对话的细微差别。例如邹忌“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自视”。两处都用“窥”而不用“对”,“窥”不能解作“偷看”而应释为“暗自”,将人物私下品评自己容貌的内心世界传神地表现出来。“孰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徐公,内心里反反复复地做着比较,这些细节都惟妙惟肖。再如,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句式相同而略有变化,尤其是三答,虽然异口同声地说“你比徐公美”,但是各自答话的微小差别,却显示了人物关系的亲疏与各自的心态。妻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为之骄傲的,妾的回答却多少有些迟疑、紧张而谨慎,客的回答虽然斩钉截铁挺干脆,但敷衍应酬也是显而易见的。

  道理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文章不是直抒其意,而是先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感受,强调蒙弊的害处。再说私事,层层设喻,进而谈论到君王执政这间国家大事,让齐威王从类比中受到启迪,感到察纳众言的必要。文章思路清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层层深入。这种写法委婉生动,浅近易懂,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修法律而督奸吏。邹忌接受相印后,淳于髡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打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邹忌讽秦王纳谏10-03

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5-26

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09-10

徐州小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1-06

语文小考练习题及答案10-17

湘教版语文小考练习题及答案11-06

甘肃语文小考练习题及答案11-06

蔚县语文小考练习题及答案11-06

关于邹忌的历史人物形象介绍01-27

练习题小升初语文测试卷及答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