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时间:2021-11-27 12:55:26 初三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很多的九年级的学生有很多的不适应,马上面临升学,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因此要注重方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九年级化学的复习提纲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4、构成的原子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7、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9、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0、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2、黑色物质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5、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16、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17、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18、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19、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0、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是分子的数目。

  24、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1)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燃烧时温度达到着火点。

  2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26、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点燃前须验纯的物质是H2、CH4、CO。

  27、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8、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29、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30、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31、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32、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

使用试剂

现象

HCl或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H2SO4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CO32-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生成白色沉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铵态氮肥(NH4+

碱(NaOH、Ca(OH)2)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淀粉

碘水或碘酒

变蓝色

匍萄糖

新配置的蓝色沉淀Cu(OH)2 ,加热

产生红色沉淀

H2O

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固体变蓝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3、HCl和H2SO4检验方法:BaCl2溶液

  34、H2O和CO2检验、除掉

  (1)检验:先检验H2O(无水硫酸铜粉末),再检验CO2(澄清的石灰水)

  (2)除掉:先除掉CO2(NaOH溶液),再除掉H2O(浓H2SO4)

  35、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36、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 ;蓝色沉淀是Cu(OH)2;红褐色沉淀是Fe(OH)3;红色沉淀是Cu2O。

  37、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3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9、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0、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

  41、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4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43、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44、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45、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46、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应用蒸发溶剂法。

  47、物质溶解于水使温度升高的是:浓H2SO4、、NaOH固体、CaO;物质溶解于水使温度降低的是:KNO3、铵盐。

  初三化学的知识要点总结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3、俄国的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英国的道尔顿创立的原子论和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分子学说。

  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6、绿色化学的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7、我国古代的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就会冶铁和炼钢。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吸水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脱水性、腐蚀性。

  ★5、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放热或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6、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7、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的伴随,而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的伴随。

  ★8、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紫色的石蕊试剂变红;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学习化学的特点(三个关注):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 科学探究的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分析解释及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气的含量少。

  4、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作坊。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学生实验的要求

  1、上实验课前:复习有关内容,预习实验内容,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习题提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习题提出实验方案及需用的仪器和药品。

  2、实验时:检查药品是否齐全。药品要摆放的整齐有序。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注意安全,事实求是地做好记录。

  3、实验后: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

  4、实验完毕:拆开装置,把废弃物倒入废液缸里。所需物倒入指定的仪器;把仪器洗净,放回原处。教师检查后才可离开。

  (二)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一、常见化学仪器

  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

  2、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集气瓶(气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棕色瓶(见光易分解的药品)、橡皮塞(碱性药品)

  3、 加热仪器:酒精灯

  4、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

  5、分离仪器:漏斗

  6、取用仪器:镊子(取块状或较大颗粒)、药匙(取粉末状或小颗粒)、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

  7、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架、铁圈)

  8、其他仪器:玻璃棒、漏斗、长颈漏斗、试管刷、石棉网、水槽、燃烧匙。

  二、常见仪器的使用

  ★1、试管

  (1)用途:可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①加热前应擦干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时不能骤冷(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1/4处(即试管的中上部)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且管口应与桌面成45。(增大受热面积)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溅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用于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拇指不得按在短柄上(以免试管脱落)。

  ②上下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进行(防止将杂物带入试管)。

  3、玻璃棒

  (1)用途: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也可用于蘸取试液。

  (2)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能碰撞容器壁或底部。

  ★4、酒精灯

  (1)用途:用于加热。

  (2)注意事项:

  ①灯内酒精耗到少于容积1/4以下时应及时补充酒精,因为酒精过少既容易烧焦灯芯,又容易在灯内形成酒精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

  ②往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不能超过灯身容积的2/3(过满容易因酒精蒸发而在灯颈起火)。不准往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易引起火灾,因为此时“明火”的周围存在着酒精和酒精蒸气。

  ③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绝不允许用另一只酒精灯去“对火”,因为侧倾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的着火。

  ④熄灭酒精灯只允许用灯帽盖灭(使灯芯与空气隔绝),绝不准用嘴去吹灭(用嘴吹气不易吹灭,还很可能将火焰沿灯劲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⑤必要时,在点燃酒精灯前用镊子调整外露灯芯的长短,可以改变火焰的大小。一则为了便于操作,二则可以节约酒精。灯芯最好松紧适度,过紧则灯芯容易焦。为了减少灯焰摇摆和跳动,可用铁沙网卷一圆筒做防风罩兼起拔火筒的作用,它能使火力集中,提高灯焰的温度。

  ⑥灯帽应直立的放在桌上,防止滚动。灯帽在不用的时候必须盖严灯帽,否则不但酒精会挥发,而且由于酒精的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而使酒精变稀,不便于下次点燃。

  ★5、胶头滴管

  (1)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注意事项:

  ①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再去吸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6、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7、烧杯

  (1)用途: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加热。

  (2)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应擦干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

  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8、量筒

  (1)用途:量度液体体积。

  (2)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

  ②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③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相应的量筒(选择等同的或稍大的);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会偏小,实际大;如果俯视读数会偏大,实际小)

  9、集气瓶

  (1)用途:用作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2)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实验时,如有固体物质生成,应预先在瓶底铺一层沙子或装入少量的水。(防止集气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10、漏斗

  (1)用途: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

  (2)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放在漏斗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11、药匙

  (1)用途:取用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

  (2)注意事项:用过的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滤纸)擦干净(以免药品被污染)。

  ★12、托盘天平

  (1)用途:用于粗略称量物质质量,可精确到★0.1克。

  (2)注意事项:

  ①称量前,游码打在零刻度,检查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

  ②称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保证砝码不受污染),游码打回零刻度。

  ★④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进行称量;称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⑤砝码应从质量大到质量小依次加放。

  ★⑥称量物的质量应为砝码的质量与游码质量之和,若左物右码颠倒,则称量物的质量应为砝码质量与游码质量之差。

  正确称量: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质量

  左物右码颠倒时: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质量

  13、蒸发皿

  (1)用途:用于液体的蒸发或浓缩。

  (2)注意事项:

  ①蒸发皿里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防止液体沸腾外溅;

  ②加热后蒸发应用坩埚钳取下并放在石棉网上(防止烫坏试验台、蒸发皿受热不均炸裂)。

  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原则:

  (1)“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凑上去闻药品气味,不品尝药品味道。(2)最少量原则:如说明用量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药品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

  (3)“三不一要”原则:用剩的药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仪器中。

  2、方法:

  (1)固体药品取用:

  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

  步骤:“一横二送三慢竖”,即将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防止打破试管)。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

  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向手心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注意事项:

  A、瓶塞倒放(防止腐蚀左面、将桌面上的污物带入试剂瓶进而污染试剂)。

  B、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试管倾斜(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或洒落);

  C、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药液腐蚀标签)。

  D、要缓慢倒入液体(防止液体溅出)。

  ★②取定量液体药品:用量筒。

  A、步骤:先倾倒,再用胶头滴管调整液面。

  注意事项:读数时,放平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取少量液体:滴管吸取法。

  ④取极少量液体:用玻璃棒蘸取。

  3、浓酸、浓碱的使用:(因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1)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的处置: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 → 水冲冼 → 抹布擦干。

  浓碱:加稀醋酸 → 水冲冼 → 抹布擦干。

  (2)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的处置:

  浓酸:水冲冼 → 3—5%碳酸氢钠溶液

  浓碱:水冲冼 → 涂硼酸。

  ★(3)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的处置 :立即用水冲冼,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冼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二、连接仪器装置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装配仪器顺序: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拆除时,从右到左,自上而下)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插入的玻璃导管要用水润湿,稍稍用力转动),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的气泡冒出,放开手后,导管口有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2、加热时注意事项:

  (1)用于加热液体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

  (2)用于加热固体的仪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3、加热前,要求容器外壁应干燥。

  4、加热时,应注意离火的远近,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不要碰到灯芯(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5、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预热,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预热,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倾斜450,试管夹应在离试管口1/3—1/4处。

  ★7、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⑴没有预热试管而直接加热;

  ⑵灯芯接触了试管;

  ⑶试管外壁有水;

  ⑷加热后试管骤冷却;

  ⑸加热固体时,管口向上倾斜。

  四、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1)滤纸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2)漏斗内液面比滤纸边缘低。

  ★三靠:(1)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

  (2)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3)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五、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向外飞溅。

  (2)当蒸发皿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六、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步骤:倾倒废液 → 冷却 → 水冼 → 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 清冼→晾干。

  2、一般洗涤方法:(1)用水冲洗;

  (2)用试管刷刷洗;

  3、难溶物的洗涤:

  (1)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然后再用水冲洗。

  (2)氧化物或碳酸盐等,用稀盐酸洗后再用水冲洗。

  ★4、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附着的水非常均匀)

  5、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法国的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证实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混合物:(宏观)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成分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4、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5、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成分,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6、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7、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

  ★8、三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

  9、空气污染的危害:

  (1)严重损坏人体健康;

  (2)影响农作物生长;

  (3)破坏生态平衡。

  ★10、保护空气的措施:

  (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使用清洁的能源。

  (3)积极的植树、造林、种草。

  11、空气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课题2 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它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表示法:A+B=AB)

  5、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金属生锈等。)

  课题3 制取氧气

  ★1、实验室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加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

  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表示法:AB=A+B)

  ★5、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6、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同时注意不能与空气或水反应)

  (1)气体的溶解性:凡是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用排水法收集。

  (2)气体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7、氧气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密度比空气略大);排水法(因不易溶于水)

  ★8、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9、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

  ★10、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入药品(3)按顺序装配仪器(4)加热(5)收集(6)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7)熄灭火焰。

  ★1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

  A、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即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B、铁夹应夹在试管口1/4—1/3处,便于加热,松紧要适度。

  C、导气管伸入试管内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以利于气体排出。

  D、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E、药品要下铺在试管后部,开始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然后将灯焰集中在有药品的前部加热,再逐步向后移动。

  ★12、制取氧气时注意事项: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放出时再收集。因为开始的气泡是空气,若此时收集氧气不纯。

  B、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水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C、如果KMnO4 加热制氧气时,试管口还应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带入导管。

  13、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原理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态氧气的沸点低,方法蒸馏。

  化 学 方 程 式

  1. 4P+5O2 点燃 2P2O5 (化合反应)

  2. S+O2 点燃SO2 (化合反应)

  3、3Fe+2O2 点燃Fe3O4 (化合反应)

  4、C+O2点燃CO2 (化合反应)

  5.2KMnO4Δ K2MnO4 +MnO2+O2↑ (分解反应)

  6、2H2O2 MnO2 2H2O+O2↑(分解反应)

  7.2KClO3MnO22KCl+3O2↑ (分解反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

  ★4、分子、原子的特点: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之间都有间隔。

  5、1897年英国的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组成。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的。

  ★5、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按能量低高由近到远排布。

  ★7、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氦是2个),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即<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即≥4),易得电子,显负价。

  ★8、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9、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10、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一般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该种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1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符号Ar)

  ★12、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

  13、我国的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课题3 元素

  1、 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里含量由多到少:氧、硅、铝、铁

  (1)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3、生物体中元素由多到少:氧、碳、氢。

  ★4、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的。

  ★5、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6、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共7个横行、7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共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一个族,因此16个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元素周期表中紫色为金属元素区(左下部),黄色为非金属元素区(右上部)。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资源宝贵是因为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氧元素占第一位、氢元素占第二位。

  ★3、爱护水资源:(1)要节约用水。

  (2)要防治水体污染

  4、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5、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6、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7、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8、生活污染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9、水体污染的防治方法:

  (1)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

  (2)工业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

  (4)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排放。

  课题2 水的净化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3、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4、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5、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的方法是效果最好的。

  ★6、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检验,泡沫多(或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或浮渣多)的是硬水。

  7、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课题3 水的组成

  1、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0C,沸点1000C,40C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千帕,温度为-2520C时,是无色的液体,在-2590C时,变成雪状固体。密度0.0899克/升(即比空气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的1/14。难溶于水。

  3、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是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5、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6、实验室制取氢气是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工业上是用水煤气、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

  ★7、氢气的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因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因难溶于水)。

  ★8、氢气的检验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如果能被点燃且生成物只有水,则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9、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体积比是1:2,质量比8:1,分子个数比1:2,由此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组成。

  (3)表示一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原子构成。

  3、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4、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带电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5、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6、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7、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8、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9、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Mr),

  1★0、元素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11、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原子个数

  ★12、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13、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

  化 学 方 程 式

  1. 2H2O通电2H2 ↑+O2 ↑(分解反应)

  2. 2H2+O2 点燃2H2O (化合反应)

  3. H2 +CuOΔH2O+Cu (置换反应)

  4. Zn+H2SO4 =ZnSO4 +H2 ↑(置换反应)

  5. Zn+2HCl=ZnCl2 +H2 ↑(置换反应)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4、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CO2 的意义

  (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5、化学变化中的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 五个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改变

  分子的种类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主要步骤:

  (1)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

  ★3、化学方程式中的“+”读“和”,“=”读“生成”,“Δ”表示“加热”,“↑”表示“该生成物为气体”,“↓”表示“该生成物为的固体”。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1)步骤要完整。

  三个要领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三个关键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方程式

  1.2HgO Δ2Hg+O2 (分解反应)

  2.Fe+CuSO4 =FeSO4 +Cu(置换反应)

  3.2Mg+O2点燃2MgO (化合反应)

  4.CuSO4 +Fe==Cu+FeSO4 (置换反应)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2、无定形碳包括: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

  3、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4、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作用,属于物理性质。之所以有此性质是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6、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8、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能够跟很多物质起反应。

  9、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可见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

  ★10、用火去点燃在纯氧中的金刚石和石墨,根据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能证明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11、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常温下的稳定性。

  1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13、还原剂:使含氧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它所具有的性质—还原性。

  (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一氧化碳、碳)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CO2;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2、CO2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3、CO2的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则证明已满。

  ★4、CO2的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如果变浑浊,则证明是CO2。

  5、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将待测碳酸盐固体或溶液加盐酸后,如果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含有碳酸根离子。

  ★6、实验室制取CO2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是微溶物,附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使反应很快停止;一般也不用浓盐酸或硝酸,因这两种酸极易挥发,使制取的CO2气体中含有较多杂质气体;不用碳酸钠粉末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

  ★7、除杂(1)CO2气体中混有少量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即可,因CO2气体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CO2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洗气以吸收水蒸气,但不可以用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吸收,因为CO2要和碱石灰反应。

  8、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CO2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977克/升)能溶于水,它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2、固体CO2叫“干冰”,干冰能直接变成CO2气体而没有液体留下——升华。

  ★3、CO2熄灭上、下两层蜡烛:

  (1)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C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4、CO2能使得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碳酸)。

  ★5、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的缘故。

  6、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增加室内CO2的含量,让石灰浆充分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钙,但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所以刚开始墙壁反而潮湿。

  ★7、CO2最主要的用途是灭火,原因是CO2的密度大,又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8、干冰能做致冷剂,是因为它在蒸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而且没有液体留下,不会使食品潮湿。干冰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9、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作CO2原料。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1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即氟利昂)等。

  ★12、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

  (1)全球变暖,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2)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3)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4)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

  ★13、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措施: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4)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

  (5)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14、CO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15、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6、CO作为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点燃。

  化学方程式

  1、C+O2点燃CO2 (O2充足) (化合反应)

  2、2C+O2点燃2CO(O2 不充足)(化合反应)

  3、C+2CuO高温CO2 ↑ +2Cu (置换反应)

  4. CO2+C高温2CO(化合反应)

  5.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6. H2CO3==H2O+CO2↑ (分解反应)

  7. CO2+Ca(OH)2====CaCO3↓+H2O (/)

  8. Na2CO3+2HCl==2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9.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10.2CO+O2点燃2CO2(化合反应)

  11.CuO+COΔCu+CO2(/)

  12.Fe2O3+3CO高温2Fe+3CO2(/)

  13. CaCO3高温CaO+CO2↑(分解反应)

  14.3C+2Fe2O3高温4Fe+3CO2↑(置换反应)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有一即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的现象。

  ★5、影响燃烧现象的条件:

  (1)可燃物的性质。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的越剧烈)

  (3)氧气的浓度(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的越剧烈)。

  4、 爆炸(化学变化):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7、易燃物: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钠。

  8、易爆物:指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9、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和吸热。

  ★2、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混合物)。

  ★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CH4)。

  ★3、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俗名沼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因此它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甲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前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发生爆炸。

  5、煤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6、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7、煤隔绝空气加热(即干馏),使煤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

  8、石油是一种稠状液体,通常显黑色或棕色,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1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2、燃料燃烧不充分的危害:

  (1)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

  (2)浪费资源。

  (3)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13、形成酸雨的气体有:SO2 和NO2 。

  ★14、酸雨的危害:

  (1)对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及建筑材料。

  (5)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15、防止酸雨的形成:

  (1)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

  (2)使用脱硫的煤。

  (3)开发新能源。

  ★16、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17、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采取的措施是: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的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变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

  ★18、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19、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20、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称绿色能源)

  21、氢气是最理想、最清洁的能源。

  ★22、氢气作为未来能源有三大优点:

  (1)来源广。

  (2)燃烧时发出的热量高。

  (3)产物是水,无污染。(最重要的)

  ★23、其他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

  化学方程式

  1.CH4+2O2点燃CO2+2H2O(/ )

  2.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报检员考试复习提纲09-20

2017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记忆口诀10-24

C语言变量的复习提纲11-23

结构工程师基础知识辅导化学基础大纲11-10

C语言精编复习提纲11-01

2016注册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化学习题及答案11-03

《新课程优秀教案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及答案12-05

Photoshop的基础知识08-10

php基础知识09-12

Java基础知识精选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