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06-19 21:44:58 海洁 初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在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1

  第一部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文)

  答题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作用: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引用:引用了……,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__”词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用了“__”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__”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2

  词句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⑽贾生:汉初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⑾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⒀“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⒁“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⒂云月:一作“明月”。

  ⒃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⒄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⒅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⒆“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⒇“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3

  第1课沁园春雪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2、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主要着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

  4、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组织编纂《百科全书》。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0课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第12课心声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13课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短文两篇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着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3、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白胜:白日鼠

  第18课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第19课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第20课香菱学诗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第21课陈涉世家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2课唐睢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第23课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第24课出师表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史上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第25课词五首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赋”是写作的意思。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 4

  1、记叙文

  运用记叙文的知识阅读记叙文(包括童话、通讯、传记)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文章中前后关联、照应的词语和句子,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层意。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几种表达方式,分析叙述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生活的一种常用文体。一是运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记叙文的知识包括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在阅读记叙文时可运用这些知识,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梗概。二是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准确划分记叙文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要着眼于全文,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先逐段阅读来掌握全篇的内容,然后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过渡、衔接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安排的等等。找到它们,有助于层次的划分。三是正确归纳、概括记叙文的段意和中心意思。概括段意应该根据段落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①摘中心句法,有的段落有点明段意的中心句,这样摘出中心句就可以了。②摘要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便可摘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③段末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层层深入的,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④综合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四是找出文中关键性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阅读记叙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分析关键性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辨析关键性词语的方法很简单,先通读全文,对文章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便可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五是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

  2、说明文

  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说明文,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的是什么,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明的事理)。理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能分析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的层次及层次之间的关联、过渡、概括层意。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并且能分析体会说明文简洁、准确的语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说明文要求对事物的特征做出直接的说明,一般不要求有感性形象的描绘,说明文还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分、功用等等。不需要对事物直接发表议论,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职能,这也就是它区别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最明显的特征。既然这样,我们在读一篇说明文时,就要思考它说明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文中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阐释了什么事理,这个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本质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才将事物的特征弄清楚。阅读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从题目入手,理解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是分析各段说明内容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三是理清、熟练掌握说明的顺序。

  四是要重视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是认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六是简单说明文的写作。

  3、议论文

  掌握议论文的特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并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能分析议论文的论据,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区分立论、驳论两种论证方式,理解议论文准确、严密、富有概括力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或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议论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论证、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注重以理服人。

  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从整体把握全文;

  (2)准确掌握每篇议论文的论点,正确分析议论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论证方式,体会议论文概括、准确、鲜明、严密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

  (4)简单议论文的写作。

  4、小说、散文

  运用小说三要素的知识阅读小说,要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认识小说是如何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要认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上的作用。

  阅读散文注意抓住线索,注意分析散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其作用。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能力是指用语文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实践。本学年,本学科的学习依然要体现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梳理知识,进一步编织学科知识的网络,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

【初三语文常见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0-19

初三语文的知识点归纳09-28

[精品]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2-21

语文知识点归纳03-06

初中化学常见知识点归纳05-29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0-17

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归纳04-20

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归纳09-25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