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化学初三的知识点

时间:2022-12-01 08:23:55 初三 我要投稿

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1

  1.化学(Chemistry)

  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木刻成舟;化学变化:有生成新物质。如:燃烧、食物腐败。

  3.前20号元素:

  1H氢2He氦3Li锂4Be铍5B硼6C碳7N氮8O氧9F氟10Ne氖11Na钠Mg镁13Al铝14Si硅15P磷16S硫17Cl氯18Ar氩19K钾20Ca钙

  4.空气的组成

  我们每天呼吸着的空气,它的组分也是我们化学研究的对象。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5.基础化学实验

  1)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

  操作方法是:

  一、先使试管倾斜。

  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

  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镊子取。

  操作方法:

  一、先把容器横放。

  二、把药品放入容器口。

  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少量液体用滴管。

  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1-2ml。

  ③准确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偏小。

  4)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5)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坩埚。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量筒。加热前必须预热,操作方法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来回移动。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45°。

  6)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8)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试管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2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人教版化学初三的知识点3

  1.物理变化是: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比较:空气中CO2、水蒸气含量低;O2的含量高

  3.固体药品装在广口瓶,液体药品装在细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用的仪器是药匙和镊子。

  4.量取液体要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竖直悬空,不要平放或倒置。倒取液体时,取下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5.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0,且管口不能对着人,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7.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N2,占78%;其次是O2,占21%

  9.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是:过量,且只与氧气反应而不产生气体;导致测得结果小于1/5的因素有: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便观察,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10.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

  11.氮气和稀气都可作保护气,原因是化学性质不活泼。能用于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需满足要求:无毒无害、廉价易得、不活泼。氧气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2.空气污染物有:粉尘和有害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主要是CO、NO2、SO2

  13.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是淡蓝色;检验氧气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若复燃,是氧气。

  14.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15.请写出碳、磷、硫、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1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有哪三种?写出相应的反应。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2KClO3=====2KCl+3O2↑

  高锰酸钾加热:2KMnO4=====K2MnO4+MnO2+O2↑

  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氧气:2H2O2=====2H2O+O2↑

  17.化合反应:多种→一种;分解反应:一种→多种

  18.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9.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排水法,因为O2不易溶于水,优点是较纯净;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优点是较干燥。

  20.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查—装—定—点—收—离—熄。先将导管离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使热的试管炸裂。

【化学初三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06-20

初三的化学知识点总结02-08

初三的化学知识点总结11-11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02-06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06-20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06-20

初三必背化学知识点10-18

初三化学知识点掌握06-20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