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

时间:2024-10-16 08:46:54 林强 初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苏教版

  初二的学生在进行物理复习的时候,要做好易错知识点整合,这样在考试中遇到才不会犯错。小编为大家力荐了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苏教版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光路图

  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5、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压强和浮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大约为105Pa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

  (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 G, 下沉;

  (2) F浮 >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压(U)

  1.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有电流则一定有电压。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3伏=106毫伏。

  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在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的前提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5.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

  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压,则电压表就与谁并联;反之,电压表与谁并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压。

  方法:在判断电压表与谁并联时,主要观察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是直接接在哪个用电器的两端。

  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是380伏。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整合】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归纳11-23

初二上册数学易错知识点归纳12-15

初二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整合11-23

关于中考物理之易错知识点06-07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知识点整合11-2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07-25

历年中考物理中出现的易错知识点归纳03-12

初二政治期中明辨是非的易错知识点11-21

语文易错知识点的内容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