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0-18 10:32:50 初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是机械运动,在学完这一单元的时候,要做好知识点总结,这样才方便记忆。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2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

  -1, 换算关系:1m/s=3.6km/h。计算公式:v=ts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t——时间——秒(s);或小时(h)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v=ts,变形可得:s=vt,t=vs。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3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

  (1)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

  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4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m/s;km/h。

  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

  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

  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

  长度单位:

  km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

  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

  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01-18

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11-26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02-16

机械运动物理知识点总结11-26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07-31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07-17

初三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1-2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1-25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