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1
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帮助其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如何将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概念,是生物课程改革急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践条件,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真正在 “ 做中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的认知层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即使学得再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或者是读了一辈子书的“两脚书橱”。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如何实施?这节课留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立体的;我们应该逐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材应该逐渐蜕去“权威”的外衣,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材资源的组成。
课堂应该逐渐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社会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紧紧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应该逐渐从刻板、僵化、单一走向民主、开放和富于个性,从而变得越越来越鲜活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2
上周在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鸟的生殖和发育》,结合杜郎口中学之行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的重点是鸟卵的结构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难点是探究鸟卵的结构及其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鸡卵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真的要让学生详细的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恐怕很难。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亲动手解剖鸡卵,让学生详细的观察,使学生对鸡卵的结构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由于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至于学生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没有把一个鸡卵完整的解剖开放在培养皿里面,这样就耽误了整节课的推进速度,从而导致临下课时草草收尾,让我感到非常的失败。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低下也反映了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没有有效的去落实,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猜想鸟的卵细胞是由卵的哪几部分组成时,学生不能准确的猜出,此时教师也没有及时有效地给学生点拨或点拨不到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回想很是不应该。总的来说我自己认为这节课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成为学生不断提升能力的阶梯。
一 、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如果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博学的知识,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的。“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此话说得一点都不假,如果我们老师没有实实在在的业务水平,没有教育理论作支撑,我们就很难在课堂中表现的游刃有余,我们就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语言的简练、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强化与提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等都是需要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尊重学生开始做起。 教师要尊重学生。当教师把孩子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尊重时,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显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习惯意识的培养。重视孩子的感情,培养学生敏感、丰富的体验也是完整的和谐教育所需要的。人的感情是心灵中最隐秘、最脆弱,也是最容易被激发的区域。教师重视学生感情;学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视,有助于学生养成温顺、谦和、乐于分享、善于沟通的性格习惯,而教师自己也会更有人情味。
要有一颗公正之心。 实施和谐教育。优秀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对教师公平与否的事情特别敏感,如果学生们看到教师一直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对方是男生、女生,不论对方漂亮、丑陋,也不论成绩好、坏,他们就会受到启发和激励,会感到教师的诚实和公正。由此,学生会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的习惯。反之,学生会惧怕错误,产生孤独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教师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会首先肯定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最后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起事情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良好动机,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再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赞赏的眼光鼓励学生。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相信也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每个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之后的自豪和幸福感。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的实验比较多,因此我们设计探究性实验必须贯彻适宜性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应与学生的已有能力相适应,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与学生实际技能相适应,形成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实验体系。有些探究性实验难度较大,最好采取分步走的办法有计划的分散难点,教师可把一个探究性实验分解为几个逐步递升的阶段,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及教师的适当引导逐步突破各阶段的障碍,培养他们由浅入深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体系中教师将要探究的目标转化为明确可见的探究活动,逐个分解到程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在实验中采用不同的途径,使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技能去亲自“发现”新知识,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维果茨基把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现在就能独立完成教师所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个水平是“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一些思想过程正在形成,但还不能独立完成智力任务,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紧张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学生的第二个发展水平一旦转化为第一个发展水平,他们的智力也就提高了一步。可见,为了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度的不平衡,探索性实验的设计要“适度”。“适度”是指设计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设计如同树上的果子,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下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转化为学习上的一种内驱力。想吃桃子,得跳一跳;跳一跳后,保准能摘到。
总之,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性的,应安排好探究难易的“度”。使学生即感到有点难、又兴致冲冲,跳一下很有成就、并兴奋不己,下次还想跳。
以上只是我个人粗浅的认识,还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3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而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的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及多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而该节内容也是在上学期基础之上延伸了一些知识点,所以主要是让学生沿着已有知识内容顺藤摸“瓜”,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路上,学生学会了与同伴相处、交流,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讲解食物链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为开端;
(2)食物链顶端应该是一级的消费者;
(3)注意各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属的.不同营养级。
对于能量流动在食物链中损耗是有一定的规律,以实例为学生讲解,如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能量越多,能量按照10%—20%向后传递,
故食物链越短,能量损耗越少。
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4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洋思中学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短短的八个字,却体现了该校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地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地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地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初二下册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1-25
人教版初二英语下册教学反思04-10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03-29
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08-10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12-16
初一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11-29
初二下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04-21
【精】初二物理教学反思04-14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荐】04-14
初一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