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耳
初二生物上册中关于耳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耳的结构和功能两部分。以下是对这两部分的详细归纳:
一、耳的结构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系统。
外耳
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耳廓是耳朵的外部结构,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5~3.5 cm,其皮肤由耳廓延续而来,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软骨组成,内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质构成。
功能:外耳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传导声波到中耳。耳廓的形状和大小有助于聚焦声波,使其更有效地进入外耳道。外耳道中的皮肤和腺体则对外部环境的异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中耳
组成: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鼓室是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小腔,里面有三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此外,中耳还包括咽鼓管,它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用于调节鼓室内的气压。
功能: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将外耳传来的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并通过听骨链传递到内耳。同时,咽鼓管通过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保持鼓膜的正常振动。
内耳
组成: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听觉有关;前庭和半规管则与位觉(平衡觉)有关。
功能:内耳的主要功能是将中耳传来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听觉和位觉(平衡觉)。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在受到振动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这些冲动沿位听神经中的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同时,前庭和半规管内的感受器则负责感知身体的运动和头部的位置变化,维持身体的平衡。
二、耳的功能
听觉功能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细胞。听觉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从而产生听觉。
平衡功能
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负责感知身体的运动和头部的位置变化。当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前庭和半规管内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从而维持身体的平衡。
其他功能
耳朵还与中医的经络系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因此,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经常按摩耳部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初二生物上册中关于耳的知识点主要围绕耳的结构和功能展开。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耳朵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方法。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因此耳又叫位听器。
也有人将外耳和中耳列为位听器的附属器。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耳廓的前外面上有一个大孔,叫外耳门,与外耳道相接。耳廓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它的大部分由位于皮下的弹性软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结缔组织和脂肪,这部分叫耳垂。耳廓在临床应用上是耳穴治疗和耳针麻醉的部位,而耳垂还常作临床采血的部位。
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5~3.5 cm,其皮肤由耳廓延续而来。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软骨组成,内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质构成。软骨部分的皮肤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
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容积约为1 cm3。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组成部分,里面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的底板附着在内耳的卵圆窗上。三块听小骨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成为听骨链。鼓膜的振动可以通过听骨链传到卵圆窗,引起内耳里淋巴的振动。
鼓室的顶部有一层薄的骨板把鼓室和颅腔隔开。某些类型的中耳炎能腐蚀、破坏这层薄骨板,侵入脑内,引起脑脓肿、脑膜炎。所以患了中耳炎要及时治疗,不能大意。鼓室有一条小管──咽鼓管从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它是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全长约3?5~4 cm,靠近鼻咽部的开口平时闭合着,只有在吞咽、打呵欠时才开放。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鼓室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因而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振动。鼓室内气压高,鼓膜将向外凸;鼓室内气压低,鼓膜将向内凹陷,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鼓膜的正常振动,影响声波的传导。人们乘坐飞机,当飞机上升或下降时,气压急剧降低或升高,因咽鼓管口未开,鼓室内气压相对增高或降低,就会使鼓膜外凸或内陷,因而使人感到耳痛或耳闷。此时,如果主动作吞咽动作,咽鼓管口开放,就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气压,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迷路里充满了淋巴,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身体的平衡有关。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听觉有关。那么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人类的听觉很灵敏,从每秒振动16次到20 000次的声波都能听到。当外界声音由耳郭收集以后,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的频率和声波的振动频率完全一致。声音越响,鼓膜的振动幅度也越大。
鼓膜的振动再引起三块听小骨的同样频率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以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
总结: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刺激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的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位听神经由内耳中的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组成。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耳】相关文章: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之胚乳01-07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之性别比例08-21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2-13
人教版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07-11
初二生物知识点之种子形状07-17
必备的初二上册生物真菌知识点04-15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生物的特征09-07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08-02
初二生物知识点之空中飞行的动物09-23
免疫的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