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初二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1-07-10 10:31:31 初二 我要投稿

初二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梳理

  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复习资料)

初二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梳理

  依据: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原则: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若两种生物分类上同属于一个小的分类单位,那么它们一定同属于一个大的分类单位。

  2.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1)藻类植物 分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硅藻;

  多细胞藻类:紫菜、海带(大型藻类)。

  特征: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应用:饵料、食用、中药材。

  危害:赤潮、水华。

  (2)          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并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种类:葫芦藓、地钱。

  应用:检测空气污染,水土保持。

  (3)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

  特征:不仅有正真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还具有输导组织,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叶片背后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细胞)。

  种类:石松、蕨、桫椤。

  应用:能源(煤和石油)、药用、饲料、肥料。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                 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的种类:松、杉、柏以及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在现存植物中占据对优势。

  被子植物   陆生:根系发达

  水生:体内有气道

  被子植物特征: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的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3.我国的珍稀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珙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铁线蕨、龙棕。

  4.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  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  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乌贼等。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          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2)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形态结构 生殖 呼吸 生活环境

  鱼类 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 体外受精,卵生 用鳃呼吸 水中

  两栖类 皮肤裸露 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爬行类 体表被覆鳞片或甲 体内受精,卵生,有卵壳 用肺呼吸 水中或陆地

  鸟类 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盖羽毛 体内受精,卵生,有卵壳 用肺呼吸 空中、陆地或水中

  哺乳类 一般有体毛,大脑发达 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用肺呼吸 空中、陆地或水中

  5.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6.细菌分布极其广泛。

  结构: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保护)和鞭毛(运动结构)等结构。

  分类: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有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分解死的动植物遗体)如:枯草杆菌、甲烷菌等。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生殖方式式:无性生殖(分裂生殖)。

  观察方式:高倍显微镜。

  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

  7.真菌的主要特征

  分类: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

  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生活方式: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生殖方式:真菌通过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孢子)繁衍后代。

  病毒主要特征

  病毒很小, 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生活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无限增殖。

  8..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9.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无细胞结构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代表生物

  细菌 有 无 无性生殖(分裂) 腐生或寄生 结核杆菌、甲烷菌

  真菌 有(单细胞或多细胞) 有 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腐生或寄生 酵母菌(单)、木耳、霉菌(多)

  病毒 无 —— 无限增殖 寄生 爱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

  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复习资料)

  1、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

  2、 联系:遗传多样性决定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直接价值:信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及美学价值。

  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间接价值: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潜在价值:新药的提取、生物品种的改良等方面的内容。

  4、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它们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会直接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5、 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面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栖息地丧失

  环境污染

  自然灾害

  外来物种入侵

  6、 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措施:       迁地保护:一般是在不能实施就地保护的基础上才选择进行的补充手段。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十六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资料)

  1、 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也通过肉汤实验,彻底否认了微生物可以“自生”的说法。

  2、 生命起源的过程:

  原始大气(水蒸汽、氮气、氨、氢气、甲烷等)                有机小分子(氨基酸、核苷酸等)        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        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        原始单细胞生物。

  3、 米勒实验:要求掌握原理图。(对照书本P55自行复习)

  米勒实验的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厌氧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为有机小分子。

  4、 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因此,第一个出现的原始生命一定是厌氧型。

  5、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

  化石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越新形成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6、 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的藻类

  原始蕨类       原始种子植物

  7、 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无脊椎动物      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

  原始鸟类

  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8、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9、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常说。这一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常说的结果。

  10、 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复习资料)

  1、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等。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2、 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①呈流线型,利于减小飞行阻力。②骨中空,利于减轻体重③前肢特化为翼,被羽毛,利于飞行。④胸骨及胸肌发达,利于展翅。⑤直肠短,利于粪便随时排出,减轻体重。

  3、 动物运动的能量直接来源是ATP;根本来源是:食物;最终来源是:光能。

  食物被动物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随备注循环进入细胞。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主要暂时贮存在一种被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

  食物 (消化吸收)细胞 (呼吸作用)ATP (提供能量)   鸟类飞行、马奔跑等。

  4、 蚂蚁的运动方式:前足+后足+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剩下的另外三条足为另一组,交替运动。

  5、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结(如关节)三部分组成。骨——有杠杆作用、骨连结——有支点作用、骨骼肌——有动力作用。

  6、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相邻的骨上(对照书本上的图理解)。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7、 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而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同时肱三头肌收缩。

【初二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遗传病08-11

初二苏教版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12-14

初二语文上册重点知识点梳理12-15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07-24

单细胞生物知识点梳理01-26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01-26

初一生物上册重要的知识点梳理07-30

语文上册期末的知识点梳理07-14

初二生物上册生物的变异知识点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