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2-07-27 15:41:34 初二 我要投稿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在平日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1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相似比为1:1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表示: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判定公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边边角,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H是英文斜边的缩写(Hypotenuse),L是英文直角边的缩写(leg)。

  6、三条中线(或高、角分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8、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9、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2

  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推论

  要验证全等三角形,不需验证所有边及所有角也对应地相同。以下判定,是由三个对应的部分组成,即全等三角形可透过以下定义来判定:

  S.S.S.(Side-Side-Side)(边、边、边):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S.A.S.(Side-Angle-Side)(边、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A.S.A.(Angle-Side-Angle)(角、边、角):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A.A.S.(Angle-Angle-Side)(角、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没有被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R.H.S./H.L.(RightAngle-Hypotenuse-Side)(直角、斜边、边):各三角形的直角、斜边及另外一条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但并非运用任何三个相等的部分便能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下的判定同样是运用两个三角形的三个相等的部分,但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

  A.A.A.(Angle-Angle-Angle)(角、角、角):各三角形的任何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但则可判定相似三角形。

  A.S.S.(Angle-Side-Side)(角、边、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都相等,且其余的两条边(没有夹着该角),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除非是直角三角形。但若是直角三角形的话,应以R.H.S.来判定。编辑本段运用

  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SAS找全等三角形。

  4、用在实际中,一般我们用全等三角形测相等的距离。以及相等的角,可以用于工业和军事。

  5、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我们用这个原理来做脚手架及其他支撑物体。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本判定方法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3

  一、分式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3、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逆向运用,当n为整数时,仍然有成立。

  3、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3、概念内涵: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

  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

  ⑤写出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4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5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6

  一.定义

  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叫做被开方数。

  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3.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5.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二.重点

  1.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平方根就是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3.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每移动两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

  4.当被平方数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三位,它的立方根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5.数a的相反数是-a[a为任意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三.注意

  1.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

  2.0,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3.带根号的无理数的整数倍或几分之几仍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若开之后是有理数则是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7

  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

  ①在同一平面

  ②两条数轴

  ③互相垂直

  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8

  分式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提示:

  (1)分式与分式相乘,若分子、分母是单项式,可先将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约去公因式,化为最简分式;若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公因式,看能否约分,然后再相乘;

  (2)当分式与整式相乘时,要把整式与分式的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不变

  (3)分式的除法可以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

  (4)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

  ①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与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相同,即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注意各分式中分子、分母符号的处理,可先确定积的符号;

  ③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结果要通过约分化为最简分式(分式的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或整式的形式。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内容03-06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06-02

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0-30

高一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01-18

初二上册政治期中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11-29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单元考试知识点05-16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知识点第二单元的教材分析03-12

初二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07-03

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