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

时间:2021-06-29 13:27:19 初二 我要投稿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1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精选初二上册语文同步练习:桃花源记(第五单元),希望大家练习!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

  (2)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

  15、根据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填一个词语。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A、严谨B、严峻C、严密D、严厉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

  伯诺德夫人:

  大儿子杰克:

  小女儿杰奎琳:

  17、“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分句,分别运用了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又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成分写出了德军的。

  18、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19、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表达实践

  20、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故事情节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参考答案

  14、(1)名词(2)形容词

  15、C

  16、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拿走蜡烛。

  17、夸张;紧张憎恨;凶恶

  18、厄运指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必遭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19、机智、勇敢、镇定

  20、略

  21、一只和平鸽,从长城上飞过,上方写着“不要让和平蒙上鲜血”,下方写着“热爱和平,热爱我们的家”,其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这告诉我们,要热爱和平,热爱祖国。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3

  (一)阅读开头至“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2、第一段中以“虹”为喻说明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然后由“虹”引发出去,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暗示了桥给人的交通之便,最后以“飞虹”为喻,突出说明石拱桥的气势。

  3、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由一般到个别。

  4、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换。

  5、“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请从准确的角度思考下列问题,依提示回答。

  ①“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赵州桥可能不是最古的石拱桥,但从使用寿命看,它的确可算“最古”了,去掉后表意就不准确。

  ②《水经注》提到了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有人说,这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模棱两可,表明作者用语不准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用“大约”“可能”等词表明作者尊重实际,实事求是。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6、.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做到了这一点吗?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一文做到了这一点,本文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主要特征。

  7、本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为什么题目不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你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吗?

  因为本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只是代表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两个典型的例子。可见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二)阅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刻着他的名字。

  2.文中摘录表现全段中心的一个句子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分别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引用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4.赵州桥比其它拱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28道拱圈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5.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等。

  6.本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总。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的表达作用。

  ⑴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⑵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主要”突出了李春的重要地位,同时说明李春不是惟一的设计者。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8.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打比方,或列数字,或引用,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列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答: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引用,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答:举例子,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答:引用和打比方,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9.选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一个分句的内容?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优点是①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减重)②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防洪)③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美观)。强调的是“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智慧和力量”。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中国石拱桥练习题(7),希望大家练习!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洨河(jiāo)桥墩(dūn)匀称(chèn)

  B、双曲拱桥(qǔ)河堤(dī)记载(zài)

  C、陡坡(dǒu)悠久(yōu)石砌(qì)

  D、胜景(shèng)倾听(qīn)雕刻(diāo)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雄姿杰出巧妙绝仑B、倾听古朴惟妙惟肖

  C、优跃推崇交头接耳D、横跨残殒就地取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2)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__为顺序。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建筑、杰作、工程)

  5、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全桥只有一个大孔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7、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

  8、根据你对第1段中画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9、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

  10、“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阅读“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惟妙惟肖。”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说明卢沟桥的位置、修建时间及特点。

  2.对该语段的层次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以上层次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

  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

  4.文段在介绍卢沟桥时紧紧扣住《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惊人杰作”这一点。如写形式优美,就摹写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写结构坚固,就用“两岸河堤常常被冲毁”与“卢沟桥从未出过事”作比较。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联拱石桥。

  5.“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几乎”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但并不完全与河面平行。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

  6.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11个半圆形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7.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8.文段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第一句:举例子和作比较。举例子的作用:举永定河发水,这座桥没出过事说明坚固的特征;通过举永定河发水时,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而卢沟桥没出过事,作比较突出卢沟桥坚固的特征,第二句: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9.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仿句:这些大森林中的鸟儿,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相互嬉戏,千姿万态,热闹非凡。

  10.上述文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

  (四)阅读“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B)

  A精致B精巧C精美D精细

  (提示:四个词都有“精致”的意思,但“精致”侧重于“细致”,一般形容事物的外形,不与结构搭配;“精巧”侧重于“巧妙”,一般与技术、器物的构造等搭配,如原文就是与技术相搭配;“精美”侧重于“美好”,一般指事物外观或构造;“精细”侧重于“精密”,一般与抽象的概念搭配,如:“精细地打算”“精细地筹划”等)

  3、这段文字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据是文中“首先”“其次”“再其次”三个词语。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作用是: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起重吊装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总领下文。

  6、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书本”、“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仿写: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4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口吻()②媒介()③煞风景()④颐()和园

  ⑤点缀()⑥摄()影⑦孕()育⑧前瞻()后顾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美感:②史诗:

  ③驻足: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摧残毁坏)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②每当其间(呈现显现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奏出唱出谱出)形于色的乐曲。

  ④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控制制约)结构之美呢!

  4.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小桥流水人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重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构不成画面。

  ③喜鹊构成的桥意义好,形式自由,生动活泼。

  ④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5.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6.能够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

  7.上述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关系。

  8.用“‖”标出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①层

  ②层

  ③层

  9.第二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10.简要概括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艺术而留芳史册。(),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a)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b)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c)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d)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1.选出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堑qiàn侗dònɡ供ɡōnɡ憩qì

  B.擅shàn砌qì铺pū杉shān

  C.檐yán宛wǎn珑lónɡ蔚wèi

  D.凿zuó榫jí衔xián雕diāo

  12.第一段()内应填入的短语是

  A.从它们的功能来看B.从它们的结构来看

  C.从它们的作用来说D.就它们的效果来看

  13.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的体现是什么?

  14.“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选自第二自然段,放回到恰当的位置应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15.第三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16.可统率第三、四自然段的句子是。

  17.本文的题目应是

  A.风雨桥B.侗家风雨桥

  C.侗家建筑艺术D.有趣的桥

  (三)

  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①计算机领域新近兴起的多媒体技术,使不少人对此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产生了种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她并不神秘。在一些城市街头开展的一种电脑彩照业务,就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应用。

  ②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觉。它不能处理音频、视频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支撑。如:一张普通3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主席选集》第二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涨库”了。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

  ③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通过电视,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即实现人机对话,具有交互性。多媒体兼二者之长,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例如,电视剧再动人,你只能在一边观看;可是在多媒体上,你可以让剧情停留在某一点上,也可以让其重演,高兴的话,还可以改变剧情,叫演员依你的意思演出。

  ④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在与通信技术结合后,一旦普及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那么,传统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那时,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是——

  ⑤可视电话使您和您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共聚一堂,近在眼前。

  ⑥学生可以不必到学校上课,可通过电视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同样有身临其境之感。

  ⑦每台与各种资料信息库、图书馆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个庞大的、易于检索的声像图书馆,可以使您博览群书,胸怀天下。

  ⑧电视会诊有如神医下凡;电视购物、电视会议等为您节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

  ⑨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没有相当的专门知识能享用吗?请别担心,这位“天使”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机界面更为友好。她丢掉了令人隔膜的键盘以及繁复的《用户指南》,人们通过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诉计算机您想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不懂计算机的人,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操作电脑,每个人都可到高科技世界潇洒走一回。

  ⑩当您享用了多媒体带给您的那种种便利,您将由衷地感谢这位“天使”。

  18.第②段中的“涨库”从上下文看是什么意思?

  19.第⑨段方框中应填的关联词是什么?

  20.第②③段的内容,说明了“多媒体”的哪两个特点?

  21.第①③⑩段画线部分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多媒体技术不神秘?

  三、写作

  23.题目:《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①写成一篇生动的说明文;

  ②字数500字左右。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5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繁衍()吞食()扼制()归咎()

  惊yà()水yù()fān()篱斑lá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始料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警告说,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物竞天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4、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B、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C、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5、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6、“生物入侵者”会带来什么危害?试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鸟类,()鸟巢,()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7、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8、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9、第1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10、第1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1、“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句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什么?

  前者:

  后者:

  12、“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6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遐思(xiá) 绮丽(qǐ)

  绚丽(xuàn) 殷红(yān)

  喷薄(bó) 气息奄奄(yǎn)

  二、词语释义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

  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 绮丽()

  衰减() 日薄西山( )

  (zhuì) 落尘(āi)

  (wèi)蓝 (yān) 红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太阳快要落山了。( )

  ⑵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⑶气息微弱的样子。( )

  ⑷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3.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留恋观赏、喑咏描绘。( )

  ⑵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密的兰灰色暗孤。( )

  ⑶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峋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相竞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变化多端。(A.绚丽 B.鲜艳 C.艳丽)

  ⑵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A.折射 B.反射 C.散射)

  ⑶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A.衰弱 B.衰减 C.减淡)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7

  ☆课文导读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景之苦,表达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感情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的体现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决眦(zì) 未了(liǒo)

  搔(sōo) 簪(zōn)

  逾墙(yú) 邺城(yè) 戍(shù)

  老妪(yǜ) 幽咽(yè)

  二、词语释义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决眦入归鸟:眦,眼眶,眼角。

  烽火连三月:喻指战火。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逾墙走:走,跑。

  吏呼一何怒:呼,大声吆喝。怒:凶狠。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备晨炊: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泣:小声抽泣,啼哭。

  三、语句解读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8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砀()

  (3)拥毳()衣炉火

  (4)有两人铺毡()对坐

  (5)崇祯()五年十二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

  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5)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惟长堤一痕

  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

  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是日,更定矣。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9.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9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竺可桢(zhúzhēn) 翩然(piān) 孕育(yùn)

  B.销声匿迹(xiāonì) 农谚(yàn) 延迟(yàn)

  C.簌簌(sù) 风雪载途(zāi) 衰草连天(shuāi)

  D.经度(jìng) 差别(chā) 海棠(táng)

  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

  A.翩然(……的样子) 销声匿迹(隐藏)

  B.次第(一个接一个地) 风雪载途(装载)

  C.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草木荣枯(茂盛)

  D.悬殊(差异) 周而复始(转一圈)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草长鹰飞 衰草连天 农谚 灵敏

  B.北雁南飞 冰雪融化 显著 物侯

  C.鸟语花香 籁籁下落 山脚 丘陵

  D.割麦插禾 草木萌发 内陆 孕育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10

  1.给下列字注音。

  阙()嶂()曦()襄()

  御()湍()漱()啸()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阙:

  转: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略无:阙:

  ②自非亭午夜分自:亭午:

  ③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沿:溯:

  ④虽乘奔御风虽:奔:

  ⑤素湍绿潭素:湍:⑥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5、按要求默写并译述句子。

  ①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

  默写:

  译文:

  ②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默写:

  译文:

  ③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

  默写:

  译文:

  6、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

关于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1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习题】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题11-28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题精选05-28

初二英语上册同步练习题06-11

初二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04-25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同步练习题精选05-12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06-02

初二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06-01

初二上册政治同步练习题05-05

初二数学上册的同步练习题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