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蜡烛》随堂练习题
【基础练习】
1.下面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偷袭遮掩腋窝孤零零
B.炸裂惊拢暗淡颤威威
C.舀出僵硬肃穆精疲力竭
D.手臂熄灭闪耀永垂不朽
2.下面字词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xiāo削掉削平削减削弱
B.pò迫害饥寒交迫从容不迫迫击炮
C.mó模型模糊模棱模样
D.cháo朝鲜朝廷朝圣朝代
【综合练习】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阅读全文,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意。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拓展练习】
一.阅读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人,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2.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二.作文
题目:我的另一片天地
提示: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之外,还有各种各样自己的“天地”,请把你那另一片“天地”展示给大家。
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给予()(2).奇迹()(3).缀满()
(4).珐琅()(5).脂粉()(6).晨曦()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不含有贬义色彩的一句是()
A.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B.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C.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D.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随堂练习题】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第5单元随堂练习题07-05
语文随堂练习题08-07
初二语文上册《蜡烛》优质教案06-29
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蜡烛》练习题05-04
初二语文《蜡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1-25
语文随堂精选练习题目及答案07-10
语文园地一随堂练习题07-06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蜡烛知识点07-06
初二语文上册《蜡烛》知识点总结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