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观潮》课时训练答案
语文能力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二语文《观潮》课时训练答案 ,欢迎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奔腾( )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善泅者( ) 罗绮( ) 倍穹( ) 僦赁( )(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方其远出海门( )
② 吞天沃日( )
③ 则一舸无迹( )
④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
⑤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⑥ 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 )
⑦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⑧ 倏尔黄烟四起( )
⑨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⑩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 )发( )身,手( )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 )而上,( )于鲸波万仞中,(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翻译下列句子。
①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0、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1、概括两段内容。
12、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3、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三、写作
14、你欣赏过那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吗?请写一段话,写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和表演经过。
【参考答案】
一、1、yǐn tng mng chōng bēn j lǚ shū gě qi qǐ qing ji ln
2、① 当时 ② 用水淋洗 ③ 船 ④ 马 树立 ⑤ 加倍高
⑥ 租用 即使 ⑦ 巨浪 浪头高 ⑧ 忽然 ⑨ 江岸 ⑩ 城墙 连接
3、披 文 持 争 迎 出没 腾身
4、①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起来的时候,仅像一条银线。
② 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③ 出没在洪涛巨浪之中。
④ 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地方也没有闲着。
二、(一)
5、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6、形、色、声、势
7、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8、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二)
10、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11、① 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 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2、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3、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三、14、(略)
【初二语文《观潮》课时训练答案】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语文课时训练07-05
初二语文《观潮》基础知识题附答案07-05
初二上册语文三单元课时训练的内容07-05
初二上册语文短语训练试题及答案10-25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训练卷及答案11-06
初二语文期末基础知识训练附答案07-06
初二上册语文短语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10-16
初二语文《观潮》练习题06-27
语文《观潮》三课时的教案设计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