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报名条件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是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考试报名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报名条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报名条件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已取得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简称财政部考委会)颁发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并且在有效期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 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 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免试条件
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予专业阶段考试1个专长科目的考试。
免试年度为申请人提交申请的年度,申请人应当于本年度考试开始前提交免试申请。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报名方式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分为网上预报名、资格审核、交费确认三个步骤.
登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点击“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链接,进入“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预报名。
首次报名参加专业阶段考试的报名人员,须持预报名信息表、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证书或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到报名地现场办理报名资格审核。
持有国外学历证书的报名人员,还应当提供学历证书原件以及经公证机关公证的该学历已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中文证明。
非首次报名参加专业阶段考试的报名人员,以及报名参加综合阶段考试的报名人员无需进行报名资格审核。
报名人员可以在一次考试中同时报考专业阶段考试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范围
考试用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财政部考委会发布的考试大纲,编写专业阶段考试6个科目考试辅导教材和经济法规汇编,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名人员可在当地书店、出版社指定的网上书店或报名地自愿购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不编写综合阶段考试辅导教材。
考试大纲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2017年)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2017年)
注册会计师作为向社会提供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执业人员,应适应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和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测试科目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
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综合阶段考试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个科目,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以鉴证业务为重点,内容主要涉及会计、审计和税法等专业领域;试卷二以管理咨询和业务分析为重点,内容主要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等专业领域。试卷一设置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
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特性和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要求。
为不断提升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国际认可进程,打造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测试考生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自2010年度起在综合阶段考试百分制内设置英文题。2015年度取消英文题,改为英语作答附加5分。
二、测试目标
综合阶段考试的测试目标不同于专业阶段考试。综合阶段考试并不是专业阶段考试科目知识的重复测试,而是要求考生在掌握专业阶段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经验积累,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对职业环境中的实务案例,进行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判断,识别业务问题的性质、影响和要求等,运用所掌握的信息、知识进行深入的业务和财务分析及处理,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或解决方案,并清晰地进行表达阐述。同时,能够运用英语进行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和业务处理。
具体来说,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
1.与认知、分析和评价相关的能力
(1)能够识别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问题;
(2)能够应用技术知识,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3)能够理解更广泛的实体经济活动;
(4)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理解所要解决问题和资料的相关性;
(5)能够选择恰当的分析工具;
(6)能够依据要求、现状和数据,进行分析;
(7)能够评估信息的质量;
(8)能够分析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并根据轻重缓急做出恰当判断;
(9)能够考虑竞争对手、企业内部人员以及其他各方的反应;
(10)能够根据事件、影响、假设以及分析形成的信息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2.与沟通和表达相关的能力
在对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表达阐述中,能够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论据充分、逻辑严密、陈述客观、表达流畅。
三、测试内容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由两张试卷组成:以鉴证业务为核心的试卷一;以技术咨询和业务分析为核心的试卷二(含英文题)。每张试卷的考试时间均为3.5小时。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涵盖专业阶段6科的主要内容,根据综合阶段考试的总体目标、能力要求和实务经验要求,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涉及的相关法规截至2016年12月31日):[7]
一、会计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1.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2.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会计处理
(二)固定资产
1.确认和初始计量
2.折旧
3.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4.处置
(三)无形资产
1.确认和初始计量
2.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3.后续计量
4.处置
(四)投资性房地产
1.性质和确认
2.初始计量
3.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4.转换和处置
3
5.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五)金融资产
1.分类和初始计量
2.后续计量
3.金融资产重分类
4.金融资产转移
(六)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
1.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2.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包括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
3.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
4.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5.合营安排
(七)资产减值
1.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2.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方法、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等)
3.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断、减值方法等)
(八)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
2.复合金融工具的拆分
3.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借款费用的处理)
4.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与离职后福利相关的设定提存计划、辞退福利以及以现金或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5.其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预收款、应交税金、递延收益等的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
6.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7.实收资本和其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8.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9.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10.留存收益
(九)收入、费用和利润
1.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4.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5.期间费用的构成、确认与计量
6.利润的构成及相关会计处理
(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范围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十一)债务重组
1.重组方式
2.会计处理
(十二)所得税
1.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认定
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3.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4.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十三)外币折算
1.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
3.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4.外币报表折算
(十四)租赁
1.分类
2.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3.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4.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十五)财务报表
1.财务报表列报原则
2.个别财务报表
3.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编制原则和基本程序以及合并抵销原则)
4.每股收益的计算
5.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6.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
8.关联方披露
(十六)公允价值计量
1.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2.估值技术
3.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4.负债及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5.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二、审计
(一)审计计划
1.初步业务活动
2.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3.重要性
(二)风险识别和评估
1.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三)风险应对
1.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2.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3.控制测试
4.实质性程序
(四)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
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4.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5.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五)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4.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5.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六)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
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4.测试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5.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七)货币资金的审计
1.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2.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
3.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
4.测试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5.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八)对特殊事项的考虑
1.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2.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3.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沟通
4.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5.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6.利用专家的工作
(九)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概念
2.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设定和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3.集团审计业务的承接与保持
4.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
5.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6.重要性
7.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8.合并过程
9.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10.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1.与集团管理层和集团治理层的沟通
(十)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1.审计会计估计
2.关联方的审计
3.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4.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十一)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中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
3.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4.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5.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
6.数据分析
(十二)完成审计工作
1.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
2.期后事项
3.书面声明
(十三)审计报告
1.审计意见的形成
2.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3.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4.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5.在审计报告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6.比较信息
7.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十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1.计划审计工作
2.自上而下的方法
3.测试控制的有效性
4.企业层面控制的测试
5.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或交易层面的'控制的测试
6.信息系统控制的测试
7.内部控制缺陷评价
8.出具审计报告
(十五)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
5.业务执行
6.监控
(十六)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
3.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
4.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运用
(十七)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1.基本要求
2.经济利益
3.贷款和担保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
4.与审计客户发生人员交流
5.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
6.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
7.收费
8.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
三、税法
(一)增值税法
1.征税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2.税率与征收率
3.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4.简易征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5.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征收
6.出口货物、劳务及跨境应税行为增值税的退(免)税和征税
7.增值税征收管理、税收优惠、增值税发票的使用与管理
(二)消费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目与税率
3.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计算
(三)关税法
1.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2.关税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3.关税减免和征收管理
(四)资源税法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资源税纳税义务人、税目与税率
2.资源税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3.资源税减税、免税和征收管理
4.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房产税法和土地增值税法
1.房产税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2.房产税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3.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4.土地增值税税率、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
5.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7.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六)企业所得税法
1.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资产的税务处理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3.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4.税收优惠
5.应纳税额的计算
6.源泉扣缴
7.征收管理
(七)个人所得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和征收管理
(八)国际税收
1.国际税收协定范本和典型条款
2.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
3.境外所得税收管理
4.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5.转让定价
四、财务成本管理
(一)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
2.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4.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预测
1.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2.财务比率分析
3.财务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4.增长率与资本需求的测算
(三)价值评估基础
1.利率
2.货币时间价值
3.风险与报酬
(四)资本成本
1.资本成本的概念和用途
2.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
3.普通股资本成本的估计
4.混合筹资资本成本的估计
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五)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1.投资项目的类型和评价程序
2.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3.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4.投资项目折现率的估计
5.投资项目的敏感分析
(六)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1.债券价值评估
2.普通股价值评估
3.混合筹资工具价值评估
(七)期权价值评估
1.期权的概念、类型和投资策略
2.金融期权价值评估
(八)企业价值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和对象
2.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九)资本结构
1.资本结构理论
2.资本结构决策分析
3.杠杆系数的衡量
(十)股利分配、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1.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2.股利种类、支付程序与分配方案
3.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十一)长期筹资
1.普通股筹资
2.长期债务筹资
3.混合筹资
4.租赁筹资
(十二)营运资本管理
1.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2.现金管理
3.应收款项管理
4.短期债务管理
(十三)产品成本计算
1.产品成本分类与变动成本法
2.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3.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4.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5.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十四)标准成本法
1.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2.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十五)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2.作业成本计算
3.作业成本管理
(十六)本量利分析
1.本量利的一般关系
2.保本分析
3.保利分析
4.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十七)短期经营决策
1.短期经营决策概述
2.生产决策
3.定价决策
4.订货决策
(十八)全面预算
1.全面预算概述
2.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3.营业预算的编制
4.财务预算的编制
(十九)责任会计
1.企业组织结构与责任中心划分
2.成本中心
3.利润中心
4.投资中心
(二十)业绩评价
1.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
2.经济增加值
3.平衡计分卡
(二十一)管理会计报告
1.内部业绩报告
2.质量成本报告
五、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
1.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
2.公司战略管理
(二)战略分析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3.SWOT分析
(三)战略选择
1.总体战略(公司层战略)
2.业务单位战略
3.职能战略
4.国际化经营战略
(四)战略实施
1.公司战略与组织结构
2.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
3.战略控制
4.战略管理中的权力与利益相关者
5.公司治理
6.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五)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2.风险管理的目标
3.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4.风险管理体系
5.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六)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概述
2.内部控制的要素
3.内部控制的应用
4.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
六、经济法
(一)法律基本原理
1.法律基本概念
2.法律关系
3.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
(二)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2.代理制度
3.诉讼时效制度
(三)物权法律制度
1.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2.物权变动
3.所有权
4.用益物权
5.担保物权
(四)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基本理论
2.合同的订立
3.合同的效力
4.合同的履行
5.合同的担保
6.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7.合同的终止
8.违约责任
9.几类主要的有名合同
(五)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1.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概述
2.普通合伙企业
3.有限合伙企业
4.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六)公司法律制度
1.公司法基本概念与制度
2.股份有限公司
3.有限责任公司
4.公司的财务会计
5.公司重大变更
6.公司解散和清算
(七)证券法律制度
1.证券法律制度概述
2.股票的发行
3.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4.股票的上市与交易
5.上市公司收购和重组
6.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
20
(八)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1.破产法律制度概述
2.破产申请与受理
3.管理人制度
4.债务人财产
5.破产债权
6.债权人会议
7.重整程序
8.和解制度
9.破产清算程序
(九)票据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概述
2.票据法律制度
3.非票据结算方式
(十)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1.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概述
2.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
3.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4.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制度
5.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6.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十一)反垄断法律制度
1.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
2.垄断协议规制制度
3.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
4.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
5.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规制制度
(十二)涉外经济法律制度
1.涉外投资法律制度
2.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3.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四、实务工作经验积累的建议要求
《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中建议考生在具有一定实务工作经验基础上参加综合阶段考试,本大纲建议考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积累实务工作经验:
1、职业敏感性和商业意识--能够发现或意识到企业内部、外部的问题和压力的变化,并能评估企业的绩效和风险识别及应对。
2、应用技术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阶段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有所深入。
3、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识别问题并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评估事件的可能影响,做出自信的决定且提出处理建议。
4、专业判断——能够提出恰当、有效的专业处理建议,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
5、沟通——能够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使提出的处理建议和解决方案有效地影响利益相关者。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报名条件是什么】相关文章:
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是什么11-18
注册会计师的报名条件是什么11-10
注册会计师报名条件是什么11-10
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09-05
应届生可以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吗-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是什么09-05
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及流程09-18
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09-07
广东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09-09
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