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杞人忧天》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杞人忧天》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杞人忧天》读后感1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人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担心一切不切实际的事情,也有人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那么,同学们,你支持哪一种说法呢?”这是老师在课上让我们思考的一个小问题。
毫无疑问,我自然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杞人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地塌陷掉,岂不是太不切实际了?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意外,难道要一个个都担心一遍?更何况是“废寝食者”。
经过一轮精彩的讨论后,老师拍手让我们停了下来。
在我还坚持自己观点时,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作家在自己的文中写道,当出去旅游发生地震时,人们都跑到空旷的楼底下,其中有人拿着笔记本电脑,有人拿着钱包,但其中有一个人却提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各种必用品,而那个包,是他时刻放在门旁边的。
也许生活中多担忧一些事情并不是坏事?
我记得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有一群刚入住动物园的藏羚羊,不到六个月便消瘦了许多,甚至有一只死亡了。动物园的专家查明了原因,原来是因为它们的居住地离狮虎山太近,便立刻把它们的居住地移到了一片竹林的`旁边。一年过去了,这群藏羚羊越来越肥胖、懒惰,并停止繁育。查明原因,原来是因为这里一点也听不到狮虎的叫声,闻不到狮虎的气味,从而使这群藏羚羊放松警惕,彼此之间漠不关心。最后,它们的居住地定在了一个离狮虎山有一定距离、却又偶尔可以听到狮虎叫声的地方,这群藏羚羊慢慢地又恢复了活力和生机。
“同学们,我想说的是,我们既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但也不能想的太不切实际。”正思考着,老师的话把我拉了回来。
是的,正是这样,我们既不能太过忧虑,但也不能“死于安乐”,对许多人来讲,或许难以把握的便是在“忧”与“安”之间的中点。
这大概就是这则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杞人忧天》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大全》,这本书中的《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成语故事虽然简短,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意。
《杞人忧天》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一个杞国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把他砸死。最后在别人口中得知天不可能塌下来的事实。
可笑!可笑!太可笑!天,岂会塌下来?被世人嘲笑这个故事几千年。连我们所有人都觉得真实可笑,可是我们也该抬头看看天了!
据调查,世界现约有8亿多俩汽车。一天约排几十万吨二氧化碳,还有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天空。天空回敬我们人类的是"酸雨”、雾霾、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对大气层的破坏,致使天空出现了大洞,紫外线成“无形的杀手”无处不在。不仅伤害人类,还使全球气温在不断升高,两极冰川也在融化,而且融化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
除了大气污染,我们的生态环境恶化也很严重。环境的污染就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结果。可是,我们人类每天都在做着毁坏环境的事,浪费资源、乱扔垃圾、乱砍滥伐的现象到处都是。
今年,7月份河南郑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由于极端强降雨,楼房淹到二三楼,大量汽车被淹没或漂走,因洪水而毁坏的车辆不计其数,也造成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二十多亿!不敢想象,杞人活到现在是不是忧对了天?
汶川地震、自然灾害接连不断,这些血的教训难道还不足够引起我们人类的重视了吗?人类对天到底做了什么!破坏了环境,天会善待我们吗?当然不会。不要再执迷不悟了,人类享受着地球,却肆意去破坏着他。不去保护他,长期以往,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地球吗?
来,来,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人人都要意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者,是地球的破坏者,也是保护者。人人都有之重责和使命保护人类耐以生存的地球。否则,后悔都来不及了!
《杞人忧天》读后感3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书籍成为最不起眼的东西,但是,我认为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杰作。中外许多名人都毫不保留的表达了对书籍的钟爱和推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我便读了一篇名为《为“杞人忧天”辩》的文章。《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头上的天会塌下来,整天吃饭不香睡觉也不甜,最后病入膏肓。
《为“杞人忧天”辩》是为《杞人忧天》中的“杞人”辩护的文章。《杞人忧天》故事中的“杞人”被世人看作是一个傻瓜,可是我们现在仔细想一想,这位“杞人”的“忧天”行为也许是正确的。如果更多些“杞人”去“忧天”、“ 忧地”、“ 忧山林”、“ 忧大海”,代代相传,我们的地球何至于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大气污染、雾霾重重、河流枯竭、紫外线辐射、赤潮频发、荒漠化加速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杞人”也许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傻子”,而是思想深邃的“先哲”,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提醒世人,做事应多加考虑,珍爱我们的.地球。
“做事应多加考虑!”这是多么正确呀!想想现在,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疯狂的糟蹋着承载一切的地球——被毁的森林、林立的黑烟囱、肆意排放的污水。随之而来的地下水一再减少,众多的河流相继断流干涸,沙尘暴疯狂肆虐……这些都是地球母亲的哭诉,是对人类的警示。
因此,在这里我要说“杞人”“忧天”忧的好,今人《为“杞人忧天”辩》辩得好。如果每个人做事都多加考虑,像爱护自己一样尊重呵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相信天一定会更蓝,大地一定会更美丽。
我倡议,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还地球一片绿色!
《杞人忧天》读后感4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说的是,杞国有一个人,因为担心天崩地坠,自己无处藏身,因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两千多年来,杞人一直被人们所嘲笑。其实,杞人也许并不傻,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从天文学的观点看来,地球乃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隶属于银河系之太阳系。地球的出现纯属偶然,地球的毁灭则属于必然: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都是有生有灭的,宇宙会死,太阳会死,光会死,风会死,地球岂能例外;再者,或许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一个大的天体从天外飞来将地球击碎,也说不定哪一天地球会脱离自己的轨道,撞在别的天体上自杀身亡;退一步说,即使地球暂不毁灭,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早已使它“百病缠身”了。
话又说回来,等到天塌地灭的那一天,恐怕连我们的骨灰也找不到了。人生不满百,又何必常怀千岁忧,万年愁呢?然而,我们不能不想到拯救天地之事,也不能因为天地间有个盘古和女娲而高枕无忧,盘古也许有疲劳而顶不起天的那一日,女娲也许有修补不了巨大天洞的时候。闭上眼睛,我梦见那位杞人在对我说:“快托住天!”
等我想问问那位杞人先生天在哪里时,他已经不见了,只留给我一个长长的思考。
自古以来,我们地球上就不乏“忧天者“和”补天者“。其实,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盘古,人人都可以成为女娲,人人都“承托”着和“修补”着一方“天”。天文学家在注意着其他天体可能给地球带来的`伤害;科学家在想方设法修补臭氧层……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为社会承担着一份义务,而社会就是众人托举的“天”。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从何处来?食从土地来。我们祖辈的人生观是“土里刨食”、“玩龙玩虎不如玩土”。然而,土地在减少,环境在恶化,人口在增加,十三亿人一张口加起来大约相当于六七百亩地那么一个大漏斗。这“食”岂不可忧,这“天”岂不可忧?
说到事故严重,我们常以“塌天”而形容。教育乃兴国利民之根本大计,可不可以看作是“天”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新的“知识无用的”观点在滋生,我们岂能坐视天倾而不忧而补之乎?
还是听听杞人先生的谆谆告诫为好,快托起天!
《杞人忧天》读后感5
读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我真的为杞人那“超前”的想象力而发笑。
有个杞国人整天胡思乱想。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万一天坍塌下来,地陷落下去该怎么办?于是,他便整天忧心忡忡,茶饭不进。这时来了个热心人开导他,跟他解释天地是不会坍塌陷落的。最终,杞人心中落下了千斤担,而热心人也很高兴。
其实,天地并不会坍塌陷落。自然灾害还是有的,但是杞国人不必为未知的`事而自寻烦恼。古代有杞人,那么现在呢?“杞人”身影无处不在。比如在温州的儿童医院,每天凌晨四五点就拥挤不堪。前来挂号的人通常是孩子的长辈。他们从大老远赶来,只不过是看孩子的一点小感冒。现在的父母都很溺爱孩子,孩子有一点不舒服,他们就疑神疑鬼。就说我妈,有次我接连几天喘大气,害得那几天她总是忧心忡忡,不时问我有没有不舒服。她还总是问其他奶奶阿姨,上网查资料。当她看见可能是心肌炎时,她一晚上没闭眼。第二天五点钟她就去医院挂号了。我和奶奶是九点到的,等了一个早上,得到的却是一句“这看什么,没关系的。只要他自己节制一下就可以了。”当妈妈提出是否要拍片时,医生说不用,只开了10元的药。我们拿了药就走了。看,我妈是不是“杞人忧天”?还有些大人,医生给他断定的病不怎么重,但他却给自己下了重病,认为自己活不长了。整天忧心忡忡,萎靡不振,茶饭不进,睡不安稳。最后真的得了重病。像有些小孩也每天在忧愁中度过,今天担心作业写不好被老师批评,明天担心考试考不好被父母批评……如果能把忧虑转化成学习动力就好了。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这里,我认为大人不要一味猫在家中胡思乱想,应该去外面干点实事充实自己,见识外面的世界。我们小孩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把精力投入学习中,决不做“现代的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