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

时间:2023-05-12 12:07: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中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从阅读、书写技能开始

  家长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朗读一些儿歌、绕口令,给孩子定一个阅读时间表,不超过一个小时,还可以邀请同年龄的小孩一起读,过节日或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场时,让孩子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同时教给孩子读书方法:益智读物可一边读一边体会;思想教育读物着重理解含义;娱乐性读物可用泛读、跳读;名篇佳作要精读,还要记笔记,及背诵,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身离桌边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要注重纠正孩子的错字、别字。

  2、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①课前预习。②上课注意听讲。③做作业前要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几遍。④完成作业后要检查。⑤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自己要小结。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首先按时完成作业。第二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第三养成作业清楚整齐的习惯。第四养成自查作业的习惯,同时教给孩子自查作业的方法:正向法,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看有无错误和遗漏。反向法,从答案向前推,用相反的计算来验算。重做法,把题重做一遍看看同上次结果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认真查找问题出在哪里。第五要养成及时、按时预习的习惯。

  5、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2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一个孩子能否成为有用之才,先天的禀赋固然重要,后天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不可缺少。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就会认真学习,遵规守纪;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激发他自身的所有潜能;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使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这样他才能走向未来,迈向成功。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当作是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以爱心真情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是转变学生的关键。作为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去纠正学生的缺点,用爱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曾教过一个男孩子,父亲身患残疾,全靠母亲一人做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相当困难,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变得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教过的老师谈到他时,都直摇头。可我却执着地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可当我满怀信心、尽己所能给她悉心呵护,试图用爱去温暖他时,才知道原来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照样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大声讲话,照样三天两头和同学打架。我不禁问自己:难道这个孩子真的无药可救了吗?难道我的付出真的对他毫无作用吗?那些日子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战败的将士,感到灰心丧气……可是我坚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于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问寒问暖、细心观察平时表现,抓住点滴进步去燃起他奋进的火花。在这不尽爱的感召下,他终于有了一点点改变,变得乖巧、懂事了。这就是教育,这就是充满阳光的教育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并树立这样的信念:所有的学生通过教育都是可以改变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全班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后进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我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爱,从而促使他们尽快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

  二.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做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拾起;碰到同学,主动叫上一声:“某某同学你好”;在办公室,当学生把作业本送来,老师热情地对学生说:“谢谢!”;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说:“请坐下……”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谢谢”“你好”等礼貌用语,学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们耳濡目染,也模仿着说起来,无论老师给学生送去什么,学生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校园里碰到老师、同学,问早、问好、道再见,已成了同学们生活的口头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三、用知识的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与他的知识才学往往成正比,诵读中华经典也成为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其良好习惯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浩如烟海。每一个中华儿女,只有尽情的徜徉于其中,才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每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去诵读中华经典,必然会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使诵读中华经典切实落到实处,我们又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如早自习抽一定时间单独背诵,上课时集体背诵,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使诵读中华经典真正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许多学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诀窍以及学习的方法。通过诵读《三字经》,孩子们知道了要发奋学习,认真读书;通过诵读唐诗、宋词,学生们知道了做事要讲求诀窍,注意方法;通过诵读《论语》等经典著作,学生们更深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我还为孩子们购买了快乐智慧丛书,让孩子们在读中学会感恩、学会生活、学会理解、学会做人。总之,在诵读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更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是诵读经典,润物“有”声。

  四、把赞美还给学生,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确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真诚的夸奖。特别是孩子,越夸越有劲,越批评越跟你唱反调。我班有一个男同学,生活在一个特殊家庭里,父母离婚了,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他变得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行为习惯散漫,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我和他聊过数次,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时,我发现他主动把凳子让给了旁边的同学,我就当面夸奖他:“表现得不错嘛,知道关爱同学了,还要多加油哟!”他的眼睛当时就闪闪发光,第二天他的竟然要求主动收拾餐具。我又及时进行了表扬,还对他说:“如果你以后每次都能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老师会越来越喜欢你的。”从那以后,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上能看到他主动发言了,课下也能和同学一起活动,还能主动帮助同学了,看来“表扬”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

  在班上,我还实行班规加分制度,16条班规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习惯等做了全方位的规范,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享受加分。做得不好的,我没有扣分,我让学生明白,没能加分,就已经被扣分了,已经落后了。实行这个制度后,学生兴致十足,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免却了老师管理的许许多多琐事。而且学生为了得到加分,热心助人,帮助同学,热爱学习,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快乐午餐时我们能做到“食不言”;与新疆小朋友手拉手让孩子们知道了友谊的珍贵,同时了解了新疆小朋友的学习生活状况,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同时我还不定期的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给予奖励,一张小小的奖状、一支笔、一个本子,对同学们来说都是一种鼓励、一种认可,我们班还定制了阳光中轨雏鹰奖章和读书之星奖章,对于表现突出的孩子给予奖励,进而激励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也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们要:

  把握细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注重细节,关注班级日常的管理。

  着手细节,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我们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从小抓起,持之以恒。正如我们一小的校训所说的那样“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最后几句话送给在座的班主任:

  让你的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教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

  让教育更有魅力与效力。

  “既然我们已经当了老师,就让我们用心经营好属于我们的这片绿地”。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3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我们小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地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很好地利用课本,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明灯。比如,当学生在学完《海上英魂》,沉浸在邓世昌这种为了国家舍死忘生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时,我们可以及时介绍一些英雄人物的传记。这些就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教材,学生带着一种高亢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人物由衷地感到佩服。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阅读的欢乐。被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感动。当我们教完《会说话的产品》时,就可以介绍一些科普读物让学生看;教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可以介绍林清玄的其他优美散文,让学生读。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要让他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根琴弦就是学生的教科书,它是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指路明灯。

  二、在语文课堂开设阅读窗口,针对孩子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

  所谓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维。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的概念和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吸取的知识的体系里去。我在教学时,经常在我的语文课上设立阅读“窗口”,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学习好的学生我找他个别谈话,主动介绍一些好的书籍,他们书读得越多,感到自己学的知识就越少,越会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从而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中去。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加要求他们更多的阅读。并且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教他们泛读和精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和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告诉学生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而对于一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优美的优秀作品,则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另外,我还教给学生一些“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比如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等。或者在文章旁边作批注,或者写读书笔记等。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大,孩子的思维逐渐受到碰撞和冲击,激发学困生的觉醒。可以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主要手段。

  三、营造阅读气氛,教师自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海洋,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种地位。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像于永正老师所说的那样,自己要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的教学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水道溪流来滋养它。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每天不断的读,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融入思想的大河。那么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死扣教科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夸美纽斯曾尖锐地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四、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根据研究,家庭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家庭的教育,教师是很难教会儿童阅读的。在家长学校中,我们要让家长看清这一点,懂得尊重书籍。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书,也可以自己的孩子去办借书证。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我校结合社区、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构成了一个学生学习的`金三角。家里注重书房的利用,每家一个小书架,一张小书桌,一个和谐的家庭。孩子在这种熏陶下快乐地读书,有了自己的空间自然也爱上了读书。每个教室设有一个图书角,让孩子们随时有书可读,整个教室沐浴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五、开展活动,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当然,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优秀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在小学阶段,我们如果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在阅读中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更多的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会越来越强烈,才能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像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孩子们的挚友吧!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4

  学习习惯:

  1、自主学习。

  2、积极思考。

  3、每天预习复习。

  4、作业干净整洁并且正确率要高。

  生活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3、不吃零食,不买三无食品。

  交友习惯:

  1、尊重他人。

  2、真诚。

  3、分辨是非。

  4、不与品行恶劣的人交友。

  健康习惯:

  1、衣服干净整洁。

  2、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3、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行为习惯:

  1、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用文明语言和行为与他人交往。

  其它习惯:

  1、爱家人、爱同学、爱学校。

  2、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感到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写作了。一到习作课,学生就犯难,总说没什么可写,不会写。被逼着完成了作业,所写的文章不是空洞,就是千篇一律,抄袭别人的作品。更甚的是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错字连篇,病句成行,根本无法批改。

  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不擅长阅读,更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不会留心观察,不会发现,没有练笔的行为。所以他们的写作能力就差。

  为了使学生不再为写作犯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首先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为了使学生有书可读,我首先从学校的图书室精心挑选了50本科普知识读本,在班中建立了一个图书角,成立了一个图书管理小组,让学生自由的借阅。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发现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但书籍又不够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开班会的时候,号召大家捐书,还让学生互相借阅。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书可读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又发现了问题,大多数学生只读书,不写笔记。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倡导活动,建义大家写读书笔记。同时在班中举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一时之间,班中有了一点写作热。

  为使学生真正有啥可写,我指点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观察到的写进日记里,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一时间学生感到了写作的乐趣。为使这一习惯能够养成,在每周的班会活动中,举行日记朗诵比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为了验证学生的提高,学校每期都要举行两次作文竞赛活动,对优秀的写作能手进行表彰和鼓励,并将其作品展览,同时让这些学生参加乡中心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所教的学生曾多次在县、市开展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我也多次或优秀辅导员奖。(县作文竞赛一等奖,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市八届中小学“建安杯”作文竞赛二等奖、市《曹魏风 许昌行》征文比赛二等奖)。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6

  众所周知,良好学习成绩的保持,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接班开始,我就注重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前习惯

  1、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习惯。前置性作业是生本学习的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前置性作业。

  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节课下课后,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必须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习惯

  1、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课姿势:要持续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就应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用心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潜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潜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务必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群众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课后习惯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2、及时复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每一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资料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构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可是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大胆质疑的学生并不多,难道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没有疑问吗?显然不是,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也不会质疑。学贵有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耐心排除心理障碍。

  学生一般都迷信书本,迷信老师,认为书上讲的、老师教的不会有错,长期以来,形成了对书本和老师的依赖思想,只习惯于去思考和解决教材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而缺乏自己主动质疑的胆量和意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破除学生对书本和老师的迷信,让他们丢掉面子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大胆质疑,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懂得向其他小组求助。

  二、精心营造质疑氛围。

  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要动脑筋创设质疑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提出并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这样来启发学生提问,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可以用“你的问题提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之类的语言来激励评价学生,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三、细心指导质疑方法。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指导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比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导他们主动的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究,把提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互问互答,互相评价,教师再加以点拨。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把问题说不明白,是因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差,影响了思维的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细心的教给学生直问、反问、追问这些质疑的具体方法,经过长期训练,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很重要,有利于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向更深入、更实效。当然,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8

  这学期我校上报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参加课题的老师在黑校长的组织下进行了学习与交流了,感触颇深。“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若养成了坏习惯,那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是否养成良好习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其意义是深远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小学生应具有专心听讲、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课外自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教给学生专心听讲的方法,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提出,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特别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其次,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了解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和多发错误,让学生认真纠错。还要把好作业有意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向上心理,自我纠正错误,书写规范。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好的内容及时摘录,经常整理,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无数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质往往是从小打下的基础,而不好的,甚至坏的思想、行为习惯也往往是从小或者小学时期开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难”。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比如,有的学生损坏桌椅和学习用具等毫不可惜,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学习的好伙伴》等主题活动。此后,学生能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学习用具。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智力、体质、行为上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教育引导(包括家庭教育)不当,使他们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任性、遇挫退却、嫉妒别人……教师不应忽视这些现象,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能经受成功的考验,同时能经受失败的打击,有认准路、用好力、不达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为的诱惑,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只能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9

  儿子上小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作为家长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担忧和困惑中度过,担忧孩子如何才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困惑的是如何转变和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更好地配合老师早日把孩子引导到正确学习和成长的“正轨”上来。

  众所周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好习惯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目标,下面我就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里简单交流一下本人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对儿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自儿子一岁多开始,就开始买《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东方娃娃》等儿童期刊读物,每天睡前读给他听,到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由于男孩天性使然,儿子逐渐表现出对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七兄弟等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每天都要缠着读给他听,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总是津津乐道,看到儿子兴趣浓厚,我开始慢慢引导他说给妈妈听,没想到他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讲给我听,竟然把一本故事书的`内容从头到尾全都复述出来了。

  不知不觉,儿子逐渐爱上了看书和听妈妈讲故事,出门的时候看到与听过的故事情节相关联的情景都会兴奋不已,随口就能说出某些曾经读过的词汇和成语,到书店看书、买书更是经常的事了。这种习惯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儿子主动和我约定,每天睡前半小时都是和妈妈共同阅读的“亲子时光”,尽管儿子现在还不能自主阅读,但既然儿子喜欢,我也就乐于接受了,对于他喜欢的故事读的更是不计其数,儿子有时戏称我说:“妈妈是我的免费复读机,”偶尔我有偷懒不想读的时候儿子还会说:“好书要读一百遍,你懂吗?”

  为了让儿子在上小学之前尽快熟悉和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我买来了《直映识字》教材,和儿子一起商定了学习计划,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儿子的识字量达到了1000字左右,识字量增加了以后,我有意给儿子借阅了一些介于绘本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桥梁书”,每天读给他听,有时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儿子乐于接受这种方式,我又下载了诸如《一年级的小蜜瓜》、《窗边的小豆豆》等音频故事,每天睡前放给儿子听,听了故事内容,儿子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时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故事情节进行讨论;与此同时还买来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读给他听,虽然这类书籍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能激发起儿子浓厚的阅读兴趣,但也对这些经典图书多少增加了些许了解。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需要家长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在我们家里,床头、沙发、窗台上到处都有书,儿子想看的时候,随手拿来就看,有一次,在儿子自己看书的时候,我不合时宜的问了他一个问题,儿子生气的说:“你不要干扰我好吗?”我趁机说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么叫干扰吗?”儿子气呼呼的说:“干扰就像是天上飘着的两个风筝,飘着飘着线搅到了一起,你明白吧。”听到孩子的解释,我心中暗喜,看来这些年给儿子读书读到嗓子哑也值了啊,儿子能把“深奥”的道理融合到身边简单的生活中来解读,这就是所谓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自从一年级入学后,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刚开始,儿子对于老师布置的书写拼音和数字的作业都能很快独立完成,但在做三维同步训练的时候,有时不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主要表现在:不愿读题、读“破”题、或者是没读懂题意就下笔做题,其结果可想而知,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对儿子发了几次脾气。一直到开学三周后,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听仇老师讲要对孩子心平气和的说话,才悔悟自己方法不当,过于急躁。回家后,我慢慢尝试,委婉地告诉孩子在读题的时候要耐心一点,一遍读不懂再多读几遍,几天下来,效果就呈现出来了,做对了题,儿子也渐渐找到了成就感,有时还自言自语的说道:“哦,我明白了,应该照着这个例题做。”

  对于拼音和“画眉鸟”这类读的家庭作业,儿子一般都能顺利完成,但在对待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时,有些操之过急,读了两三遍就着急让妈妈听他背,结果背的很不流畅,有点挫败感。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耐心解释,让儿子先按照老师要求熟练念上六遍以后,再试着背,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儿子毫不费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试了几次,儿子像是尝到了某种“甜头”一样,慢慢这种习惯也就养成了。

  在整理书包和准备学习用具的问题上,我一直是坚持放手让儿子自己做,晚饭后,每天提醒他自己对照课程表整理书包、削铅笔、带好家庭作业和老师要求准备的各种材料等,时间长了,儿子自己慢慢总结出了一条规律,每晚整理书包的时候,总是说:“不用看课程表,我也知道,语文和数学每天都得带到学校去。”

  通过这一个月的小学学习,儿子确实有了可喜的变化,国庆假期逛超市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货架上“学生日记”样式的笔记本,儿子非要买一本说要记日记,回家后我就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晚饭后,儿子真就像模像样的做到学习桌前写起了日记,还不时的问我今天是几月几日、什么天气、某某字如何写等等问题,写了虽然只有那么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来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但在儿子的耐心“翻译”下,我还是勉强读懂了全部内容。

  综上所述,以上观点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体会和感悟,一路走来,我也时常感到担忧、困惑、自责、惆怅,有时感觉措手不及,有时感觉没有方向。但一直坚信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在家切实做好对孩子的引导和培养,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虚心向各位家长请教,相互加强交流学习。“储蓄”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继续陪伴儿子学习、改变、成长。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0

  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转折期,小学四年级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个性成长,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从四年级开始也就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比以往不同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四年级的学生的个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遇见长辈、老师不想问好,遇见同学、朋友懒得问早。这时,我们要随时把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这些词语挂在嘴边,随时向同学说起,老师也应做到主动向同学问好,问早。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道德不良好别人恨三分”这话不假。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同学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班规班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做到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多用礼貌用语,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讲究卫生、穿戴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完成对一遍课文或习作的预习对他们来讲不是难题。通过对课文读、圈、划、抄,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提出质疑或查找资料的步骤提前学习课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自学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上课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是四年级小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老师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讲课的内容。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肢体语言辅助口语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例如: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用丰富的表情表达出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从老师的表情中区体会人物的个性及心理。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四年级的同学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插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难以改变,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要培养同学注意

  听同学的发言的习惯,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也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会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同学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楚。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平台,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认真地倾听。

  4、听课“想”的习惯。

  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会应用课文中学到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想”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学了课文之后的启发,或你还有什么疑问等。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也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习惯。

  5、做作业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有的已养成了自觉完成家庭教育的好习惯,但部分孩子仍然做得脏、乱、错,甚至不堪入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得从课堂作业抓起,简单地要求这部分同学在完成课堂作业时书写端正,不写错字,家庭作业中分层次布置。要求同学不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会自已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好习惯。

  6、逐步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和不懂的问题,多多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让学生把工具书当成良师益友,掌握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7、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中,阅读是关键,是重点,是不能弃之的,而且课外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去读。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学大纲》又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规定“四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进一步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一些读书任务。

  但是,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家庭也是同学们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它们都对同学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文写作两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也会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家校结合、社校相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学会为家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1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教学中既要运用教具、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又要运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复习后教师出示例题:填表。被除数2412024024004800除数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学生:这个例题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认真观察,得出新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概括。①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②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③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时向学生说明:商不变的规律是通过对旧知识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认识。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从中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对每节课的旧知复习,不要满足于会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观察、思考。通过指点,使学生学会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5.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疑激趣,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示例题后,教师发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能否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呢?怎样转化?在完成转化后,暂不作具体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如果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样一步一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顺着逻辑思维的路子,得出了计算法则,显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还有的教师抓装反例”或判断题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平行线的定义后,出示: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③在不同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让学生抓装直线”、“不相交”、“同一平面”等关键词进行质疑,以便透彻理解概念和性质。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表达?②解例题、习题的方法。解题依据是什么,题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如果把这道例题再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解题方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主要是课本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三种:

  1.操作叙述法。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从小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2.直观引导法。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提供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图意,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第二步,引导学生看图,从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从左往右观察等式,初步概括为数学语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四步,从右往左看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五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说话。

  3.说理论证法。要求学生作出判断,并充分说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要求学生说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教师还必须做到:①沟通情感,让学生乐于说;②打消顾虑,让学生大胆说;③酌请提问,让学生踊跃说;④当堂记分,让学生争着说。

  四、会记——养成勤于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手段,如果上课时既听了时既能理解又会作笔记,学生讲,又动了笔,既动了脑,又动了手,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记笔记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种是直接在课本上记下一些要点、注解,如当老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以在课本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漏掉;另一种是记下扼要的提纲式的听课笔记,尤其高年级的同学要养成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2

  在上13.1电是什么这一节时,一上课我就要求,这节课我系在黑板上的都要记在课本上,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下去转了一圈,结果是大失所望,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记,这说明学生没有养成记物理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利于物理学习,我写在黑板上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而写的,学生不记笔记对所学的`知识就理解不透彻,因此今后要培养学生机物理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记物理笔记在物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记物理笔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一些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听记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五官协调活动习惯的培养。听课记笔记,两者并不矛盾,而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率不高,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在有必要的时候滕出几分钟给学生适当地作笔记,训练学生边听课边记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理分配注意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因为学生五官能协调活动才是最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乃至为培养学生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当然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的,因此,在今后物理教学中要有耐心地培养学生记物理笔记的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3

  教育,育人最重要。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意思是说一个很小的孩子,说话、做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就可以看出这孩子长大后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老师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导师,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与人交际的习惯。

  两年多的工作,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孩子大了,要和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心、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他们也就会很自然的接受你、佩服你、爱听你说话、爱和你一起做事,再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他们、感化他们,他们自然就会把坏习惯改掉,做一个你喜爱的、好习惯的孩子!让心与学生同行,和学生一起学会学习,一起学会做人,都是一个个有意义的故事。

  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朋友来看待,我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贯彻民主思想。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家长,让学生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第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管好学生,先要管好学生的学习。

  作为学生,第一位的任务永远是学习,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常抓不懈。学生学习的管理不仅仅是考多少多少分,而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撮而就的,它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培养和积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这方面需要老师、学生、家长多方面的努力。

  1、通过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管好早读。

  管好课间活动。要求上课铃响后,不准在教室外逗留并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由同桌检查或老师监督。

  管好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做小动作,不讨论课外内容,由老师监督,同学评比。

  管好作业。课堂作业:要求作业应独立完成,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应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交给科代表,由科代表交到老师办公室。回家作业:要求字迹端正,认真完成。每天早上交给小组长检查,由小组长记录在一本专门的本子上,由老师再检查。

  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要有严明和健全的奖惩制度,使得学生的一切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够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规范执行,这样学生就可以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个别管理,管好学生的学习。

  一个班级之中总有一些学生要掉队,那么作为老师应该扶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不至于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我在班级问题学生的管理上是这样做的:首先帮他们找出毛病、树立信心;其次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如在坐位安排上让他们在老师的特别关注之下;再次安排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帮助作业辅导,另外还给这批学生课后开开小灶对其进行知识的辅导。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习惯都大有改观,更可喜的是,在班级狠抓学习习惯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大有好转,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老师的重点工作和首要任务。在规规矩矩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得注意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这两年多的工作使我体会到,班级德育工作要从建立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种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4

  习惯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家长们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些小件的衣物锻炼由孩子自己去洗。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厨房整洁的重要性,比不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做家务也可帮孩子了解人必须合作和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二、生活有规律

  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已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学会节俭

  要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第一要定量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去支配这些钱,如果提前花完,不补,不预支,让孩子学会节制、学会理财。家长引领孩子不同他人攀比,当然,家长首先不能进行攀比。可以尝试让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尝一下赚钱的艰辛,这样他就不会乱花钱了。

  四、待人有礼貌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在一个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狡猾,质朴就会成为粗鲁,宽厚就会成为谄媚。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为当他养成习惯之后,他就不觉得这是一件错事了,更不会去改正。要让孩子穿衣整洁,并养成爱护衣服的习惯。

  五、养成读书好习惯

  阅读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以是一些带图的故事,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电视剧的剧本。等孩子喜欢上读书之后再去读一些大部头的书。家长也可以陪着孩子读,在陪读一阶段之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读。

  当孩子做功课磨蹭时先不要催他写,而是由着他,并记下他的用时,然后与他一起分析做这些功课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这多用的时间他可以做多少他感兴趣的事,这样少用时,快写会让他体会到多少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磨蹭将会使自己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机会,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他就会自觉的提高自己的效率,久而久之就实现了孩子自己学习的目的。

  习惯的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以上是我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15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具体的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为使我班养成教育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基础的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因此,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

  二、我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在本班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纵观学生的学习习惯,我班上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

  1、一类学生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基本听懂、会做、考试过关,很少有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

  2、一类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作业拖拉、多次催讨不交、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

  3、还有一类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水平也就不同。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水平的影响非常之大。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

  1、课前预习习惯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2)、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正。

  (4)、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

  (5)、在接收到信息后,应该快速作出反应。比如快速打开课本、快速从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学习用品等。

  (6)、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乐于交流,交流时目光专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7)、要主动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8)、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理解问题。

  3、书写习惯

  (1)、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4)、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意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记忆习惯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

  5、作业习惯

  (1)、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写完作业要把作业放入书包中,整理书包时,把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有序放置。

  6、改错习惯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四、培养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但就围绕课堂教学而言,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整理复习是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从教学理论的角度上看,会预习,会参与,会整理和复习是具有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的。总之,习惯是一种定型行为,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法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提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