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0 19:22: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12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1

  暑假期间,疫情风波再次在全国袭来,各地拉响不同等级疫情警报,作为大学生的我义不容辞选择参加抗疫志愿者阵营。

  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医院为居民登记疫苗接种信息,朝七晚六的`工作时间虽然每天十分忙碌,但过的很充实,连续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不仅锻炼了我的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了我的耐心,更是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平凡与伟大。也弥补了寒假期间没能为抗疫献出一份力的遗憾。这次志愿工作经历值得我铭记终身,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我应尽的义务和奉献。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戴好口罩,减少外出,向大家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同时也要遵守学校对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非必要不离校,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打赢这场战役!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2

  最近,因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我们不能去学校上课,就连出门,也要戴上防护口罩。但是,我们没有因为病毒,而停下学习的脚步。我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家里学习!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网络学习十分有趣,新颖的上课形式、精彩的课堂瞬间,无不吸引着我们。老师通过录播的.方式,给我们传授知识。我们不仅可以认识新的老师,还能走近其他学校,学习别人的长处……线上学习也十分方便,不用出门就可以上课。

  线上学习虽然好处多多,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身边没有“同桌的你”,缺失同伴集体生活的成长环境;二、不是直播,而是录播,降低了课堂互动的趣味性;三、课程较少,无法综合性学习,不够充实;四、长时间盯着屏幕,对我们的视力可能会有影响;五、老师不在现场监督,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同学们也容易走神,不够自觉……

  我觉得,线上即好也坏,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的学习态度,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相信自己!非常时期,大家一起攻坚克难!为你我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寒冬必将过去,静待春暖花开!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3

  在疫情肆虐的时代,在今年的寒假,我去了我所在的社区工作站当了志愿者。

  志愿服务时,我发现我并不是孤身一人,与我一同工作的还有其他大学的学生。男生负责与工作人员出门宣传和记录外来人员信息,女生负责将他们录入电脑并录入社区人员的信息。这个工作对于我来说,不仅将学校学习的`电脑的基础操作用于了实践,并且对抗疫也做出了贡献,这种工作对我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因为这个工作,我每天早起早睡,养成了作息的好习惯。某天工作时,还有市内的志愿者来给我们送来了温暖的热牛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值得的并且被需要的。在工作站里,我还结交了一些“朋友”,他们不是陪我玩耍的朋友,而是陪我成长的朋友。

  总之,这一次的志愿活动是成长的、温暖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要发挥出我自己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4

  从全国疫情数据的持续上升到现在数据逐渐下降,疫情的最新动态时时刻刻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也许我们无法将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名字一一诉说,但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解放军官兵,他们本同我们一样,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有着自己的家庭。但当他们穿上隔离服的那一刻,他们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他们有的与我们年龄相仿,在危险降临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民情怀无不令我们为之动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世界的人都在和病魔交战。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定能攻克难关,战胜病毒,迎来春暖花开!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5

  疫情这段期间,正是大学生认真审视自己并提升自己的时候,而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我报名成为一名疫情防控的青年志愿者,经过培训,筛选,我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不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但这次不同的是没有时间限制,只有疫情结束,我的志愿工作也才完成。把红马甲穿在身上的时候,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不安的'心沉稳了下来。

  路口排查,测温登记,每一项都需要我们用心完成。说着容易,其实做起来也挺困难的,需要得到市民的理解与配合更是难上加难。我的工作是坚守在挂联小区的门口,这个小区人员杂乱,设施不全,所以难度相对较大,我们需要排查所有进出小区门口的车辆和人员,统计信息并测量体温,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虽说有点枯燥,但也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意义。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6

  今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铃响了,打开门一看,爸爸戴着口罩,一脸疲态地站在门口,我喜出望外地大叫起来:“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

  我的爸爸是一名公务员,平时工作很忙,也经常出差,我早已习惯了在家见不着他的日子。但这一次,我却每天都在盼望着爸爸能早点回家,因为,他在执行抗疫任务,除了想念,我更担心他的安全。

  x月x日,爸爸作为全县第二批共产党员疫情防控先锋队队员,与另外5名叔叔一起,奔赴xx县最北端的xxx卡点执行防控任务。那天早晨,漫天雪花飞舞,寒风冷冽刺骨,爸爸一边收拾衣服和行李,一边叮嘱我不要出门乱跑,我不解地问:“疫情这么严重,你为什么要出去呢?多不安全呀?”爸爸指了指胸前的党微,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困难来了,我必须去执行任务!”从爸爸的'眼神中,我似乎读懂了他心中的焦虑与不安,虽然我并不太懂什么是共产党员,但我明白,为了更多人的安全,爸爸勇敢地选择了“逆行”。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虽然做不了什么,但我愿意将他们的感人举动写下来,我更愿意从这些事迹中汲取精神和力量,让自己长大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用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做一个勇敢无畏的人!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7

  暑假期间,疫情开始反复,在这段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无数的白衣天使和万千逆行者负重前行,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毅然加入了家乡的青年志愿者的队伍。

  作为一名医疗志愿者,我主要负责维持医疗秩序,进行扫码登记,帮助不了解医院地形的患者以方向和引导,让他们能够及时就医。志愿工作中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的接触中,增强了我与人交往的.能力。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段志愿者誓词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这段志愿经历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虽然做志愿者的时间很短,但是却让我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我知道了生命的脆弱让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要珍惜身边的幸福。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8

  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要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我市外防输入点多、线长、面广,必须守好“第一道防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病毒就会有可乘之机,防控成果就会前功尽弃。

  要把好每一道关口、守住每一条防线,密切关注新增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承人员,严格落实我市货车及司乘人员的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强化执行能力,做好各交通场站、卡口扫“落地码”、做抗原和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强化我市出境货车管理,落实登记备案制度,切实掌握行程轨迹,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在保证物流效率和秩序的同时,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扩散。

  要充分发挥基层哨点作用,用好群众自报、基层排查、区域协查、大数据推送“四种渠道”,加强风险地区来承、返承人员排查管控,做好落地核酸检测工作,坚决阻断传播风险。只要我们切实守牢全市的`门、管住外来的人,从严从细织密织牢防控网,就能让病毒没有任何可乘之机。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9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时代楷模,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在疫情中,也充分。

  2020年开年,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通过2020年的抗疫大战,我们国家仅用了三个月就控制了疫情的发展,而西方国家现在仍然还在混乱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才能长盛不衰。作为基层干部、作为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只有个人力量汇聚,才能形成中国力量,发挥个人担当,才能形成中国担当。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10

  20xx年是新的开始,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却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出门。而学生们也由于特殊原因的影响,只能在家自学。这样很大幅度减少了听课的效率。自学无法像在课堂中一样吸收更好的内容,也没有老师的指导。于是,针对此种状况,网络授课停课不停学这种新型方式展开。 对待此种授课方式网络中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样学习并无效率,但大部分声音都赞同线上教育。让学生们即使在家都可以接受老师的'授课。

  第一次上网课的体验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是在网上教学,但老师尽心尽力。比起在家自学效果显然好很多。网课开始了,还是老师熟悉的声音,但是网络好卡,老师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原来热闹的课堂,一下了冷清了。我看看周围,没有了同学们你争我抢回答问题,也没有了大家一起的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同学们,跟老师也不能互动,心中不免失落,但比起先前发自学 效果还是更好些。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即使我们不能相见,但在网络上的孜孜教诲,仍把我们相连。停课不停学,让我们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点点前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疫情地图上的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数字,都牵动我们的心绪。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此时更应努力学习。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11

  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每一双援助之手,我们都铭记在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次,轮到中国拯救世界了。

  国外的疫情形势日渐严峻,为抗击疫情,全球至少60个国家已进入紧急状态。尽管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应对,但这场全球性的流行病还是在不经意间打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除了普通居民外,不少政商明星也纷纷中招。医疗条件落后加上医疗缺乏,让很多国家都开始无力应付,纷纷向中国发出紧急援助的请求。

  在伊朗,因为口罩高价难求,很多人在无奈之下戴起了自制口罩。像伊朗这样急需救援的国家还有很多,面对他们的求助,究竟帮还是不帮?中国给出的答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信前几日里,大家的'社交软件都被这位塞尔维亚总统给刷屏了。3月15日晚上,塞尔维亚总统含着眼泪,哽咽着在无数媒体面前说道:“困难来临之际,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唯一会向塞尔维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

  如果不是有视频为证,你很难想像一国总统会在镜头前说出这样的话。之所以会如此真情流露,一切事出有因。此前,塞尔维亚曾向欧盟提出援助请求,但遭到了拒绝,最终求助无门的总统在无奈以及绝望中,向中国提出了援助请求。

  回想起疫情刚爆发之时,中国成了众矢之的,有不少国家跳出来指责甚至污蔑中国应对疫情不利。正是这位塞尔维亚总统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表示无条件支持中国,并在当时捐赠给我们很多防疫物资。

  朋友有难,中国必全力以赴。在收到求助后的24小时,来自中国的首批援助物资就踏上了塞尔维亚的土地。说到中国的老朋友,自然无法遗漏巴基斯坦。当新冠病毒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之时,“铁哥们”巴基斯坦就在第一时间举全国之力,筹措了全国库存的30万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副手套支援中国。虽然数量看上去并不是特别多,但对于巴基斯坦的经济水平来说,这份捐赠无疑是份沉甸甸的“厚礼”。所以当巴基斯坦同样遭遇疫情影响之时,中国也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便是大国该有的精神。

  带着一份责任感,中国在尽全力对全世界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援助。自3月初新冠病毒在欧洲大面积蔓延以来,欧洲各国先后陷入了恐慌。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上午9时,海外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8万人,累计死亡超过1.7万。其中,意大利的情况最为严重,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等等,同样不乐观。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9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江苏帮巴基斯坦,广东帮伊拉克,四川帮意大利.......

  中国正向全世界,无私地提供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救援!

  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对于中国向全世界提供救援的行为,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忍不住点赞。他说:“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汉人民的情,有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在自身“伤痕累累”的情况下,仍尽力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

  这,就是中国!

  作为中国人,我们幸福而又自豪!

抗疫居家隔离心得体会12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疫情当前,正因为有了钟南山等科学家以及大批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医务工作者们,才使得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更加自信。

  思想品德教研部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要求教师要通过抗击疫情的生动事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首先是加强理论引导,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前提,逐渐形成责任意识。其次是注重实践养成。特别是让大学生在疫情防控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提升品质,培养情感,深化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系也要求专业课教师通过课程思政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近期,他们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班级群等平台,表达“为武汉加油、为湖北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心声,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抗击疫情的良好氛围,就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