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1
本人19xx年x月参加工作,先后参加了:xx公司综合楼的建设;涪陵xx大化肥工程造粒塔的技术准备工作和14.60~82.00米筒身滑模的施工工作;工程合成氨片区氨罐基础的施工工作;新疆工程造粒塔的滑模施工工作;贵州工程H=100m排气筒的技术准备工作和筒身滑模工作;新疆电站的施工管理;云天化烟囱的施工管理;新疆电站烟囱的施工管理;新疆会展中心的施工管理;贵州硫酸工程的技术管理及贵州磷酸工程的技术管理;供热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感到要干好一个工程,不仅仅要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规程,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不断总结施工和管理经验,技术上不断改善和创新。
本人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烟囱,体会到只有技术上不断创新,设备不断更新,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以前在造粒塔和烟囱的滑模中,我们用来提升滑模平台的是小吨位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为3.5T),之后经过论证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决定从烟囱开始采用大吨位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为6.0T),与小吨位千斤顶相比有以下优点:能够节约一半的支承杆;支承杆脱空长度更高,滑模安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保证;减少了支承杆的加固工作量。在20xx年和20xx年施工的贵州工程的2个烟囱和供热工程的烟囱,就采用了大吨位千斤顶,其技术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另外,在滑模测量技术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以前一般是在造粒塔或烟囱的中心安装一台激光对中仪测偏移,而平台扭转则在外面用一台经纬仪测量,显得十分麻烦。之后我们在烟囱内部相对于中心的对称半径上同时布置2台激光对中仪,根据测量数据就能够直接计算出平台的偏移和扭转值了。其精高提高了,工作量也减小了。
尽管我们此刻在滑模技术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距世界滑模的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改善技术,总结经验。就我公司施工的烟囱和造粒塔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目前还未涉及双曲线塔和框架的滑模,只限于圆形构筑物的滑模。
2、在垂直运输方面比较落后,传统方法是采用落地井架加变幅拔杆或者是随升井架加变幅拔杆,此种方法比较落后,我们能够改善为:在筒体外侧配一台自升式高塔,不但能够满足钢筋和混凝土的垂直运输,而且能够节省几台卷扬机的费用。从长远效益来看,后者肯定比前者明显。
3、按传统方法制作的钢平台只能使用一次,不仅仅浪费了钢材,还增加了拆卸平台的工作量。如果在保证平台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我们将平台杆件的焊接连接形式改为螺栓连接,这能够多次重复利用;
4、在滑模纠偏和纠扭上,设想在提升架外侧安装自动收分控制装置。
对于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而言,无论是他的技术水平,还是施工潜力都不容置疑,但是在经营管理上感觉要欠缺些。当然这除了与他自身是否愿意学习有关,但还与我们企业内部各专业分工过细不无关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造就更多的复合性人才,就务必加强技术人员的经营理念培养和适应市场经济的潜力。这点是我本人体会最深的。
总之,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除了严格按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以及施工方案办事外,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上不断优化,努力将自我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潜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土建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2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xx,于08年10月应聘到公司合约部,任土建预算工程师工作,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与各位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段时间的体会却是深刻的,今天向各位作08年的述职报告,内心紧张又激动。
在这这段时间内我主要负责三区盘点和一区结算工作:
三区盘点工作主要是到现场和施工方一起认定工程到底施工到什么程度,然后记录下来,双方签字确认,这项工作虽然不难,但需要每个房间逐一查看,每个角落都要看到,如果施工方这项工作没有做或没有做完,我们当时没有记录,最后落在书面上就会是施工方已经完成这项工作,这样公司就会蒙受损失,所以需要我们非常细心,每一项工作内容都不能落下。
一区的结算工作在我来之前,我的前任已经和施工方对过数次,应该是从05年就开始了,对方的结算也报过好几版,但一直没有得出一个结果。
经理在交给我这项工作时给了我很多资料,并告诉我前任已经对过很多回,大部分工程量已经双方签字确认,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觉得这个工作并不难。
但仔细看过资料后发现,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首先是以前对过的项目并没有签字确认,哪些是双方认可的,哪些是有争议的都没有书面的文字认定,再有就是施工方报送的结算资料中很多工程量与我方资料里的工程量并不一致,甚至于占很大比重的砼工程无论是从调差方式还是工程量上都和施工方完全不同,这样问题就出现了:这个结算到底对到哪儿了?结算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下一步要从哪里开始?这些都因没有当事人交底而无法得知了。为了不使公司利益从我这一环节中受到损失,我只有从头做起,自己亲自做过的工作才会心中有数。
记得最初来公司的那段日子,因为一来就开始对帐,对合同协议什么的都不太熟悉,所以我每天和施工方对帐后就马上整理当天对过的项目,检查有没有失误的地方,对于双方存在的争议看能不能找到更有力的依据说服对方,然后还要准备第二天核对的项目,象这种双方都不了解以前工作的情况下,施工方是占主动的,因为他们肯定不会少报,而我要往下减量就得给他一个理由,要有依据,如果我有所遗漏就会给公司造成不应该的损失,所以就要求我必须弄明白到底哪些是合同内可以给的,哪些是不能给的。
每看结算时我都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个量是哪来的?为什么施工方这么报?我前任为什么这样审?哪样更切合合同精神?问题真是太多太多…而每一个问题我都要查阅很多资料、然后加以分析后才能得出答案。查阅资料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虽然整个工程只有几万平米,洽商单却有一大本,足有几百份,又涉及几十栋单项工程,所以每算一个项目不光要翻厚厚的联系单,还要在电脑上打开几十个文件,一个数一个数的对,就这样预算、结算、合同、联系单对应着看,每天都特别累,眼睛都看得发胀,脑子还要一直的思考,但却不能停下来,因为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这个工程,弄清结算的来拢去脉,这样在和施工方对量时才会有理有据,才能令对方信服。在逐渐对公司签过的.合同、协议及结算思路理顺后,我开始由被动变得主动,到最后对砼调价时施工方都在抱怨他们报得太乱,他自己都不明所以,我当时心里特别安慰:工作真是没白做啊!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到了由乙方到甲方角色的转变,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了,我从每一个人身上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我的同事、我的部门经理、我的对手、甚至于从前任留下的资料都能学到很多,这些资料是历任预算员总结的精华,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就象是读了一本专业书,从中受益匪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三人行,必有我师”,那就是只要你用心,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甚至于一份资料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