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地的形成——褶皱。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承接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外名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复杂度。能力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
2.会运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锻炼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
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五、说教法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导入法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基本概念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3第二段,思考问题: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学生找出褶皱和褶曲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本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向斜。
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我会多媒体展示背斜、向斜的示意图,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我会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中间向两翼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从上到下越来越老;背斜从中间向两翼由老到新,向斜从中间向两翼由新变老。
第二步:多媒体播放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学生根据动画演示加深对背斜向斜形成过程的理解。并顺势引出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从形态和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教师板书讲解说出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第三步:我会在黑板上讲解动画演示,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3.构造地貌和地形倒置。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引导学生画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方向。根据实际经验回答问题。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的相关知识。并讲解褶皱山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和板书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褶皱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74活动题,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用五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期间我会适时点拨,最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我会让学生尝试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畅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以及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综合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