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时间:2023-12-02 07:47: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六课,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三个名人的故事,理解课文中寓意深刻的句子,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的.含义。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组织学生研读三个事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

  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讨论法和谈话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现有条件,我进行了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通过选“火车头”,“开火车”读成语,培养集体荣誉感,通过通过谈理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通过观看插图,质疑:为什么微不足道的水滴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把石块滴穿。“水滴的力量虽小,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能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由此透过滴水穿石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人类社会中,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第三自然段以并列的方式介绍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部分内容更适合学生自主性学习。我让学生通过找关键字词理解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并由此延伸到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三、学以导行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语言文字,关键是要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要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要能内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剖析和反思,实现既定的情感目标。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在板书设计上也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由于我本人不是文科专业毕业,对语文这门课程的了解有限,语文知识比较匮乏,教学中也难免出现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多多指点。

  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公开教学的机会,感谢学校语文教研组对我的指导!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2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这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说教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精神。

  1、认识奇观、分析原因、找出观点。

  (1)创设情境,激起欲望。

  课件出示奇石图,问学生:你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形成原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齐读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锲而不舍”、体会“不容易”。

  (5)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课件问:同学们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学生汇报后提问:水滴有个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块滴穿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再问:雨水有什么缺点?(告诉学生有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形成对比。)

  (8)指导朗读: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欢谁?用喜欢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认识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读书,调动学生的看、听、想、读、说能力。同时对教材进行重组,把“水滴”与“雨水”进行集中与对比,这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2、学习典范,寻找共性,体会精神。

  如果我们也像水滴那样,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像水滴那样,他们取得成功了吗?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汇报。

  (1)学习李时珍事例。

  学习流程:读课文——交流资料——找关键词语——体会经过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读。

  (2)分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事例。

  ①用学习李时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部分,填学习卡。

  人物

  理想

  成功秘诀(词语)

  取得成就

  ②、学生填表、交流汇报。

  (3)从填好的学习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点?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

  (4)评价激励: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课件出示马克思和贝多芬的故事进行交流。

  (7)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8)课件出示并学习反问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要求:理解“滴穿” 、“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完第一个例子后,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媒体,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铭记启示,感情升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件出示)

  1、理解“铭记”,读读背背。

  2、带着对伟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齐读全文。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做水滴那样的人还是雨水那样的人呢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应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感情地读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学做水滴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想怎样做?联系实际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2、课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目标专一成就事业

  爱迪生

  齐白石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3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这篇课文的脉络清晰,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达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能力目标: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网络,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需具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数字化教学平台中,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十个板块:“课文赏析”、“滴水穿石”、“广德太极洞”、“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创造”、“齐白石艺术长廊”、“滴水穿石的故事”、“滴水穿石的科学解释”、“课堂交流”、和“在线测试”。这些板块有图文资料的呈现,有FLASH、GIF动画的演示,有课堂交流的平台等,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内容。

  这节课是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语文课,既要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又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特色,于是我进行了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给大家一个机会,谁愿意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推销一下自己,谈谈自己的理想?”以这个问题导入,然后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从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品读悟理

  出示图片,学生谈对图片的了解,并质疑:为何小小的水滴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滴穿石头,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滴水穿石的FLASH感受水滴的力量,通过抓住关键词来进行朗读训练,体现语文以读促学、阅读品味的特点。再用GIF动画与音效的结合展示下雨的情景,滂沱大雨倾泻而下,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何那么猛烈的雨却滴不穿石头,从而加深认识,从图、文、声等方面刺激学生感观,进一步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三、事例助学

  “水滴力量虽小,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能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由此透过水滴石穿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人类社会中,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以并列的方式介绍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部分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分别进入三个板块自主学习。通过找关键字朗读、找数据比较、关键句理解等方式交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并由此延伸到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四、拓展研究

  虽然同在一个班,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趋向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篇,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强大优势得以凸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中很难实现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浏览、甚至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从众多资料中有目的地阅读筛选出体现滴水穿石精神的地方,给之以充足的`时间,复制、粘贴并进行加工整理后在“课堂交流”中与其他同学共享。最主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浏览、搜索、阅读、筛选等方法的指导,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帮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交流,由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人对话。

  五、学以导行

  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了解课文内容,关键要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要有所启发,要有所收获,要能内化成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学到这,学生已有所悟有所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剖析和反思,实现既定的情感目标。

  为使整个设计结构首尾呼应能更紧凑,再次回到课前,让学生猜为何把滴水穿石的图片作为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送给他们,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适时总结,提出希望。

  近三年对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尝试,数字化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将会带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惊喜。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围绕课文训练重点,根据学情,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说教法

  接下来,我就谈谈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法:

  1、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时我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图片,引学生入境,让学生快乐地感知、感悟和创造。、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学法

  说完了教法,我来谈谈主要的学法:

  (1)质疑探究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五、说教学准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化解课文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自制课件辅导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六、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以理想导入,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抓住这一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本环节中我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 体会写法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七、说板书

  斯霞老师曾说过:“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本课的板书我主要抓住了课文内容的中心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来加以设计的。这样不仅理清了课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同学们)

  齐白石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事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从正反两面证明这一观点。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从正面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级上册15课《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编者在本册中安排《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说勤奋》等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说理方法和表达方式,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时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学会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交流有关资料,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初步感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的方法)。

  (4)学写读后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

  (1)引导学生体会水滴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关键词语、配乐朗读、出示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二、说教法:

  小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农远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在读中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精神。

  1、认识奇观、分析原因、找出观点。

  (1)创设情境,激起欲望。

  课件出示奇石图,问学生:你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形成原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齐读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词语: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锲而不舍”、体会“不容易”。

  (5)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课件问:同学们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学生汇报后提问:水滴有个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块滴穿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再问:雨水有什么缺点?(告诉学生有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形成对比。)

  (8)指导朗读: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欢谁?用喜欢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认识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读书,调动学生的看、听、想、读、说能力。同时对教材进行重组,把“水滴”与“雨水”进行集中与对比,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2、学习典范,寻找共性,体会精神。

  如果我们也像水滴那样,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像水滴那样,他们取得成功了吗?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汇报。

  (1) 学习李时珍事例。

  学习流程:读课文——交流资料——找关键词语——体会经过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读。

  (2)分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事例。

  ①用学习李时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部分,填学习卡。

  人 物

  理 想

  成 功 秘 诀( 词 语 )

  取 得 成 就

  ②、学生填表、交流汇报。

  (3)从填好的学习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点?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

  (4)评价激励: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课件出示马克思和贝多芬的故事进行交流。

  (7)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8)课件出示并学习反问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要求:理解“滴穿” 、“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完第一个例子后,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媒体,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铭记启示,感情升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件出示)

  1、理解“铭记”,读读背背。

  2、带着对伟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齐读全文。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做水滴那样的人还是雨水那样的人呢?再读第5自然段。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应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感情地读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学做水滴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想怎样做?联系实际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2、课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

  雨水

  水滴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失 败

  取得成功

  铭记: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理清了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

  六、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缩短了地区教育的差距,改变了农村小学长久以来形成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我校在“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配备中属于模式二的加强型,加上学校原有的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我校就成了模式三的配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远程教育资源。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交流信息等。远程教育资源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这是一边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说教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

  课分为两个课时完成,这里我着重讲的是第二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认识奇观、分析原因、找出观点

  给大家一个机会,谁愿意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推销一下自己,谈谈自己的理想?”以这个问题导入,然后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从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原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从中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出示滴水穿石的图片,学生回答后提问水滴有个自然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的多,它能把石块滴穿吗?再问雨水有什么缺点?告诉学生有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形成对比,雨水和水滴,你们更喜欢谁,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朗读。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读书,调动学生的看听想读说的能力。

  2、学习典范,寻找共性,体会精神

  “水滴力量虽小,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能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由此透过水滴石穿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人类社会中,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以并列的方式介绍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部分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进行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在刚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把自己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进行交流。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要求学生理解“滴穿”、“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完第一个例子后,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媒体,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铭记启示,感情升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件出示)理解“铭记”,带着对伟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齐读全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应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感情地读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学做水滴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想怎样做?联系实际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2)课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事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从正反两面证明这一观点。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从正面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级上册15课《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编者在本册中安排《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说勤奋》等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说理方法和表达方式,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时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学会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交流有关资料,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初步感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的方法)。

  (4)学写读后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

  (1)引导学生体会水滴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关键词语、配乐朗读、出示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二、说教法:

  小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农远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在读中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精神。

  1、认识奇观、分析原因、找出观点。

  (1)创设情境,激起欲望。

  课件出示奇石图,问学生:你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形成原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齐读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词语: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锲而不舍”、体会“不容易”。

  (5)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课件问:同学们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学生汇报后提问:水滴有个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块滴穿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再问:雨水有什么缺点?(告诉学生有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形成对比。)

  (8)指导朗读: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欢谁?用喜欢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认识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读书,调动学生的看、听、想、读、说能力。同时对教材进行重组,把“水滴”与“雨水”进行集中与对比,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2、学习典范,寻找共性,体会精神。

  如果我们也像水滴那样,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像水滴那样,他们取得成功了吗?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汇报。

  (1) 学习李时珍事例。

  学习流程:读课文——交流资料——找关键词语——体会经过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读。

  (2)分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事例。

  ①用学习李时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部分,填学习卡。

  人 物

  理 想

  成 功 秘 诀( 词 语 )

  取 得 成 就

  ②、学生填表、交流汇报。

  (3)从填好的学习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点?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

  (4)评价激励: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课件出示马克思和贝多芬的故事进行交流。

  (7)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8)课件出示并学习反问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要求:理解“滴穿” 、“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完第一个例子后,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媒体,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铭记启示,感情升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件出示)

  1、理解“铭记”,读读背背。

  2、带着对伟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齐读全文。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做水滴那样的人还是雨水那样的人呢?再读第5自然段。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应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感情地读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学做水滴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想怎样做?联系实际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2、课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

  雨水

  水滴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失 败

  取得成功

  铭记: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理清了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

  六、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缩短了地区教育的差距,改变了农村小学长久以来形成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我校在“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配备中属于模式二的加强型,加上学校原有的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我校就成了模式三的配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远程教育资源。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交流信息等。远程教育资源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说教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事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从正反两面证明这一观点。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从正面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级上册15课《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编者在本册中安排《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说勤奋》等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说理方法和表达方式,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时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学会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交流有关资料,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初步感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的方法)。

  (4)学写读后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

  (1)引导学生体会水滴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关键词语、配乐朗读、出示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二、说教法:

  小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农远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在读中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精神。

  1、认识奇观、分析原因、找出观点。

  (1)创设情境,激起欲望。

  课件出示奇石图,问学生:你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形成原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齐读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词语: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锲而不舍”、体会“不容易”。

  (5)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课件问:同学们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学生汇报后提问:水滴有个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块滴穿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再问:雨水有什么缺点?(告诉学生有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形成对比。)

  (8)指导朗读: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欢谁?用喜欢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认识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读书,调动学生的看、听、想、读、说能力。同时对教材进行重组,把“水滴”与“雨水”进行集中与对比,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2、学习典范,寻找共性,体会精神。

  如果我们也像水滴那样,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像水滴那样,他们取得成功了吗?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汇报。

  (1) 学习李时珍事例。

  学习流程:读课文——交流资料——找关键词语——体会经过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读。

  (2)分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事例。

  ①用学习李时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部分,填学习卡。

  人 物

  理 想

  成 功 秘 诀( 词 语 )

  取 得 成 就

  ②、学生填表、交流汇报。

  (3)从填好的学习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点?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

  (4)评价激励: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课件出示马克思和贝多芬的故事进行交流。

  (7)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8)课件出示并学习反问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要求:理解“滴穿” 、“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完第一个例子后,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媒体,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铭记启示,感情升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件出示)

  1、理解“铭记”,读读背背。

  2、带着对伟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齐读全文。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做水滴那样的人还是雨水那样的人呢?再读第5自然段。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应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感情地读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学做水滴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想怎样做?联系实际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2、课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

  雨水

  水滴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失 败

  取得成功

  铭记: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理清了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

  六、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缩短了地区教育的差距,改变了农村小学长久以来形成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我校在“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配备中属于模式二的加强型,加上学校原有的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我校就成了模式三的配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远程教育资源。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交流信息等。远程教育资源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同时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文章。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

  1、品词析句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1、质疑探究。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板书:理想)谁来?学生各抒已见

  同学们的理想真远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这是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这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2、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板书: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3)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齐读

  2、请同学们读第1小节,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抓住重点词语“总是同一个地方”“接连不断”“几百年过去”“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来体会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4)小结:小小的身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用反问句是强调这个意思。谁来读好这个反问句。

  (本环节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过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是用的什么写法?(举例)是啊,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获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笔画画写写)

  2、交流:(李时珍是医药专家,他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目标专一;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说明他持之以恒。爱迪生是发明家,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他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齐白石是个画家,他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说明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读?分人物朗读

  4、……理解省略号。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

  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5、过渡:这么多的故事,书上只是分别选取了一古两今、两中一外三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顽石指――阻力、困难。”“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吧!

  齐读

  2、其实,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你能用一些俗语或自己的话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2

  一、关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课文从奇观引出启示,然后列举名人事例证明启示,最后揭示启示。全文层次清楚,说理充分。

  在苏教版教材中,像这类说明事理的课文从四年级起每册均有安排,如《说勤奋》、《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它们的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都大同小异。从结构上看,都有一个议论文的大体框架;从写法上看,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学此类课文,我觉得正确定位,科学把度是十分关键的,否则就很有可能步入教学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迷失语文教学的本性,把它当成思想品德课来上。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向作用。应该说,这类课文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更为显性。但是,如果我们凭此就把教学的立足点、着力点定位于此,加以浓墨重彩,大做文章,那就极有可能丢失了语文课的本位意识。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解读课文,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地去感悟为人处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追求的效果。误区之二是忽视课文特点,把它当成一般的叙事写人课文上。这类课文举例部分是重点,但所举事例是用来说理的,而不是为了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品质、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叙述事例大都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在教学时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探究事例和所说明的道理的联系上,要着眼整体,有的放矢,避免张冠李戴、一叶障目。误区之三是偏离教学重点,把它当成写作知识学习课上。这类课文的写法是很有特点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此有所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说: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度,要力求深入浅出。如果在写作知识上与学生深挖细琢、“滔滔不绝”,那就难免得不偿失,犯“买椟还珠”之误了。

  二、关于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两句话: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一句诠释了阅读的主要功能,指导我们科学、准确地界定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一句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实质,指导我们掌握实施阅读教学的策略。

  基于对教材特点和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我对本课第二教时的教学流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部分从了解奇观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实践探究滴水穿石的原因,从而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部分通过研读事例,探究其和“滴水穿石”的联系,从而领悟启示;第三部分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读记启示,深化理解和感受;最后是领悟写法,诱发写作的动机,布置课外搜集相关的事例,为第三课时的说写作准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过去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在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力图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由“奇”生疑,由疑而究。我想: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进行第二部分的教学时,自由选择学习研读的内容,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颇为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的个体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想:只有有了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有了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伴之以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走近、走进文本,才能引来鲜活不断的对话之源,才能畅通师、生、文本之间互动对话的渠道,从而实现对话的高质量、阅读的高效率。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阅读之后,我都安排了交流阅读感受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我想我们应努力去追求师、生、文本合三为一相互交融的境界,追求在对话中达到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心灵交汇的境界。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以生为本,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给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从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中批判性地吸取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第二要处理好词句理解、朗读、语言积累和运用等的关系,使它们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第三教师要摆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

  诚如标准所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课外按要求去搜集一个事例,然后先说再写下来。我想:通过这项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光可深化对滴水穿石启示的领悟,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