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艺术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艺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变化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物新图象的外部特征。
2、在想象创造各种图象中体验有体貌地招呼同伴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背景图、可操作的长颈鹿
幼儿作画工具、五角星
活动过程
设计思路
一、猜一猜导入活动:
(边在纸的中央
画一个大的椭圆,在纸的一角画一个小的椭圆,边介绍)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大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个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从前门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从后门接一根电话线给大蛋说:“大蛋,你你好!”原来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猜它是什么动物?
(幼儿猜猜它是什么动物。)
一、 讨论演示:
1、长颈鹿的头上还缺什么?(教师按幼儿的提示逐一添画眼睛、耳朵、鼻子等)启发幼儿讨论长颈鹿的脖子上有什么,有几条怎么样的腿及怎么样的尾巴(脖子后面有棕毛、有四条细细长长的腿、细细的尾巴)
2、(逐一演示长颈鹿动态,引导想象)
一天,长颈鹿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转身,抬头看见了小鸟,就看着小鸟轻轻地说:“小鸟,你早!”小鸟开心的怎么了呢?(幼:小鸟就快乐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见了大树,就对大树轻轻地说:“大树,你早!”大树怎么了?长颈鹿一低头碰见了小花,就对小花说什么?小花会怎么表示?
3、森林里的朋友们都知道来了一个会打招呼的长颈鹿,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还有哪些朋友想和有礼貌的长颈鹿做朋友?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会打招呼的长颈鹿好吗?快把大蛋和小蛋变出来,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二、 幼儿创作:
森林里有个大蛋它旁边有个小蛋,它们在打电话,变、变、变出一个长颈鹿。(教师采取模仿幼儿创编图象的方法进行续编,进一步引导想象)
四、粘贴星星:
“这里有这么多有礼貌的长颈鹿,我要好好地奖励你们。我把星星送给你们打扮长颈鹿的皮毛。”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星星放在活动室周围,幼儿去取星星进行粘贴。(走路轻、不争抢。)
环节一:
设计大蛋与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介绍长颈鹿的基本结构,使枯燥的演示变的有趣,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分,让幼儿充满想象的情景。从中也渗透了礼貌教育。
第二环节:
1、给幼儿运用自己的能力进行补充完善的机会。
,中班艺术活动——长颈鹿打招呼(教案及说课稿)
2、从演示中幼儿感受长颈鹿的动态表现及礼貌教育。
3、问题的层层推进,给了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三环节:
采取模仿幼儿创编图象的方法进行续编,进一步引导想象,给幼儿
哦中班艺术活动——长颈鹿打招呼(教案及说课稿)更大的自己创造图象的空间。
第四环节:
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学习礼貌行为的快乐。
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是,离开了知识技能作中介,幼儿的思想感情就不可能有大胆的表现,独特的创造,就象任何人不可能运用他所不熟悉的语言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一样,所以,我们一直就在研究探讨怎样处理技能与创造的关系。其实这两者是不矛盾也不对立的,今天我的这个活动就是一堂技能与创造想结合的美术活动。
示范体现创造性。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来介绍长颈鹿的基本结构,使原来枯燥的演示变成有趣的画谜,那
幼儿带进了充满想象的情景,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分。我在画完大蛋和小蛋后说:“仔细看一看,是什么动物。”幼儿就从有长脖子的动物中去找,一下子就发现了长颈鹿,产生了参与画长颈鹿的愿望。在补充长颈鹿的特征时也是如此,问幼儿长颈鹿还漏了什么,把幼儿推到台前,给了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只要可能知道的都让幼儿自己来表达表现)在第二环节中以故事情景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观察,老师的提问,“大蛋和小蛋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呀?”让幼儿自己发现长颈鹿的动态,通过简单的演示与提问,让幼儿自己发现长颈鹿的不同动态,而不是教师生硬地教幼儿画什么动态的长颈鹿。在这一环节中,也是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定的,幼儿能力强的可画不同动态的长颈鹿。
在启发幼儿想象有礼貌的长颈鹿还会和谁打招呼?以此创造出丰富的画面。这一创造性环节是建立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上的,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再现。
当然,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教给幼儿绘画的技能,而是努力体现美术的中介作用。通过美术活动使幼儿的心灵和画面一样美丽和丰富。所以本次 活动还渗透了语言的创造性及社会领域中的礼貌教育。让幼儿在想象创造各种图象中体验有礼貌地招呼同伴的快乐,使无价的感情力量融合到各种教育领域中来。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
艺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看图写话,本单元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次看图写话是通过观察以电脑屏幕中的一只猫和旁边的一只老鼠为主体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孩子们对这样的内容感兴趣、乐于表达,这样的内容很利于落实《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感兴趣、写自己的话。”的要求。经过前面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基本看懂大致的图意。虽然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但由于参赛时间原因,目前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这一单元的训练,加之这只是孩子们入学以来第三次的写话练习,所以在观察时,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孩子们的创作生动有趣、富有个性,从而激发孩子们写话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多多加以引导。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仔细观察图画中猫和老鼠的样子,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做到格式正确,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在创编故事时大胆想象,无拘无束,把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
其中,第一条即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二条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方式,获得情感体验,激起情感共鸣。
三、说学法
课程标准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我个人认为终生发展是离不开的学习的,那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共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动画片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且充满了趣味,为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思路,在开课伊始,便以动画片《猫和老鼠》节选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观察图画、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所以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再通过想象小老鼠怎么来的`?看它表情大胆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接着想象小老鼠后来怎么样了?用这种“思前想后”的方法引导学生把静止的画面变得动起来,从而开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为孩子们后面个性化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动笔、尝试写话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层层训练,再来写话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在写话中出示写话小提示,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写话格式;出示词语锦囊既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又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大量有用的词语,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展示、总结评价
低年级写话教学应该把“感兴趣”作为儿童起步阶段写话的第一要求,而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本环节通过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让“听众”用点赞的方式激励评价可以增强小朋友写话自信,提高孩子写话的热情,也可以激发其他小朋友创作灵感,学他人之长。在交流过程中设计最佳倾听奖,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倾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以学生的自主表达为主,充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写话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儿。
以上只是个人不太成熟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艺术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整节课,为了体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和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1、复习旧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上堂课学生完成的一份较好的图文混排的作业,一方面对其表扬,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鼓励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借此复习上堂课图片的插入、移动及大小调整等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和第一个任务的提出做铺垫。
然后再展示一份在刚刚学生作业的基础上,用艺术字将其标题做部分改动的Word作品。前后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同学面前,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字的'美,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字的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此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在成功引入课题过后,进入
2、讲述新课
知识点一:艺术字的插入。
我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上堂课作业的基础上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师首先用课件演示艺术字插入的操作步骤、、、、、、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骤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上堂课学习的图片插入方法与艺术字的进行类比,发现他们的相通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照图片的操作方法尝试地移动并改变艺术字的大小。这时台上台下同学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演示,大家早跃跃欲试。这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艺术字的插入、移动及调整大小的知识完成课件里的“任务一”。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老师在每个机位进行巡视,对学生做个别辅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动手实践,自已获得并巩固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知识点二:艺术字编辑
当学生们差不多做完了的时候,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将任务二和任务一的作品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他们通过观察任务二的作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变得更丰富、生动了。
老师这时用课件总结出三处变化,并向学生分别演示达到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形状、字体和颜色。(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过对此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打开及按钮应用有初步认识,先弱化教学难点)
接着就让学生在机器上动手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接受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实践,有一个接受-实践-感知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能力拓展
利用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调动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其他按纽的了解兴趣。
用课件展示出一个基本的艺术字样和把它“变脸“过后的几个不同形态的艺术字样。向学生介绍(指这后几个字)这几个样式的艺术字,都是用这个工具栏里的按纽“变”来的,让大家把通过完成“任务二”所具备的知识,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其它按钮进行尝试,试试找出谁“变”谁,将他们对号如座。
并鼓励他们用今天所学到知识在自己刚刚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任务三。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自己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3、评价,小结
学生大部分完成任务后,进入第三个环节-评价小结。我选三个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并让同学欣赏评价。
然后利用课件梳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归纳“艺术字工具栏”哪个按钮是哪些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是本堂课的难点部分。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动眼观察、欣赏、评析中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归纳总结更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整堂课我通过第一个任务强调教学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弱化教学难点和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难点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最后,进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环节。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把课件做成翻书的效果吸引学生欣赏几份有漂亮艺术字的word排版作品,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放松的同时接受启发,拓展思维,这时老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本课所学到的技能,在下堂实训课设计出这样一些更有创意的艺术字来,交给老师。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巩固加深本节课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情境和任务驱动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重操作重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艺术说课稿4
一、说设计意图
一切活动的开展和进行都应以幼儿为主体。当幼儿发展到5~6岁时,态度、情绪、兴趣等都开始逐渐稳定,个性也初具雏形。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年龄的增长也让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自控力的增强,使幼儿的合作能力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大班幼儿渴望探索,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报纸鱼这个活动,正是基于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故事情节的导入,在活动开始前先引出本次活动的手工制作主题,并围绕着帮助鱼妈妈这个主线,进行手工活动的展开。报纸鱼形象可爱,所需材料丰富多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向预定主题、有意的想象发展。这样设计既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体验,同时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对报纸鱼的观察和制作,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了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注意力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创作,并且体验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
2、认知目标:认识鱼,并能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态,能用彩纸大胆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
3、动作技能目标:尝试用报纸棍随意造型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根据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能用报纸棍随意造型,并且用彩纸大胆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
2、活动难点: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活动的难点定位于,喜欢创作,并且体验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
四、活动方法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说过:“要给幼儿适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幼儿注重自由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我们采用了多通道观察法、体验法、参与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
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绘画打下铺垫,为幼儿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要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吸引幼儿外,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说教法
1、情景创设法:以富有感情的语调与情绪讲述故事,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帮助鱼妈妈的欲望。
2、作品展示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报纸鱼的制作要求,在授课时,给幼儿出示了一张报纸鱼的图片,让幼儿有个直观的感受。
3、启发尝试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报纸鱼作品后,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尝试的方法学会小纸棍的制作方法,为接下来完成整幅作品奠定基础。
(二)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注重自由地学。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我们采用了:
1、尝试法:幼儿通过尝试制作小纸棍,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讨论谈话法: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感知理解文章,并在讨论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微笑”的理解与看法。
3、作品展示法:让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将作品贴在蓝色背板上,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绘画打下铺垫,为幼儿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活动前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报纸鱼范例2个、报纸棒若干、彩条若干、剪好花纹的彩纸若干;双面胶、透明胶、剪刀、垃圾盒;背景图一张,海浪音乐。
2、经验准备:欣赏各类“美丽的鱼”,对鱼的外形特征、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六、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为了实现活动目标而设计的,为了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是一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
激发兴趣———幼儿交流———师幼互动———学习童谣———角色扮演
七、活动延伸
丰富自己的海洋世界纸板,用小纸棍制作其它种类的海底生物。
艺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美术设计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报纸作为素材,报纸是幼儿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在幼儿园中也用报纸开展过许多的游戏活动,如用报纸做过纸球、纸棒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想到了报纸能搓成条并能卷曲成型这一特性,就设想让幼儿尝试用报纸来制作小鱼。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能自主的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尝试用“卷”、“拧”等动作把报纸做成鱼的外形,并用彩色纸装饰鱼的眼睛、鱼鳞和尾巴。
2、激发幼儿对废物再利用产生兴趣,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能用彩色纸设计、装饰鱼身和鱼尾。
三、说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经验准备:在活动前,孩子们对鱼的外形特征有所了解,并练习“卷”、“拧”。
2、材料准备:报纸鱼范例一个、背景图一幅,报纸、彩纸若干;图示材料;双面胶。
四、说教学法
我在活动中运用了以下4个突破策略,分别是
1、示范讲解法:活动中,我一边出示报纸操作,一边引导幼儿徒手学习动作“卷”“拧”等方法来制作小鱼的外形。
2、图示法:活动中我出示了制作图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记住制作小鱼的方法,并学习如何看步骤图制作,为接下来的环节作铺垫。
3、操作法:集体操作,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学习,掌握本领。
4、因材施教法:在投放材料时,我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有半成品、有原始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发展。
五、说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谈话导入,欣赏美鱼。
(1)猜谜
(2)看视频“各种各样的鱼”,指导重点观察鱼的花纹和尾巴。
(3)说说自己喜欢的鱼的样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活动正是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有了兴趣,看起视频来才更专注,交流起来才更有话说。好的开头为下面的环节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观察范例,学习做“鱼”
(1)教师示范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徒手学习动作。
(2)把制作的.小鱼的图示做出来,为下一个环节做前期工作。
(3)指导幼儿设计尾巴和鱼身上的花纹。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为突破本节活动的重点做贮备。)
3、操作体验,送“鱼”回家。
(设计意图:幼儿操作体验做鱼的快乐,展示幼儿作品到背景图上,带领幼儿欣赏,给幼儿一种整体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4、欣赏点评,拓展延伸
出示报纸做成的其他物品。
(设计意图:由报纸鱼引到报纸可以做成其他物品,激发幼儿产生对废品再利用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情感教育的目的:保护环境。)
艺术说课稿6
一、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知识、生活经验逐渐积累,他们对具体形象性作品产生了良好的兴趣。因为儿童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使他们容易与作品达到相通,又因为儿童(知识经验少,思维框框也少,当他们面对具象性作品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容易与作品达到交流和沟通。
我为儿童选择了欣赏《奔马》。一方面,幼儿可通过观察马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因此,在整个主题活动设计中,我努力做到,扩充幼儿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加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培养幼儿对艺术欣赏的敏感度。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幼儿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三、重难点
依据教材和活动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幼儿对没得整体感受。难点定位于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奔跑的马。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视频《群马奔腾》;
3、图片《奔马》、《群马》;
4、油画棒、水彩笔、纸等。
五、教法、学法
依据幼儿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我准备采用直观演示法、活动实践法、谈话法组织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从而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可采取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进行学习,鼓励幼儿多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强幼儿对美的感悟能力。
六、活动过程:
准备部分:认识马,丰富知识。
1、视频《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进行部分:欣赏《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3、讲述有关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学马儿在草原上欢快、自由的奔跑呢?
5、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群马》《奔马》。
提问:
①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幼儿自由作画
(4)作品展览
儿童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幼儿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结束部分: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放置到橱窗向全园幼儿展示,普及有关马的知识,学会对美的欣赏。
2、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画马的方法,进行创作,将绘画作品向全园幼儿展示。
七、小结
这是一个整合性的美术欣赏活动,围绕着欣赏《奔马》进行,帮助幼儿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象、生动的教法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在准备部分,我采用视频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出悬念问题,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多种途径、方法,通过自身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在进行部分,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创设多通道感受、体验作品的条件,使之与作品进行交流,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审美感受,运用展览形式,幼儿将学到的淡、浓、焦墨的画法,运用到作画中去,不仅提高幼儿创作兴趣,也鼓励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结束部分我组织全园参观展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的理解。
通过我和幼儿的紧密配合,我相信这一节课一定能实现我所确定的活动目标,并突破活动重难点。
艺术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莱西),很荣幸能有机会在此就插花艺术一课向大家做一下汇报。我说课内容是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单元“让鲜花与你相伴”中的第二节,课题是《插花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5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领域,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教学要求,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通过某一具体项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够达到的审美能力,我选择了《插花艺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既可以通过插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可运用实践操作掌握此项技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该内容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插花的必备知识。今天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花材的实际插作。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插花的相关知识,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感受插花艺术的魅力。
2、通过作品的制作、评价与欣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创新实践意识和参与意识。
4、通过感恩母亲的主题设计,使学生由母爱上升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的重难点是:
重点:
1、设计主题
2、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
难点:在主题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插花的基本技能,使作品有所创新和突破,使情感有所升华。
三、说教法和学法:
插花是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的一种插作活动,要求有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八年级学生想象力还没有那么丰富,因此我选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实物作品、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直观教具、视频观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制作出具有创意的新作品,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会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创作,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激趣揭题:
师: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鲜花?然后以抢答的方式熟悉几种主要花材的含义(康乃馨,送给母亲,玫瑰象征爱情,百合寓意美好和谐,天堂鸟有吉祥、如意的意思等)。请大家欣赏一组插花作品(课件),目的是既可以让展示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插花的欲望。
像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能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让我们感受美,展示美的.插花作品称为“插花艺术”(板书)引出活动主题。
2、媒体示范,突破难点
①复习交流:插花的基本知识,插花的造型,插花的原则,以及色彩的搭配等。
②师问:插花制作步骤?(生看书回答,师板书。)
插花步骤分为6步:确定制作主题→设计制作样式→准备材料用具→制作→欣赏与评价→改进。其中“确定制作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为妈妈设计一款插花作品,名字定为“感恩”。制作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我采用放视频录像的方法。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听、看、欣赏来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的能力。
3、合作实践,分享成果。
实践活动前,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作,要求作品有寓意、有美感。)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让我们以感恩母亲为主题设计一款插花作品,同学们,把你对母亲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开始动手制作吧,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新和突破。”因为创新、突破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在组长带领下开始动手插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并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出插作要领:先里后外、先主后次。这样做的目的是分化难点,切实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
学生制作完毕,上台展示作品,先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说制作过程、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以及作品的名字。接着大家举手,评出造型奖,创意奖,色彩奖,寓意奖。最后生生互评,师生共同点评,改进,使作品更趋于完美。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
4、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享受了劳动的快乐。师随机表扬同学们在短短时间内就掌握了此项技能。此时,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完成了知识传递的目标,学生创造了美,也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在情感上,对母亲的认识上得到升华,提高了学生的感恩意识。然后,让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丰富插花的内容?这样做的意图是把插花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培养创新精神。
最后,学生畅谈收获或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大家共同感受到,如果我们把花瓶比喻成母亲,比喻成祖国,那么我们便是插在上面的花和叶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唱 “感恩的心”歌曲或做手语表演,来感谢母亲的养育,感谢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和平环境。教学反思:
本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现在: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小组合作找制作方法、规律,让学生互相找出不足并自我完善,创新让学生讲,鼓励学生多个侧面评价。把整个过程都作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形成劳动与技术素养的基础上,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附:板书设计
插花艺术
一、插花知识:
插花的造型,插花的原则,以及色彩的搭配。
二、插花步骤:
确定制作主题→设计制作样式→准备材料用具→制作→欣赏与评价→改进
插作要领:先里后外,先主后次
三、课堂实践:
要求作品要有美感,并能表达一种思想感情。
四、作品评价:
造型奖,创意奖,色彩奖,寓意奖
艺术说课稿8
王老先生有块地
一、说设计意图
为了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大班教研组经过研讨围绕我园目前上音乐活动中能让小朋友熟记歌词,并有感情的演唱,设计了这节课。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目标为:
1.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歌曲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2.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词内容,熟记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动难点:用乐器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四、说活动准备
图片、歌曲磁带、打击乐乐器。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玩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节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启发联想法、情绪体验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我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幼儿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去感受、体验乐曲,并根据乐曲作出他相应的反应,在“玩中学,学中玩”,尽量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乐学。
七、说教学程序
根据欣赏的一个过程以及每节活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以故事导入,目的想吸引幼儿的兴趣。
2、欣赏乐曲
在此环节中,我没让盲目的去听歌词,而是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
3、在情境中记忆歌词。把歌词变成一幅图画,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歌词。
4、听音乐试着打节奏为用乐器做准备。
5.最后进行乐器表演,从中感知节奏并体验快乐。
八、说反思
艺术说课稿9
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属于“设计与应用”领域。文字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创意字体的构思及类型,阐明了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意字活动,从而达成学会独立绘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随着社会发展的繁荣与进步,美术字在路牌、灯箱、书籍、电视。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有一定的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探索创意字的创意所在及设计意图,归纳它们的创意特点,打开思路,自己进行创意设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与技巧。
2、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情感导入法、启发式和鼓励教学法。
2、学法: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
六、说教学工具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2、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相关图片,笔和作业本。
七、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朗诵视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闹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了哪些场景?(学生听完后可画在草稿纸上与同桌间交流分享)
2、展示《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板书:《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同时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
(三)新课学习
1、分析《江山如此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记录作品中的山水景色和你搜集图片中的山水景色。
老师:现在老师遇到个难题“这些山水景色都来自于哪呢?”请哪位同学愿意帮助我解答下?
学生:来自于现实生活。
老师总结:所以我们的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了解《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学生:一分钟时间大致看课本上对作品的分析。教师:(补充分析)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整个画面要表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教师:大家知道作品的题名怎么来的吗?下面就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吧!
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他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旁插话说:“主席呀,这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蘸满浓墨的笔,送到主席手中,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之江”六个具有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课件展示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长城、山岳等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
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八、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美术史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九、布置作业:
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并书面形式表达出来,100字左右。
十、板书设计:ppt展示十、教学反思: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满意吗?
艺术说课稿10
各位评委: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艺术领域的《秋天的果树》,是明天出版社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四“秋天来了”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正值秋天,一个美丽的收获季节,各种色泽鲜艳、好吃的水果和农作物的成熟令孩子们欣喜不已。有时孩子会问老师或小伙伴,“你知道桃是哪儿来的吗?你见过葡萄树吗?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对结果子的树感到好奇,于是我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到县城周围的果园去看一看,还可以参加摘果子的活动,去体验丰收的喜悦。我也有意识的多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去发现季节的变化,这样,我们便进入了主题四《秋天来了》。我们知道,小班的幼儿对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于是,我事先安排幼儿去果园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这样提高了幼儿认识兴趣,丰富了感性认识。同时,小班的幼儿在绘画方面比较差,我引导幼儿用手撕纸、粘贴的方法,这样加强了幼儿动手及同伴合作协调的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的探究过程,设置开放性问题,充分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让幼儿在观察、游戏、操作中加深对秋天的果实及果树的认识。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因此,根据新纲要精神和活动内容,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三个目标。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2、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3、学习撕纸和粘贴的方法。
理论依据: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感,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任务。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两周,请家长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到附近的果园去看看,有机会还可以参加摘果子的活动。
2、《摘果子》的音乐磁带,课件《美丽的水果屋》。
3、画有大树的大幅图画,各种颜色的纸、棉棒、胶水。
4、游戏区布置好结满水果的水果藤(塑料制品)。
(三)活动重点。
幼儿能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和表现秋天果园的美丽,体验丰收的喜悦。
(四)活动难点。
幼儿年龄小,手的肌肉群不是很协调,撕纸和粘贴有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主题的活动价值,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具体采用的方法有:
1、视听讲结合法:
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你见过哪些果树”在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秋天果园的美丽。放《摘果子》的音乐,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名称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趣味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我选择在活动后采用游戏的`形式对本活动进行巩固。
三、说学法。
1、情感体验法幼儿通过视、听、讲,对秋天的果园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小手去展现秋天的美丽。
2、操作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在用彩纸撕果子的过程中,了解了果实的形状、颜色,练习了手的灵活性,用自己的小手装扮了硕果累累的大果树,很有成就感。
四、说活动程序。
1、放《摘果子》的音乐,幼儿做简单的摘果子动作进入活动室。这样既稳定了幼儿的情绪,又能让幼儿再次体验摘果子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在哪里摘过果子,摘过什么果子”,我见过苹果树、梨树、葡萄树山楂树,我见的苹果树结的苹果可多了,我看见葡萄树上结满了红的葡萄还有绿的葡萄……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回忆,孩子们踊跃发言。
2、小朋友,你知道水果能建成房子吗?(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下面我们来看《美丽的水果屋》,熊妈妈和熊宝宝搭建了漂亮的水果屋,他们高兴吗?(高兴)出示大树图画,那你们看,大树妈妈高兴吗?(不高兴),为什么?(孩子们想),因为树上的水果没有了。对,小朋友真聪明,因为水果宝宝都离开了妈妈,那我们想个办法帮助她好吗?
3、拿出彩色的纸,引导孩子们想办法,我们可以用彩纸做成水果,粘到上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你们会用剪刀吗?孩子们摇摇头,用什么办法做呢?(孩子们很为难),今天,我们用撕纸的方法来帮助树妈妈。教师示范撕水果,然后粘到大树上。
4、引导孩子们用彩纸撕出漂亮的果子,粘到大树上,两棵大树被孩子们贴的满满的。老师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老师悄悄给树妈妈换上笑脸)小朋友,树妈妈有话说,我听一听她想说什么,(老师把耳朵靠在大树上,然后点点头),树妈妈说小朋友做的水果宝宝都很好,她很高兴,还让我谢谢小朋友呢。
五、活动延伸。
孩子们到游戏区做《摘果子》的游戏。
艺术说课稿1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五、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a) 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b) 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艺术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身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肖像作品(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让同学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工具和画法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肖像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画家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流露感情的关键部位特别注重刻画,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微笑。
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二、同学讨论
如何才干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猜一猜
拿出自身的照片,让你的同桌根据你的神态猜一猜你当时的心情。并想一想如何进行发明性的表达。
四、画一画
选择自身喜欢的肖像图片,用自身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依照自身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课后拓展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观察更多的人物肖像,并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课后记: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整,加上同学们也懂事了许多,课堂的配合还有相互的合作都比较好。
艺术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将从说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意图
《我爱我的幼儿园》是一首简单的4/2拍儿童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便于幼儿理解。这些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符合《指南》中所说的“小班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环境的变化使幼儿感到不安,排斥去上幼儿园,有些幼儿哭着闹着要回家。而这首简单的儿歌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使幼儿从心底认可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同时《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行成。”因此我选择了《我爱我的幼儿园》作为本次活动的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我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知道所唱歌曲的歌词是什么。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随着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学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能够随着音乐,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的表演活动。
四、说活动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1、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
2、幼儿日常生活照片制成的教学ppt
经验准备: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会唱儿歌《找朋友》,且有交好的小伙伴。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表达法,观察法等教育教学方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表达法即发表,表现,是指幼儿经过思考,领悟,用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是什么样的。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为三个大的环节:
环节一,导入部分(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我将通过和幼儿的相互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进行发声的练习,既复习了音阶,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环节二:主体部分(学唱歌曲)
1、游戏找朋友
在该环节中,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体会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团体生活的温暖。
2、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体会歌曲节奏的活泼欢快,大体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听音乐,与歌曲产生联系,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里朋友多,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美好。
3、学一学
通过上一环节听一听,联系生活,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让幼儿想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应该怎么唱。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逐句教幼儿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快速学会唱歌曲。
4、比一比
在幼儿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比赛,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歌词兴趣,也可以使部分幼儿得到一定的休息。
5、说一说
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幼儿的生活照制成的ppt,请幼儿认一认他是谁,讲一讲自己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既可以使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加深对本班幼儿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的表现。
6、演一演
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时,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快乐的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提示如拍手等。通过幼儿大胆的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歌曲。
环节三,结束部分(游戏大家一起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善本次活动,我将活动延伸至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画我的幼儿园,画出幼儿自己心中的幼儿园,表达自己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艺术说课稿14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8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冕先生《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的第二部分。选文结合诗歌特点,通过援引实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确切意义上以想象为主要方式的再创造”这一主张,可作为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篇佳作来学习。依照教材编写体例,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造性阅读”训练。研究表明,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这恰好趋向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但一般青年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更是这样。这正是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纯正的读诗趣味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阅读、理解、欣赏优美的诗歌,会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趣味变得更加高雅,心灵变得更加美好。可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同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其它的阅读能力。所以,虽然作为自选阅读课文,本文也值得花大力气去品味。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教学定位为诗歌鉴赏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提升课,阅读综合能力——创造性阅读训练、拓展课。为了使老师想要教的内容与学生想要学的内容相匹配,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求、内在心理需求,教学整个过程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线,并确定了下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知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的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文章援引的诗歌及所涉及到的作家;了解谢冕的有关成就及主张;掌握新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
智能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进而逐步形成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学生应该能够逐步学会提取并理解文章的关键字、句;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利用工具(包括工具书和网络等)检索、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产生欣赏诗歌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进而养成阅读诗歌的习惯。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设计需在注重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将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即时目标与延时目标相结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相结合,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结合。)
教学重点
培养自发阅读诗歌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诗歌的习惯,提升阅读诗歌的能力,创造性地阅读诗歌。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对诗歌产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提高鉴赏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研读,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已经深入人心。但要真正实现它,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还存在以下障碍:1.师生传统理念与习惯制约——大家已经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2.学生惰性思想制约。因此在教学中宜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内在阅读需求与动机,使老师要教的内容与学生要学的内容相匹配的基础上以学生自读研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展开。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拓展)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阅读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借助工具书掌握新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利用工具,熟悉文章援引的诗歌及所涉及到的作家等,了解谢冕的有关成就及主张;复习掌握诗歌的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不安排课文文本阅读以制造课堂教学“陌生化”效果)
二、课堂教学
(一)新课导入(在多媒体呈现《涛声依旧》的音乐中拉开课堂教学序幕)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一曲《涛声依旧》以优美的旋律深情地倾诉着漂泊游子的感伤与沉思,自问世以来,久唱不衰,成为大陆流行歌曲的经典作品。不知大家可否知道,其词曲作者就是我国著名音乐制作人陈小奇,歌词蓝本就是流传千古的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可否认,在深刻理解诗歌原作的基础上结合人生体验,大胆想象、创新是陈小奇版《涛声依旧》成功的关键。那么,对于诗歌,我们该如何阅读、赏析、创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著名学者谢冕先生的《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的第二部分《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聆听大师的回答吧。
(导语设计既从学生喜爱流行歌曲这一现实情况入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同时,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激趣、导学)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出示课件)
⒈略读文章,找出作者援引诗歌。(训练略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
⒉速读文章,思索文章援引以上诗歌目的——为了体现什么鉴赏方法。(训练速读、提炼关键词能力)
《我爱这土地》《长干曲》《沙扬娜拉》——诗歌欣赏需要“想象”《老马》——“泡”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情思、韵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
《口供》——“猜”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
(师生一起完成板书)
⒊再次速读文章,关注文章标题和首尾,概括文章主旨,理清写作思路。(结合学法指导,训练概括、提炼主旨、理清思路能力)
主旨——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
写作思路:提出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确切意义上以想象为主要方式的再创造→援引具体诗歌分别阐述具体鉴赏方法。
(三)重点研读(出示课件)
1.细读文章相关段落,说说“泡”“找”“进”“猜”“补”等欣赏方法分别是针对诗歌的什么特点而言的,它们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依据诗歌特征鉴赏诗歌的精神实质并理解关键词含义)
《老马》——泡:将诗歌形象还原到繁复的生活中——浓缩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枫桥夜泊》——找:寻找并判断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和韵味——含蓄、精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进: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进诗歌中去——抒情
《口供》——猜——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猜,去阐发——精约、概括
《启明星》《夜雨寄北》——补:填补连缀诗歌断续跳跃的语言——不连贯、跳跃性大
(师生在前基础上一起完善板书)
2.阅读文章,说说你觉得作者援引的哪首诗歌的赏析方法比较适合你,谈谈原因或感受。(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揣摩语言,表达自己独特体验和感悟)
(四)迁移运用(出示课件)
(学以致用——在把握文章鉴赏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鼓励合理、独立、个性化解读,培养兴趣,提升鉴赏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据你所知,除了《涛声依旧》,还有哪些歌曲的歌词创造是以“诗歌”为蓝本甚至直接谱曲的?你能背出“原诗”我们来一起赏析吗?
(课堂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点,激发欣赏情趣,释放阅读激情)
2.学生推荐喜爱的诗歌,结合诗歌特点和文章鉴赏方法在课堂上鉴赏并交流心得。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满足他们心理爱好需求,同时,满足他们释放内心感受、渴望交流的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兴趣。)
(五)小结、反思、提升
1.思考文章所提供的赏析方法哪些是你欣赏的,哪些需要补充、改进甚至批驳的?
(引导学生在接受阅读的基础上养成质疑问难习惯,逐步形成评价阅读能力并依据自己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例如:对诗歌“炼字”分析不足,对朗诵对诗歌鉴赏的重要作用强调不足等(但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没有面面俱到,是因为他在以自己的“眼光”鉴赏诗歌,同时,文章是节选,有些内容在这一部分还没有展现。从而引导学生去阅读全文并合理运用自己“眼光”去鉴赏)
2.对于作者援引的某首诗歌,你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或用别的方法解读吗?
(引导学生多元解读、多角度解读,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独立解读)
3.思考作者结合诗歌特点进行鉴赏给我们的启示。
这是作者欣赏诗歌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结合其它文体的特点进行欣赏,如结合“形散神聚”的特点欣赏散文。
三、拓展(多媒体呈现)
1.诗歌鉴赏作品阅读
课后阅读谢冕《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林庚《说“木叶”》;
周汝昌《浅说绝句一首》等。
2.其它文体鉴赏作品阅读
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
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博采众长、由点及面)
3.习作
(1)课后阅读课文,结合自己欣赏诗歌的体会写读后感或评论一则。
(2)写诗歌鉴赏作品一篇。
四、板书设计:
泡——浓缩
再创造
找——含蓄
进——抒情
想象
猜——简约
补——跳跃
五、设计说明:
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尽管设计呈现出比较强的预设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体现非预设性——具体教学内容、方法及流程要遵循学生实际情况,必要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和增删——也就是说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不仅要烂熟于心,而且要灵活调整。
艺术说课稿15
一. 设计意图
《彩色的汽车》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 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 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二.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三.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
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 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帮助,并作简单的点评,让
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四. 活动廷伸
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汽车,是不是也画一些送给别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